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文
摘要:內地西藏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文化習俗、生活方式、人際交往和學習等方面都和漢族學生有較大差異,加上內地藏族學生具有個人民族自尊心強,自尊感低;性格豪爽,思想相對單純;容易從眾,團體意識強烈,性格叛逆、敏感等心理特點,針對這些問題和特點,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對策,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增進身心健康。
關鍵詞:內地西藏中職學生;心理特點;對策
1985年起先后在內地有關省市開辦西藏班(或西藏中學),內地西藏班是一種民族教育異地辦學模式。內地西藏班包括初中、高中(中職)和??迫齻€辦學層次。內地西藏班自開辦以來,學生的心理及教育問題就一直受研究者廣泛關注,但對內地西藏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藏、漢族學生心理健康、應對方式、應激源比較,辦學模式及學校管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但對于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極為有限。本文擬對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探討影響內地西藏中職班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探索內地西藏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為內地西藏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據(jù)和參考。
一、內地西藏中職班的學生的基本情況
內地西藏中職班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初中畢業(yè),年齡在15-18之間,部分是初中未讀完的學生和高中畢業(yè)生。他們正值青春期,心理上還不成熟,正處于心理的“動蕩期”,便離開父母,長途跋涉,來到內地求學;長達三四年甚至更長時間在內地求學,缺乏親情的呵護,獨立面對生活和學習,解決生活中的各種煩惱和困難;由于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身心特點等方面與內地學生存在差異,加之與漢族師生在交流溝通方面存在障礙和學習上的困難、壓力,加上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精神負擔日漸加重,他們往往在生活、學習上存在不適應性。
二、內地西藏中職學生在心理發(fā)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性格敏感、焦慮心理
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除了本班同學和生活老師是藏族外,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基本都是漢族。他們在與人交往溝通中內心容易敏感多疑,在遇到觸動自己敏感神經(jīng)的人或事時,易出現(xiàn)愛哭,膽怯,擔心,大發(fā)雷霆,想家等情緒。到全新環(huán)境學習,藏族學生對環(huán)境、學習、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不適應,會讓他們有無助感,對未來感到擔憂、迷茫,尤其是語言上和漢族同學、老師溝通的障礙,以及基礎知識較差,學業(yè)跟不上,這就導致了藏族學生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甚至是食欲不振、頭痛、失眠等身體不適。
(二)表面剛強,內心自卑
內地西藏中職班是2010年首次開設,很多學校是第一次招收藏族學生,由于對青藏高原充滿了神秘感,對西藏的不了解,對藏族同學的好奇感,藏族學生成為校園師生關注的重點對象。由于青藏高原較強紫外線照射,西藏班的學生皮膚有點黑甚至略顯“粗糙”,身上特殊的“體味”以及他們的裝扮等等都讓他們產(chǎn)生自卑心理。他們在很多場合同學都覺得不好意思,在別人的“注視”覺得不自在,有時他們走路都繞道,甚至走小道。西藏中職班同學都是考不上高中才來都中專的,他們的文化水平稍差一些,漢語水平稍差,和同學、老師溝通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也影響他們的理解、思維能力,進而影響學習成績,他們存在這樣一個現(xiàn)象:動手能力強,理論知識弱,這讓他們更加自卑。
(三)從眾心理
內地西藏中職學生大多處于人生的第二斷乳期,還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老師的依賴性,心理不穩(wěn)定,表現(xiàn)為優(yōu)柔寡斷,遇事沖動,自信心不足,判斷力不夠等,這是導致從眾心理的主要原因。從眾就會導致不少學生,別人怎么做,自己就跟著做,別人這么想,自己也這么想。在內地相對陌生的環(huán)境里和藏族同齡人朝夕相處,他們的從眾心理更加強烈。在老師認為應該有鮮明的是非面前,他們往往拋開是非,選擇與同學保持一致行為。強烈的從眾心理,導致他們瑕瑜不辯,良莠不分,錯把糟粕當精華,把罪犯當英雄。對同學的違紀行為不是勸阻和制止,反而包庇和袒護。例如,男生的抽煙問題,有的同學剛開始不抽煙,甚至討厭吸煙,但只要“兄弟們”都抽煙,他也就叼上香煙,從而一發(fā)不可收拾。學校每次因學生違紀而送走一個學生時,其他學生總是把他當作“英雄”一樣歡送進獻哈達。
(四)盲目攀比心理
藏族學生都爭強好勝,但在很多違反紀律方面也是盲目攀比,例如,看到別人穿著時髦,就會覺得自己樸素而感到寒磣;看到舍友談戀愛,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女朋友沒面子。于是穿著樸素的學生也開始染頭發(fā),穿新潮服飾,本分的學生也開始“處對象”。
(五)偏執(zhí)、逆反心理突出
藏族學生從小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地理環(huán)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導致性格固執(zhí),遇事沖動;例如,學生違反了紀律,老師批評他們,他們總是狡辯,甚至跟老師對著干,很難接受不同意見和批評,這給學生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
(六)獵奇心理,尋求刺激
獵奇心理是人類思維中一種非正常的好奇行為,有獵奇心理的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出現(xiàn),喜歡追求刺激。藏族學生好編造和傳播馬路新聞和最新消息,尤其是在微信群中轉發(fā)朋友圈,不去辨別新聞的真實性就一味的轉發(fā),他們喜歡上網(wǎng)打游戲,經(jīng)常出去上通宵網(wǎng),甚至看不雅視頻,外出游玩喜歡刺激的游戲,甚至租摩托飆車。
(七)個人自尊感低,民族自尊心強
西藏相比內地經(jīng)濟、文化、教育發(fā)展相對滯后,限制了藏族學生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視野,來內地后會感到自己對生活的控制能力似乎變小了,加上學習上的心理落差,這些都會導致藏族學生個人的自尊感低于漢族學生。藏族學生以本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感到自豪,加之國家對待內地西藏班的優(yōu)惠政策,使之具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心。他們來到內地學習后,期待在融入學校環(huán)境的同時保持自己純正的民族習慣,民族自我保護意識也隨之加強。
(八)性格豪爽剛烈,思想相對單純
藏族學生由于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特殊的成長背景和宗教家庭教育,其性格豪爽剛烈,個性鮮明,思想也相對單純。這種性格特點使藏族學生表現(xiàn)出熱情善良的一面,同時也容易使他們由于表達過于直接、個性過于鮮明而造成沖突和矛盾。
(九)人際關系敏感,團體意識強烈
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宗教信仰、語言溝通方式等的差別,藏族學生容易產(chǎn)生人際交往障礙或人際適應困難。在與漢族學生交往時,也易因文化差異和交流不暢引發(fā)矛盾,造成人際關系不和諧。他們不愿與漢族學生溝通而只和藏族學生交往。因此,藏族學生易形成民族小團體,且具有較強的團體意識,“抱團”現(xiàn)象。
三、內地西藏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抓好新生入學教育,順利度過適應期
剛從西藏來到內地,環(huán)境的改變,集體的重組對藏族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也是教育的關鍵時期。班主任除指導學生處理日常生活問題外,還要在新生入學時介紹校史校情,校規(guī)校風,使新生按規(guī)則辦事,養(yǎng)成良好的集體生活的習慣,以免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或因過度思念家鄉(xiāng)而影響日常的學習與生活。另外,任課老師在教學上應降低起點,放慢速度,循序漸進,形成一個較為平緩的過渡時期,以便學生能順利過渡并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
(二)加強漢語培訓,提高漢語水平
藏族學生來內地前雖然有一定的漢語基礎,口語交流基本沒問題,但理論基礎知識較差,能“說”但“寫”不出來。漢語水平會影響學生適應新的環(huán)境。為了提高他們的漢語言能力,學??梢栽谠O定課程的基礎上,增加語文口語和寫作課,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在學生中,可以采取“一幫一”學習小組的方式,讓一名漢語好的漢族學生與一名藏族學生“結對子”,這樣既能幫助藏族學生提高漢語水平,又能增進藏漢學生間的溝通,相互學習建立深厚友誼,幫助藏族學生更快適應新生活。
(三)了解掌握藏族的風俗習慣和禁忌
藏族有其獨特風俗習慣和民族禁忌,我們在與其交往的時候要對他們的習俗和禁忌有所了解,特別是西藏班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更要全面了解并遵守。如:很多藏族學生不吃魚肉、狗肉和馬肉,這就是飲食禁忌;西藏仍有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反感女人撫摸男人頭部,或拍其肩膀,這樣的行為被認為是非常不禮貌、不友好的,甚至是有罪的,會帶來晦氣。這與漢族交往中的禮儀有較大的差別,所以要特別注意。還有學生要過藏歷新年、雪頓節(jié)、燃燈節(jié)等藏族特有的節(jié)日,學校應組織他們一起慶祝,共同度過。一方面是為了避免違反禁忌而帶來的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如家的溫暖,更好地融入內地的生活和學習。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民族,有句話說是這樣描述的,西藏人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藏族學生大多在音樂、舞蹈方面有天賦,并且他們熱情活潑,敢于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學??梢远嘟M織開展民族特色的校園活動,如藏漢學生文娛聯(lián)誼、民族體育競技比賽,或各種晚會中加大藏族歌舞的比重,給藏族學生充分展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了解彼此民族文化,互相尊重,消除隔閡,構建校園和諧氛圍。
(五)構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常年住校,一年只回家一次,對他們而言學校是第二個家,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能讓藏族學生盡快融入內地的生活與學習中。要構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首先在管理藏族學生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探索出一套適合內地藏族學生特點的校園管理模式。其次,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和學生不僅僅是單純的師生關系,同時還是他們生活中的指導者和關懷者,因此,每個內地西藏班教師應以身作則感染熏陶學生的道德品行。
(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學校對內地西藏班的心理教要育進行整體規(guī)劃,提高針對性,加強心理教育工作。在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集體活動中,業(yè)余活動中滲透心理教育,在校園環(huán)境建設方面考慮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塑造積極的心理教育環(huán)境。
一是在西藏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內地西藏班的心理課設置應以藏族學生的民族特征為背景,根據(jù)藏族學生特有的文化背景和人格特征,采取指導性和非指導性相結合的指導方法,把幫助學生解決在異地求學遇到的各類心理困惑為宗旨,通過一系列主題鮮明的活動課貫穿始終。西藏班的心理課應更注重新生入學心理適應、學習適應、人際和諧、增強抗挫力等方面的引導,使學生在快樂的活動課程中形成積極健康的良好心理素質。
二是建立“藏族學生心理檔案”,通過心理普查、團體輔導和個人訪談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藏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定期開展心理輔導活動,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三是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班主任應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動向,多與心理老師溝通,通過科學的心理輔導方式,對有潛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預防不必要的危機事件發(fā)生。
四是建立危機干預機制。學校成立內地西藏班管理辦公室,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減輕或消除可能出現(xiàn)的對人和社會的危害。
內地西藏中職學生是西藏未來各行業(yè)的技術型勞動者,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能否為西藏培養(yǎng)出合格的建設人才,直接關系到民族團結,甚至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我們有必要不斷深入探索藏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對策,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心”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衛(wèi)生學校)
本文為江西省中等職業(yè)學校省級教育教學研究課題(JXZJJG-13-043)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康育文.地某高校藏族大學生的心理適應及相關因素研究[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2):110-113.
[2]陳琳,張妮斯.內地藏族大學生心理適應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6):229-231.
[3]汪潔、謝珊珊等.某西藏班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醫(yī)學與社會.2011,24(7):88-90
[4]冉苒.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的跨文化適應[J].貴州民族研究.2012,33(144):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