劉鎂榮
由于現在的孩子早熟,大部分學生的青春發(fā)育期會提前,其發(fā)聲器官也隨著身體進行發(fā)育,這個時期稱為變聲期,是每個人嗓音變化、發(fā)展、定型的關鍵時期。變聲期能不能進行聲樂學習、要不要進行聲樂學習,一直是在聲樂教育界頗受爭議的問題。筆者認為,變聲期完全可以進行聲樂學習,關鍵問題在于聲樂教學的方法是否科學。
一、學生嗓音、用嗓特征及保護措施
1.學生變聲期嗓音的生理特征。變聲期一般分為變聲初期,變聲中期和變聲后期三個階段。醫(yī)學家觀察的結果顯示,變聲期前男女兒童喉的大小并無較大的差別,因此嗓音的音色和音域大體相近。進入變聲期后,喉頭即甲狀軟骨增大,向前突起,喉腔變大,聲帶變長,產生男女生聲音的變化。這時的聲帶異常嬌貴,一不注意它就會出現充血、水腫或者產生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輕者發(fā)音疲倦無力,音調改變;嚴重的出現聲音嘶啞甚至呼吸困難、不能說話。
2.學生用嗓存在的問題。有調查表明,無論是否處在變聲期,有不良習慣、過度用嗓和嗓音疾病方面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很大,他們的嗓音狀況不容樂觀: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都有過大喊大叫,長時間講話而且講話聲音高、尖、亮等過度用嗓的情況;60%左右的學生存在著不良的行為及飲食習慣。這些不良習慣對嗓音有極大的破壞作用。50%左右的學生對變聲期嗓音保健存在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嗓子嘶啞、疼痛是小事,挺挺就會過去。
3.學生嗓音保健現狀。有調查顯示,學生當中對嗓音保護及變聲期嗓音保健知識有深入了解者很少,知道變聲期嗓音保健的學生僅占被調查學生的27%。調查數據也顯示,學生對學習變聲期嗓音保健知識的渴望度非常高,他們都希望自己有一個洪亮的且不易疲勞的嗓子,并且對嗓音保健的前景充滿著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
4.學生變聲期嗓音的保護措施。由于學生處在青春期這一特殊時期,發(fā)聲器官的發(fā)育比較迅速,這時的聲帶異常嬌貴,一不注意它就會出現充血、水腫、或者產生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輕者發(fā)音疲倦無力,音調改變;嚴重的出現聲音嘶啞甚至呼吸困難不能說話。因此對學生的嗓音保護問題,應當給予特別的重視,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讓學生在歌唱及說話時不要大聲喊叫。喊叫不但會喊啞嗓子,還有可能引起聲帶的病變。
(2)適當減少變聲期學生的歌唱時間。對個別聲音嘶啞嚴重、連說話都感到困難的學生,可以讓他暫時休息一段時間,待聲音變化稍穩(wěn)定以后再恢復歌唱。
(3)注意歌唱場所的清潔衛(wèi)生。在歌唱時,人們往往是用嘴與鼻同時呼吸,因此,在塵土飛揚的室內及室外是不宜歌唱的。
(4)選擇曲目要注意音域適中,不要唱音區(qū)過高的歌曲。應盡量選擇一些音域不寬、音區(qū)適中的歌曲來唱。另外,在練習時也可以適當降低某些歌曲的調高,以避免喉頭長時間緊張。
(5)向學生介紹一些嗓音衛(wèi)生知識,向他們說明變聲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以解除他們不必要的思想顧慮。
(6)與家長配合,提醒他們注意學生的休息和營養(yǎng)。
二、合唱教學進課堂對嗓音的保護作用
1.科學訓練保護嗓音。在課堂的合唱教學中,可以采用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發(fā)聲訓練。訓練是嗓音保健的重要因素,它對于糾正不良的發(fā)音,用嗓不當和增強嗓音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訓練嗓音的方法很多種,國際上權威的嗓音訓練法有“咽音練聲法”“微聲唱法”“以說帶唱法”。
(1)采用“咽音練聲法”進行嗓音保健?!把室艟毬暦ā保瑒t是“發(fā)咽音”的練聲方法,“咽音發(fā)聲法”是意大利 “美聲唱法”古老傳統(tǒng)的喊嗓法。這種“喊嗓子”練聲的方法對練習歌唱發(fā)音能力、適應廣場、大劇院合唱隊演出音質音量的需要特別有效?!邦愃坪吧ぷ拥木毬暦椒ā保粌H應用在傳統(tǒng)美聲學派中,中國的地方戲曲京劇的練聲也普遍采用這種“喊嗓子”方法。這種練聲方法就是訓練歌唱者在咽部使舌頭后面的“會厭”后卷貼近“咽后壁”,并使之形成近似管狀的共鳴室,用氣息吹動聲帶,使聲帶“被動發(fā)聲”,把歌聲始終“唱在氣流上”,毫不費力地在這個“新的發(fā)聲管”中將頻率2800Hz的高泛音加以擴大。
(2)堅持“微聲唱法”。所謂微聲唱法就是要求學生發(fā)出有氣息支撐的、只有自己能聽到的微弱的聲音,也就是要求學生用小音量、但有支點的聲音歌唱。用這種方法訓練時,下巴放松了,口腔打開了,緊張的發(fā)聲器官和神經得以舒緩,聲音里還能很自然地混入假聲成分,輕松地唱出高音。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抬高軟腭,提起小舌頭”的抽象說法。因此在平時的合唱訓練中,教師可以多采取示范,引導學生模仿。微聲唱法能逐漸減輕學生對發(fā)高音的恐懼感,使學生從粗脖子、漲紅臉的緊張狀態(tài)中得到解放。
(3)克服“白聲”和“虛聲”?!鞍茁暋睂β晭p害很大,孩子的聲帶特別嬌嫩,長期喊唱使聲帶負擔過重,會導致聲音嘶啞甚至受傷引起病變??朔鞍茁暋笔菍W唱歌的孩子必須跨越的一道障礙。老師經常要求學生用“微聲”做發(fā)聲練習或者演唱歌曲,于是就形成了一種聽起來很統(tǒng)一、柔和且有一定位置的聲音,但音色偏暗、聲帶沒有張力,這種叫作“虛聲”?!拔⒙暋迸c“虛聲”的根本區(qū)別是“微聲”是在口腔打開的情況下,有氣息支持的歌唱;而“虛聲”是喉頭上擠、漏氣的歌唱,因為口腔沒有打開,聲音就不圓潤,因為沒有氣息支持這個最基本的要求,缺乏支點,聲音就暗淡無光,缺乏穿透力。
(4)采用“以說帶唱法”。以說帶唱就是訓練比較自然的、初步的發(fā)聲方法, “以說話聲音為媒介來構成歌唱嗓音的骨架,在發(fā)出正確字音的基礎上,打磨說話聲的音量、音質,并加上音樂色彩,放大它的共鳴和感情?!?/p>
(5)多采用“打嘟音”訓練。所謂“吐唇哼音”,就是在呼氣氣流的吹動下,使雙唇發(fā)出均勻、延長的“嘟?!甭?。吐唇哼音呼吸練習,有助于養(yǎng)成正確而適中地張開喉嚨進行歌唱的感覺習慣,歌唱時,體會咽壁自然而正確的站定能力從而培養(yǎng)一種使聲音獲得集中、高位置、永遠唱在氣流上的高泛音頭腔共振的意念。
2.科學選擇合唱歌曲保護嗓音。在唱歌教材的選擇上應考慮音域不宜太寬,力度不宜太強的作品,節(jié)奏過快、吸氣過于急促的歌曲不宜多用,切忌選用音域寬、難度大的作品。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變聲情況,對處在變聲旺盛期的個別學生,應允許他們不唱高音,特別嚴重的學生應勸導他們在一段時間內不發(fā)聲不唱歌,僅隨堂聽課。在合唱歌曲的練習中可把正在變聲的學生安排在低聲部,還應及時幫助正在變聲的男生把聲音降低八度唱。
3.合理安排合唱時間保護嗓音。由于變聲期學生的嗓子比較脆弱,不適合長時間、高強度的進行合唱訓練,應該合理安排時間,分段間歇式進行訓練。在這期間,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變聲期嗓音衛(wèi)生知識教育,解除他們不必要的思想顧慮,一方面告訴他們不能因噎廢食,要在教師指導下適當地進行歌唱訓練以鍛煉聲帶,另一方面又必須注意不濫用嗓子,不勉強去唱音域達不到的歌曲,以免造成聲帶負擔過重,影響正常發(fā)育。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合唱的益處是多方面的,正規(guī)的合唱教育能涵蓋音樂教育的大部分內容,所以合理科學的合唱訓練有利于變聲期中學生的嗓音保護。因此,經過正規(guī)合唱訓練的中學生不僅接受了完美的音樂教育同時也保護了自身的嗓音。合唱的綜合性和全面性以及其對人文環(huán)境的改善和對社會的貢獻讓它成為了素質教育的極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