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富
古人對作文、讀文有這樣精辟的理解:“作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而入情?!睂懽麟x不開抒情,沒有真摯的情感,再好的語言也味同嚼蠟。人是充滿情感的精靈,更是理性的動物。寫作不僅需要熱烈的情感升華和情感思維,更需要冷靜的理性思考和理性思維。
從我多年的高考閱卷經驗來看,有不少考生不太注重情感與理性的密切關系,將情感與理性割裂開來,導致作文問題不少:或蒼白單薄,感情匱乏;或機械模仿,情感失真;或泛濫成災,情感失度;或重文章體例,重文章語言,重表達技巧,輕審題立意,輕思維深度,輕思想內涵。學生過度關注一己之感,鐘情于感性的傾訴,不對生活作細致觀察,不對社會生活作深思反問,不對事物現(xiàn)象作因果分析,使文章缺少理性光輝,言之無物,空洞玄虛。
情感思維強調主觀對客觀的感覺,更富于激情,更有利于對情感的揭示,其思維方式是具象或形象思維,其精髓是美。
理性思維更強調客觀、規(guī)律、普遍性,更富于冷靜,更有利于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其思維方式是抽象或邏輯思維,其精髓是真。兩者盡管有區(qū)別,但行文中又是密不可分的。在寫作實踐中,只有將兩者有機融合,才能使文章魅力百生。
要使情感思維和理性思維這兩種思維方式在寫作中運用自如,就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真情從“實感”中產生。如果缺少生活的“實感”,就不可能有真情。我們要善于以飽滿的感情去觀察和對待周圍的客觀事物,與其建立感情,再將這感情融入到作文中,這樣就不愁文章沒有情感或缺少感染力了。不能體現(xiàn)“我”對生活感悟的文章,情感必然是蒼白的。如2012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人在風中》:“當鋼鐵的森林取代屋舍的恬靜,我們不能改變的是赤子之心。天津的哥馬志剛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至誠至善之人。他載過一位盲人,盲人下車后給他車錢,他拒絕了,并說:‘我不偉大,但賺錢比你容易點。當今社會瞬息萬變,也許社會的發(fā)展速度會讓人們的心靈蒙了塵垢,但我們要撣去這層塵土,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是啊,很多東西都在悄然改變。高樓大廈取代傳統(tǒng)民居,開發(fā)區(qū)取代自然名勝,而‘瘦肉精‘毒黃瓜‘回爐面包則體現(xiàn)了人心在‘現(xiàn)代風‘唯利是圖風中的改變,而這些被‘風吹倒在潛規(guī)則洪流中的人們是不是也缺少一顆赤子之心呢?”文章圍繞著“一切都在改變,但赤子之心不能變”展開論述,緊扣馬志剛和當時的社會熱點材料,表達了對堅持社會正義和堅守人性真善美的呼喚,情感較真摯,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關注和憂思。
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體的事件、景物作為“憑借物”,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若借敘事抒情,敘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過程,而是要把濃郁的情感融入敘述之中,要選擇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作為情感的凝聚點,著力用情;若借寫景來抒情,“情”要隱,隱到不直說別人也能感覺到,關鍵是選擇善于引發(fā)真情的景物。如2012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落葉牽思念》:“我撿起落下的柿子,興奮地跑向奶奶。奶奶坐在大搖椅上,手中搖著大蒲扇,安詳地看著我興奮的樣子……奶奶撐起拐杖,緩緩走過來,幫我擦擦腦袋,然后變戲法似的又掏出幾個柿子,笑著看我破涕為笑的窘樣,我抓起柿子,一個勁地往嘴里塞,汁水到處都是,奶奶伸出手幫我擦干凈臉,我眼睛一瞥,夕陽的余暉映射到奶奶的背上,發(fā)出金燦燦的光?!睌⑹滦宰髌分凶髡咄鶎⑵湓u價情感融化于藝術形象之中, 通過情感思維塑造藝術形象。本文段展現(xiàn)了祖孫兩代人的親情,通過一系列動作、外貌、神態(tài)描寫,刻畫了一個慈祥的祖母形象。再如2013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圓,淡然處之藐情殤》:“一棵古樹,千萬年的歲月成長,年輪的千曲百轉;一棵古樹,是寂寞淡然的,春來它便綠,秋至它便枯;但是,一棵樹的生命里流淌著千萬次生死的輪回,虬勁盤踞的老樹根,深深抓住大地的心臟,延伸百里,與天地同生,汲朝露晨曦;與天地同死,淡看風月繁華?!蓖ㄟ^古樹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淡看生死輪回、繁華枯榮的理性思考。
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隱藏著對立與統(tǒng)一、主觀與客觀、相對與絕對、偶然與必然、整體與局部、正面與反面、主要與次要、現(xiàn)象與本質、靜止與發(fā)展等豐富的哲學內涵,要寫出佳作,就要跳出現(xiàn)象本身,從客觀的角度層層深入,挖掘事物所包涵的哲理,只有這樣,才能切中肯綮,一語中的。同時要立意創(chuàng)新,要敢于對生活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要敢于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質疑,避免人云亦云。如2013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方圓之道》:“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心。內心完滿富足,才有余力修繕人格品質,而后才能表現(xiàn)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所謂‘不憂不懼,所謂愧疚。我們應該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苛責內心,而不是外在世界。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我們常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蔽恼掠蓽\入深、客觀、辯證地分析了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完善的人,展現(xiàn)出作者深厚的理性思維功底。再如2014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心旅》:“人生如旅程,而心為旅者。在這并不一帆風順的旅程中,逆境、失意常常阻擋著旅者的步伐。除了要克服這重重困難的考驗,旅者還必須在每處綺麗風景旁作出抉擇,在每個分岔路口前作出抉擇。是流連駐足還是大步向前,是孤帆飄泊還是崎嶇獨行?如此看來,旅者猶豫不決是很難抵達終點的?!弊髡邔⒂握叩穆猛颈戎叭松穆猛尽?,角度新穎,立意不凡。
在寫作中, 必須利用情感思維。但是,又絕不可“感情用事”,絕不可任感情的潮水恣意泛濫。還必須用理性的思維指引, 控制自己的情感思維, 要對自己的感情加以檢驗。即使是正確的情感, 也要掌握分寸, 還要考慮藝術效果。有時需要以自己的火山暴發(fā)般的感情點燃讀者的感情;有時又需要按捺自己的感情, 只是不動聲色地設置某種關系、聯(lián)系,造成某種情境, 刺激鑒賞者, 使他們自己通過自我感受、自我思考激動起來。如2014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流連于平凡的幸福》:“有些人癡心于一次次超越,從失敗者的枯骨上踏上巔峰,可也許是高處不勝寒,在最初的自豪與驕傲過后,便有如刺骨冷風的孤寂襲來,痛入骨髓。有些人流連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幸福,人生對他來說便如一次讀書的過程,從白紙黑字中咀嚼,感悟平淡如水的美好。有人說,高三是當時痛苦、過后幸福的人生階段。但是若有可能,我卻希望永遠將時間靜止在高三,因為在這時,有我最愛的家人陪在我身邊,逗我開心,讓我從緊張中暫得喘息,有我最愛的摯友與我相互扶持,共同培養(yǎng)一棵名叫夢想的樹。”文中既有充沛情感的傾述,又飽含著理性的思辨色彩,既激發(fā)讀者情感共鳴,又能啟發(fā)讀者深思。
情感思維屬于藝術的世界,理性思維屬于科學的世界。在寫作實踐中,只要能夠做到情與理的完美交融,就能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讓你的文章意深情長,理透情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