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敏
在當前的習作中,頭痛的不止是語文教師,所有的學生也一樣,即使是學習不錯的一部分學生也不例外。這樣,學生覺得沒東西寫,就越怕寫,越怕寫, 就越不會寫,越不會寫,當然也就越怕寫了,這無疑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局面,就要從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注重積累習作素材,讓學生有話可寫,想說想寫。注重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這樣就能改變以前的習作現(xiàn)象,有望形成一個習作的“良性循環(huán)”。
一、生活積累是作文之源
作文和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扒蓩D難為無米炊,巧匠難織無線罾。鳥兒無風飛不起,文章無材寫不成”,這就是強調材料是文章的必需物。生活越豐富,學生的作文越充實。因此,作文教學必須重視豐富學生生活,以開好作文內容之源,解決“無米”之難。加強生活積累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對外界事物感知的興趣,積累習作素材。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意識地開展多種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如,組織春游、參觀、訪問和各種文化活動等,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養(yǎng)成學生自覺觀察、隨時積累的好習慣。
這樣,學生在習作時,平時積累的知識就能“隨手拈來”,運用起來就能得心應手了。
二、語言的積累是作文的基礎
生活的積累是作文的源泉,語言的積累是作文的基礎。豐富自己的詞匯,就會筆下生花;修煉自己的語言,才能使文章生動感人。語言積累的重要渠道就是閱讀,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就是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文章源于豐富的積累。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讀中學寫,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提高習作能力。
進行生活和語言的積累,應該注意以下這些方面:
(一)做好生活的積累注意的幾點: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如,人物的外貌、言談舉止、表情神態(tài)、為人處事、勞動情況等;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等,并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學生的素材就豐富了,寫的作文就不會千篇一律了。2.引導學生接觸、觀察、認識自然景物。山、水、花、草、風、雨、雪、霜等,都要讓學生充分觀察,認識自然景物的千姿百態(tài)和本來面目。3.引導學生做好觀察筆記,積累素材。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豐富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投入生活,認識生活,熱愛并感受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選取作文內容,使作文真正成為學生渴望表達的一種心理需要。
(二)做好閱讀積累注意的幾點:1.重視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基本功。教學中要隨文閱讀,隨文練筆。學生在學習每篇文章時,要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段摘抄下來;課文學完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借鑒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進行小練筆。2.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指導學生動用遷移規(guī)律,把課內掌握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要求學生閱讀時把優(yōu)美的詞句或精彩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讀書筆記中,日積月累,豐富詞匯。并要求學生每讀完一本課外書,都要練練筆,寫些心得體會。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吸取語言營養(yǎng),學習方法,做到以讀促寫,提高表達能力。3.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舉辦 “讀書演講活動”,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開辟“班級精選日記”,激發(fā)學生寫的興趣。這樣,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愉悅的氛圍,既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又讓他們有話想說,有話想寫,優(yōu)化了習作心理,開闊了思路,提高了他們觀察、構思、表達方面的能力。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個學生都會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成為一只“采得白花釀成蜜”的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