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韻
新課程標提出在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備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初中階段,學生需掌握的英語基本學習策略有哪些?初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英語學習策略的指導呢?
一、英語學習策略的定義和重要性。
英語學習策略是指英語學習者為了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英語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它包括認知策略、調(diào)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采取的步驟和方法。調(diào)控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diào)整的策略。交際策略是指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資源策略是指學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策略。
在英語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幫助他們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并使之具備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這不僅能夠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們樹立自信心,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成績,而且還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初中階段英語學習策略指導的原則。
遵循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教給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策略,這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從學會到會學,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目的的最為有效的方法。要達到這一目標,英語教師應當把握以下原則。
1、指導學習策略與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相結合的原則。
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記憶力、觀察力、理解力、歸納力和思維想象力等。如果一個學生缺乏這些必要的學習能力,那么他即使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和策略,其英語學習仍然會收效不大、固步不前。反之,要是他具備了相當強的學習能力,那么科學的學習策略就能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使學習如虎添翼。學習能力可以為學習策略的運用提供可靠的保證,而科學的學習策略又會促進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作用。
初中英語在學法指導要以學習過程為切入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平時作業(yè)認真獨立完成,及時改錯,上課前按照教師的要求做好準備。課內(nèi)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注意傾聽和尊重他人的意見,主動表達,有合作意識與能力。課外,主動復習,整理要點,明確目標,注意反思,積極探索方法,樂于參加語言實踐活動,如演講比賽、角色表演、英語晚會、辯論、朗誦、書法作品展等。
2、教法與學法相結合的原則。
美國著名教育家,發(fā)現(xiàn)教學法的倡導者布魯納認為: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學習,而且還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學習。也就是說學生不僅要掌握一門學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還要掌握學習這門學科的基本態(tài)度和策略,使得自己的知識在學習遷移規(guī)律的作用下觸類旁通。因此教師在鉆研教材、設計教法的同時,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使學生懂得掌握知識的方法,讓教學活動的開展體現(xiàn)出以“教法”為主導、“學法”為主體的依存關系來。
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中高年級學生,無論是知識面還是考慮問題的方式都不同于小學生。他們往往不再滿足于教師的講解,而更多地開始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和理解去接受知識。其學習的優(yōu)劣也不再單純地取決于教師教給了多少知識,而更多地在于他們接受了多少知識。因此有經(jīng)驗的優(yōu)秀教師十分注重精講多練。他們每傳授一方面的知識都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真可謂是“事半而功倍?!?/p>
3、指導學習策略與調(diào)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相結合的原則。
初中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要說沒什么興趣的現(xiàn)象還是很少的,不過多得是一時的興趣,要想讓學生堅持學習英語,不斷發(fā)展能力,保持興趣,培養(yǎng)長久的興趣恐怕是我們的難題。究竟怎樣才能保持長久的興趣,千個老師萬個辦法。我們不防試試這樣:第一,充分研究《新目標》,認真?zhèn)湔n,在每節(jié)課中增加趣味性,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彼。不斷更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學生高效學習語言。第二,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英語的平臺。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課內(nèi)的話題最好能打動學生的心,觸動學生的情,讓他們有話說,能說想說的心里話、真情話。如自我介紹、喜好、服裝顏色、價格、日期、親朋好友的生日,某一方面的才能,現(xiàn)場報道等。第三,讓學生擁有學習英語的成就感?!芭d趣的動力在于成就感”。對于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無論詞匯、語句、語篇、語法這些內(nèi)容,還是課內(nèi)展示、平時作業(yè)、學習習慣、成績檢測均可以做過程性評價。評價的目的主要在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促進他們的英語發(fā)展。所以多采用亮點放大法原則,多采用羅森塔爾效應,正如《英語課程標準》所說,教師要會贊賞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都有成就感。
4、指導學習策略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相結合的原則。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提出: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教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本領,養(yǎng)成自己學習的習慣。但是調(diào)查表明,目前我國初中學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多數(shù)學生學習前不制定計劃,被動學習;課前不預習,盲目上課;課后不復習,缺乏鞏固。如此被動地學習,教師“填”的知識再多,學生頭腦中也只是堆積了一堆材料,并沒有轉化為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獲得知識,不僅要依靠課堂,更要有主動意識,積極地進行課外自學、課前預習以及課后總結、復習、鞏固。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指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正確使用工具書、參考書,找出問題并自我解決、指導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和課外閱讀。一旦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那么他們的學習就有了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指導。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會更加和諧,教學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客觀來說,培養(yǎng)學生英語能力的教學策略并沒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及時調(diào)整,根據(jù)講課內(nèi)容、授課對象及教學目標的不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有計劃、有系統(tǒng)、有目的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