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義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其中注重閱讀教學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
一、營造師生平等氛圍,實現(xiàn)師生互動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大多忽略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師生情感阻隔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目前師生間的溝通狀況普遍不令人滿意,1/3的學生與教師缺乏起碼的溝通,1/3的學生認為教師很少與他們認真交換看法,甚至對學生的意見充耳不聞、不理不睬。一些課堂中,缺乏支持性的學習氣氛,甚至出現(xiàn)教師體罰、歧視學生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有利于形成互動師生關系的平等氛圍。
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應是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將學生視為一個處于特定年齡階段的抽象群體,而不是一個個各具形態(tài)特色的生命主體,這種以灌輸、填充、訓練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以忽視甚至丟棄學生的主體性為代價的。當我肯定答案準備講下一知識點時,突然,有學生說還有一種情況,即人們再去砍樹,再造房屋,再沖垮,形成惡性循環(huán)。當時,我沒有認為他在搗亂,反而對他敢于提出不同意見大加贊賞,肯定了他的獨特見解,然后再予以正確的引導。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fā)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diào)查,可了解哪些內(nèi)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閱讀的對象是課文,閱讀的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tǒng)。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nèi)容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地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
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個被認準了得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nèi)容。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fā)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xiàn)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fā)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chǎn)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fā)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tài),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語文閱讀教學的解題要有技巧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xiàn)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nèi)容、內(nèi)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做現(xiàn)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于準確的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xiàn)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個中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nèi)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nèi)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題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qū)間,具體到段、詞、句。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qū)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意思,準確抓住關鍵詞句,準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shù)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qū)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使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來源: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