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東
與五年前相比,盡管團購網(wǎng)站已不再那么紅火,餐飲、婚慶、攝影乃至汽車等各行各業(yè)仍繼續(xù)在上面“跑馬圈地”,將其作為推廣營銷的“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尤其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新店開張,新產品出爐,似乎不在團購網(wǎng)上吆喝一聲,就像少了件兵器,很快就會在近身搏擊中敗下陣來。
困惑1:推代金券還是“套餐”
重慶私房菜老板王小姐介紹,為了提高知名度、增加營業(yè)額,去年5月,她先后與兩家知名團購網(wǎng)站合作,推出了2人套餐、4人套餐、8人套餐三款產品。
起初,團購的確讓她看到了希望,店里的人流量比以前提高了30%???個月下來,王小姐發(fā)現(xiàn),不僅沒盈利,還差點倒貼。王小姐算了一筆賬,以在其中一家網(wǎng)站上推出的2人團購套餐為例,團購價為158元,較原價188元優(yōu)惠了20%。但私房菜對菜品原料質量頗為挑剔,多是從超市購買,再將人工、水電、租金扣除后,還得按訂單支付團購網(wǎng)站5%以上的傭金,這樣一算幾乎沒有利潤可言。而合作的另一家團購網(wǎng)站返點傭金比例更高。
在核算團購套餐沒有盈利后,她改為了代金券。最先是88元代100元,隨后,又調整為83元代100元,但食客認為優(yōu)惠太少,這幾年團購價格戰(zhàn)更是日趨殘酷,客流不增反減。最終,代金券改為78元代100元,才開始有客人來“團”。
王小姐表示,團購的商業(yè)模式讓我不太適應。團購網(wǎng)站為了提升銷量,會周期性地推出促銷活動,這就意味著聯(lián)營商家必須配合,進行打折讓利。但原本利潤不高的團購訂單,再次讓利后并不見得引來新客戶。
專家點評:
營銷專家李東透露,部分商家僅僅看到團購突破了營銷半徑,短時間帶來大量客流,但并沒有提前研究好團購策略。不少商家花了很多錢砸團購產品來引流,但受線下規(guī)模的限制,自身服務營銷體系跟不上,消化不了,就導致餐企超負荷運作,服務效率低、上菜速度慢、菜品質量差。這讓商家陷入惡性循環(huán),投入大量資金卻得不償失。
另外,餐企可淡出團購,將團購作為輔助營銷工具,在新菜推出、新店開張時適當進行團購營銷,但時間期限、優(yōu)惠總額、優(yōu)惠方式一定要控制好,不宜將團購常態(tài)化。同時,還可以直接打折的方式作為獎勵,讓客戶與商家互動交流,產生客戶青睞的團購產品。
困惑2:品牌加分還是減分
團購產品上線一個多月,就引來了一團購訂單,還有7個客戶通過團購網(wǎng)前來預約,在團購網(wǎng)上的排名也躍居第四位。這對處于婚慶淡季的婚紗店而言,可謂是不錯的收獲。但該店老板冉誠也有煩惱,婚紗不同于餐飲、攝影這類大眾消費,要維護品牌形象,不可能長期推出團購優(yōu)惠。同時,競爭激烈的婚慶市場,讓一些團購商家的服務大打折扣,婚紗品質下降,陷入惡性循環(huán),甚至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冉誠說,在團購網(wǎng)站上,店鋪的星級評定是和用戶點評直接掛鉤的,一旦客戶給了差評,商家將苦不堪言。一些商家因客流不穩(wěn)定,訂單多,承接量有限,做不過來就降低質量和服務。這容易拉低團購婚紗店的整體形象,口碑危機將成最大威脅,讓團購營銷成為“燒錢”不賺錢的噱頭。
專家點評: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小星:很多企業(yè)在大眾點評、團800、美團等團購網(wǎng)上推廣,僅僅是為了借助團購網(wǎng)站擁有的資源及消費者習慣,讓更多人知曉這款商品、這家店鋪,但卻忽略了商業(yè)本身是否適宜這種方式。婚紗這類商品服務不屬于標準化范疇,往往是一次性消費,價格并不是消費者最關注的要素。是否符合審美、是否合身、如何為客戶量身打造個性化的婚紗禮服,這都需要讓客戶充分與商家溝通、實地體驗,才能達成訂單。
困惑3:團購應輸出低價還是服務?
80后創(chuàng)業(yè)者張雅瑪目前擁有兩家快捷酒店。一年多以前,她和團購打起交道。
張雅瑪表示,一年多以前開始搞團購活動,希望能夠給我們帶來更火爆的生意。以酒店平均108元一晚的房間為例,團購價在78元左右。但是團購推出后,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團購為賓館引來一定客流,不少顧客通過網(wǎng)絡下單,但并未感到客流有明顯增加。此外,張雅瑪心頭還有另一個困惑。住客團購以后,我們是通過驗證碼來驗證,只有輸入正確的驗證碼才能享受團購優(yōu)惠價格。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遇到了很多不誠信的考驗。不少顧客在結房費的時候都會說驗證碼掉了或者忘了,或者是不小心刪除了,要么就是沒有在這個手機上。
張雅瑪越來越困惑,到底團購輸出的是低價還是服務。她認為,本身團購是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聚人的力量”來聚集資金,從而加大與商家的議價能力,現(xiàn)在卻一味淪為消費者“抄底”、撿便宜的工具,她很想知道,和她一樣處于困惑中的經營戶,到底該如何利用好團購這一“指揮棒”,如何引導對價格最敏感的一群人的消費行為。
專家點評: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廖成林:團購是一種新的營銷技術,它讓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也充當了一個營銷者的角色。但是大家對團購存在一個誤區(qū),就是價格誤區(qū)。團購“團”什么?其實它可以是其他服務、品質等等方面而不應該只是價格優(yōu)勢。只是從目前的買賣關系來看,團購給人的印象僅僅是低價。這多少和經營戶自身有脫不了的干系。
困惑4:“團”出來的服務隱憂
在南坪五小區(qū)做汽車美容生意的翁玉壽也是團購業(yè)務的“新兵”。跟很多同行的想法一樣,他認為團購對汽車美容行業(yè)來說是一個趨勢。2013年,他開始接觸團購。
在一年多的團購經歷中,翁玉壽的汽車美容主要推出兩個方面的方案,一個是將打蠟、美容產品和洗車服務等組合成團購套餐;第二個是直接通過團購打折來促銷美容產品。以清洗內飾為例,店內的價格是380元,團購價格可以打到6折。但團購業(yè)務的推出也并未為門店帶來多少銷售額的提升。
專家點評: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廖成林: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團購肯定是一種趨勢,但僅僅是比較價格應該是非常初級的階段,更好的服務才是真正的大趨勢?,F(xiàn)在很多商家還是停留在通過團購賺人氣的層面,這肯定不是一種長期的市場行為,今后會向著更專業(yè)化服務完善化轉變,對產品進行合理的組合整合營銷,不斷的提高產品質量,提供企業(yè)公司管理水平,才能真正的“團”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