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好
“五一”黃金周,我跟爸爸媽媽去云南西雙版納旅游,熱情好客的傣族同胞載歌載舞,敲打著悅耳動聽的象腳鼓歡迎我們。我仔細(xì)觀賞了象腳鼓,感到十分好奇。
居住在我國西南邊陲的傣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象腳鼓便是傣族傳統(tǒng)的打擊樂器,因外表近似大象的腳而得名。它通常1米多長,木質(zhì)鼓身,用牛皮、羊皮蒙鼓面。鼓面直徑一般30厘米左右。鼓身由鼓筒、鼓腰、鼓尾三部分組成,鼓身周圍還裝飾著花紋圖案,色彩鮮艷奪目。傣族青年還常常用彩色絨線編成漂亮的鼓衣,上面墜著絨球和十多面小銀鏡。鼓衣系在鼓腰上,拍打起來,鼓衣隨風(fēng)起舞,更增添了歡慶氣氛。
象腳鼓的演奏是鼓手依情景用手指、手掌、拳頭交替敲擊鼓面,邊鼓邊舞,鼓衣上的小鏡反光照耀,邊鼓邊舞的鼓手猶如翩翩起舞的開屏孔雀,美麗極了。
象腳鼓音色圓潤,共鳴聲大,能產(chǎn)生獨特的音響效果。為此,傣族同胞專門編排了一套象腳鼓舞。每當(dāng)逢年過節(jié)、婚嫁喜慶、歡迎游客的日子,他們就載歌載舞,歡慶的氣氛充滿了美麗的山川、田野。
我看著象腳鼓,心里很想敲一敲,傣族小姑娘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教我敲象腳鼓,還教我跳舞,看著自己也能邊敲鼓邊翩翩起舞,心里充滿了無比的歡樂……。
點睛之筆
小作者善于觀察把傣族象腳鼓的形狀、大小、裝飾、花紋圖案,以及音響等特點介紹得清楚、具體,讓人對象腳鼓有了了解;還重點介紹了如何擊鼓,如何跳舞。整片文章語句通順流暢,條理清晰,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