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梅
孫道絢
月光飛入林前屋,風(fēng)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擊柝聲,動寒梢棲宿。
等閑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夢繞夷門舊家山,恨驚回難續(xù)。
【賞析】
孫道絢(生卒年不詳) ,三十歲喪夫。在金兵南下之際,她同李清照一樣,“飄零遂與流人伍”,流徙江南,只身寄居一室。這首詠梅詞出自一淪落在外的老婦人之手,表現(xiàn)了作者流亡南方的苦難生活。詞中注入了動蕩年代的時代精神,筆是輕細的,情卻是深沉的。
上片渲染梅花于寒夜棲宿的意境。夜已深了,孤棲一室的詞人卻未合眼。透過窗欞,只見月光透過林梢,穿入小屋。“飛”是作者體驗觀察的主觀感覺,是從不眠者眼中反映出月光的情態(tài)。因為天空中有急速流動的云,月在云中時隱時現(xiàn),所以月光有飛動的感覺。正因為如此,林前的屋舍剛才還是昏暗的,一下子就輪廓分明。這是從視覺角度著筆,接著又從聽覺角度來烘托夜景:晚風(fēng)拂過庭院中的竹林,發(fā)出策策的聲響。夜半江城的更夫擊柝聲,格外清晰?!安卟摺?,象聲詞,這里寫風(fēng)吹綠竹聲,具有特色。這風(fēng)吹綠竹發(fā)出來的策策響聲,竹聲未已,繼之以柝聲,更使詞人心情浮躁。柝,俗稱梆子,用于巡夜打更。也許因為處于戰(zhàn)爭年代的緣故,巡夜擊柝以報平安之聲,牽動人心。迢迢長夜,月光入戶,柝聲盈耳,離人當(dāng)此,何以堪情!但她不具體寫心情如何難受,卻采用象征手法,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xiàn):那棲宿在枝梢的寒梅,仿佛也被這聲音震得顫悠悠地動起來。照理說,聲音是不會使梅花顫動的,更何況是遠處傳來的更聲呢。因為夜是如此之靜,哪怕是遠處的微妙聲響,也聲聲入耳。而寒夜中棲宿不能入睡的老婦人在此靜寂中倍感孤獨凄清,所以她將這種情感“外射”到梅花上,產(chǎn)生“動寒梢棲宿”的感覺。由描寫中,讀者可以看到一個落魄者惶懼戰(zhàn)栗的影子。
上片用纖細筆鋒勾出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由客觀事物象征作者的心態(tài)。下片則深入到刻畫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抒發(fā)出懷念故土的思想了。“等閑老去年華促”是承“寒梢棲宿”的意境而來,由物及人,進行類比。歲月如流,青春難再,作者終老無依,伶仃孤苦,自然發(fā)出“只有江梅伴幽獨”的感嘆。最后兩句是對全篇的概括,說明這種凄清孤獨的感受是在一場夢醒之后產(chǎn)生的。在夢中,她回到“夷門舊家山”,得到片刻的安慰?!耙拈T”原為戰(zhàn)國時大梁東門。宋時大梁稱汴京。作者稱汴京東門為 “舊家山”可見詞人曾在那里住過。詞人夢中回到“夷門”,那是何等的幸福,而夢醒之后依舊是清冷的現(xiàn)實,自然希望夢能繼續(xù)做下去,而恨夢被驚回。當(dāng)一切希望和憧憬都寄托在虛幻的夢境時,這種哀傷與愁怨之深則可想見了。詞中戀舊居、愛舊國的主題,終于達到了。
清人王士楨說:“詠物須取神。”詠物詩詞就是在物與我之間找到了某種微妙的神似關(guān)系,從而詠物抒懷,構(gòu)成一種美的意境。作者將梅棲宿于寒梢,與自己幽獨凄清、終老不歸的生活相類比,突出了離亂中詞人的形象,寫得哀婉,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