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石堅
【摘要】語文詩歌鑒賞教學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審美性的教學在高中階段除了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對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進行培養(yǎng)之外,同時還能夠有效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高中語文的詩歌審美性教學具有越來越高的要求,鑒于此,筆者以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相結(jié)合,對高中語文的詩歌審美性教學進行了分析和介紹。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新課程 詩歌審美性教學
0.引言
詩歌審美性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欣賞到詩歌的曼妙,同時還能夠使學生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得以提升,對學生欣賞美的意識進行培養(yǎng),最終能夠?qū)W生的詩歌審美人格塑造出來。教師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更應(yīng)該充分重視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以全面提升。
1.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主要包括教學目標與提綱要求相背離以及缺乏科學性的課堂教學方式等,與此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程式化的教學方式,這樣就將詩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忽視了。除此之外,高中語文教師往往采用過于單一化的教學方法,并且將高考的標準曲解了,導致詩歌教學已經(jīng)完全變成了一種應(yīng)試訓練。因此要想真正地落實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使得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以全面提升,并且對學生的個人審美能力以及詩歌審美個性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教師在具體的詩歌教學中就必須要積極地回歸詩歌的人文價值,全面地采用詩歌審美性教學的方式。
2.高中語文新課程審美性教學的有效對策
2.1對學生詩歌審美的視界進行積極的拓寬
在具體的詩歌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學生的審美世界得以拓寬,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詩歌當中的美,并且學會欣賞詩歌的美。作為文學的最高形式之一,詩歌是文學的驕子,而且還具有較高的審美屬性。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獨特的語言韻律節(jié)奏美、藝術(shù)性的意境創(chuàng)設(shè)、各種審美性表達的情感[1]。詩人在詩歌中的抒情很少出現(xiàn)情感的直接流露,就算是一些說理性的詩歌也不會直接地進行思想說教。在詩歌中詩人在對自己的主觀感情進行表達的時候往往是通過對客觀的意境或者事物形象進行借助,比如在《虞美人》中李煜對自己故國之思以及亡國之痛的表達,就是通過對客觀形象進行借助從而極具藝術(shù)性地表達出來的,作者并未直接將喪失廟堂之高的君王生活的痛苦直接表達出來,而是僅僅將愁思的一種外部形態(tài)展示了出來,也就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一句千古名句,因此人們在讀這句詩的時候很容易出現(xiàn)心靈上的感應(yīng),并且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愁苦之思產(chǎn)生更深刻的理解。又比如《早發(fā)白帝城》這首詩,如果單純的從字面上對這首詩進行理解能看出作者是在寫一段行程,描述的是船行快以及水流急,然而如果對作者李白當時的處境進行了解,就會明白作者實際上實在寫自己愉悅以及輕松的心情。
2.2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yǎng)
由于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占有主導地位,因此在詩歌審美教學中教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在高中詩歌教學中將自身素質(zhì)的狀況以及自身文學修養(yǎng)的重要性忽視了,因此使得詩歌教學的效果受到了不利的影響。雖然是在師生平等的基礎(chǔ)上開展的詩歌教學,然而教師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高度才能夠更好地引導教學。在開展詩歌審美性教學的時候,教師自身必須要具備過硬的審美素質(zhì)。比如我國的古典詩歌往往具有非常強的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因此其審美性的非常重要一點就是韻律美,因此教師必須要將詩歌中的韻律很好地掌握住[2]。就是要準確地把握住詩歌的韻律美。比如在對《沁園春·長沙》這首詞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應(yīng)該清楚地了解毛澤東在寫這首詞的時候所具有的思想,然后以此為基礎(chǔ),把握住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最終在熟悉作者感情的基礎(chǔ)上將這首詞朗誦出來,這樣就能夠使學生清楚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韻律審美性的了解。
2.3要對學生的審美性學習進行積極的引導
由于受到應(yīng)試教育中詩歌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為了換取高分低能的片面進步,于是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犧牲了;為了能夠有效地灌輸給學生各種知識,于是將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在這種應(yīng)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不僅無法發(fā)展自身的審美能力,還會嚴重地壓制自身的個性,同時也影響到了對詩歌進行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時要對學生的審美性學習進行引導,從而能夠有效地改善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狀態(tài),并且將一定的學習空間創(chuàng)造給學生,使學生真正地找到學習詩歌的快樂[3]。在學生對詩歌的學習中會對詩歌文本產(chǎn)生深入的理解,而且在閱讀文本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各種問題,并且將這些問題提出。教師在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的時候就可以對學生的審美思維進行積極的引導,采用這種方式能夠取得非常明顯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對《天凈沙·秋思》這首元曲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文本中存在的意象找出來,并且以自己的想象為根據(jù)用繪畫的形式將該組意象繪制成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通過這種藝術(shù)形式的轉(zhuǎn)化就能夠使學生對文本的藝術(shù)魅力進行充分的領(lǐng)略。
3.結(jié)語
總之,詩歌的審美性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體詩歌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地重視詩歌的審美性教學,并且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使詩歌審美性教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從而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周小雪. 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措施[J]. 成功(教育). 2010(06)
[2] 郁瓊雅. 中澳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比較研究[J]. 新課程研究(基礎(chǔ)教育). 2010(07)
[3] 王金玉,楊軍,陳岳純,曾強. 高中語文教師課外閱讀的調(diào)查研究[J].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0(02)
[4] 鄭宇. 淺談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價值追求[J]. 才智. 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