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幫旭
入刊理由: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它千姿百態(tài)的山光水色,人類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歷史的輝煌,積淀下獨特而繽紛的文化和風(fēng)情。潺潺流淌的水,仿佛是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走進壩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每個場景都會讓你想起陶淵明的詩文,每一個畫面都會在陶翁的字里行間找到注腳。
壩美,壯語,意為“美麗安靜的壩子”。 位于文山州廣南縣北部的阿科鄉(xiāng)和八達鄉(xiāng)的交界處,屬喀斯特地貌,全村范圍約30平方公里,村中土著居民為壯族的沙系支系,全村115戶人家614人。據(jù)說是當(dāng)年為躲避戰(zhàn)亂,從廣西遷徙而來,民風(fēng)非常古樸。小河繞村而過,水車在河邊靜靜地轉(zhuǎn)動,“阡陌縱橫、雞犬相聞”,均與《桃花源記》里描述內(nèi)容非常相似。該地區(qū)山峰奇異、河谷幽美、阡陌縱橫,河流山溪蜿蜒奔流,常年流水不斷。
云南廣南縣壩美村,近年來成了旅游者們的到文山必去的一個景點。進村子要經(jīng)過一個巨大的溶洞水道。船緩行十余分鐘,臨近洞口,眼前便是河谷、流水、翠竹、水車、農(nóng)田、茅舍……。對于壩美村的人們來說,陶淵明所描寫的世外桃源,簡直就是在說自己的家鄉(xiāng)。
壩美村遠在宋代已存在,至今宋代壯族英雄儂智高的傳說,依然在民間流傳。村中保留著較完好的云南文化特色的,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形態(tài),生動體現(xiàn)了壯族農(nóng)耕社會的男耕女織、鄰里和睦的田園牧歌情趣。
村中依時舉行祭龍、圍魚、對歌、演練古兵器舞、斗雞等傳統(tǒng)的集體活動,保留著濃厚的壯族傳統(tǒng)文化色彩。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少問世事,樂于農(nóng)耕。
在云南省廣南縣清秀的山光水色中,蔥綠的山崖綠樹間,掩映著一道狹長的裂縫,船家說這便是我們要進入壩美的溶洞。沿著清亮的河水,撐一只小船,走十多分鐘的水路,穿過喀斯特地貌的溶洞,當(dāng)小船駛出靜謐詭異的溶洞時,突然眼前的美景令人豁然開朗,不同于城市煩囂的閑適舒遠。悠悠轉(zhuǎn)動的水車,翠綠的青竹和草房,稻香和蛙鳴,仿佛人間天堂。此時,仿佛忘記了洞中竹桿劃過河水的聲音,入眼的、入耳的,皆是令人新奇和艷羨的美景。旅友們傳聞中的“世外桃源”壩美,不再是一個單調(diào)的名詞,它變得具體而生動,大自然在這里盡顯著她的美麗與靈秀。
出了溶洞,踏上厚實的土地,置身于桃花源,人突然有點局促和不安,甚至連腳都不知要如何安放。似乎一身的風(fēng)塵仆仆和極具現(xiàn)代氣息的著裝,與這里顯得那么格格不入,突然地闖入,似乎打擾了這里的寧靜。震驚之余,稍作遲疑,便迫不及待地往前走去,想要更靠近并融入那份人與自然和諧的天堂。
沿著小徑往前走,入眼皆是綠意,遠處的山峰、近處的農(nóng)田,還有河里潺潺的流水,似是用水彩染成的綠色,很是養(yǎng)眼。由于剛下過雨的緣故,山間環(huán)繞著一層薄薄的霧,猶如置身于仙境的感覺?,F(xiàn)在有點明白了,古時候的人為何那么鐘情于山水,并且把山水畫演繹成中國畫一絕。古時的中國大地,這樣的美景想必是隨處可見的,古人的文思亦是隨時而發(fā)的。面對大好的河山和美麗的風(fēng)光,任誰都會深深的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何況是有著自然崇拜的中國古人呢?久居大城市或者小城鎮(zhèn)的人,看慣了霓虹與高樓,過慣了浮躁而快節(jié)奏的生活。而壩美,遠離了喧囂,守護著獨有的寧靜。所以,當(dāng)你踏入壩美的那一刻,驚喜便接踵而至,很難不被眼前的田園風(fēng)光所折服。
行走間,看到濃綠的稻田間有個小木屋,仿佛是自然的點綴,綠野配木屋,這樣的設(shè)計,不得不讓人佩服壩美人的智慧,因為這是田園牧歌永不褪色的經(jīng)典搭配。情感細膩的詩人海子這樣寫過“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歌手孫燕姿用歌聲表達過自己所鐘情的生活“我有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玻璃窗戶”,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座心生向往的房子,有的最終夢想成真,而有的永遠存在于最美的夢境里。那么眼前這樣的房子,這樣的搭配,會有多少人為它駐足呢?
似乎每個故事中的村莊都會有一顆老榕樹,或在村東頭,或在村西口,總之,這是村中信息交流的場所。在壩美村子的中央,有一棵最老最大的榕樹,聽村中的老人說,這棵老榕樹知道的秘密和它的樹枝樹葉一樣多,因為老榕樹下是村中幾代人聚眾閑聊的地方,或是族長聚集全村人開會的地方,或是午后,壩美辛勞的人們在空閑時間娛樂、唱山歌的地方,婦女們閑暇之余聚在一起繡繡花聊聊家常,或是村民圍著剛出過寨子的鄉(xiāng)親講外面的見聞和新鮮事。壩美人恰到好處的詮釋了“閑適”這種生活方式。
牛是壯家人最珍視的家畜,牛養(yǎng)得越多,越能體現(xiàn)出那家人的殷實和富裕。一路走著,看著著裝樸實的壯家人,剛從山頭歸家的牛群,在主人的驅(qū)趕下排隊悠閑的走著,主人看著牛群鼓鼓的肚子,滿足感油然而生。而作為外來客的我們,聽著那些陌生的壯語,雖然不懂,卻也能從他們的笑容中,看到掩藏不住的幸福和快樂。遠遠近近不時飄來的歌聲,依然聽不懂,但卻能明了歌聲里的甜蜜,歡快的歌聲里,是壩美人的樂觀和知足。歡樂像發(fā)酵膨脹的面團,包裹著整個壩美。
夏夜,寧靜的壩美沒有汽車的嘈雜,沒有都市娛樂的紙醉金迷,草尖上棲息的甲殼蟲,此時也已入眠。草叢里時不時地閃著微光,那是螢火蟲在給黑暗中夜行的人引路。安靜的空氣中,夾雜著稻香。不眠不休的要數(shù)青蛙與蟬了 ,整個晚上哇、哇、哇,有時三兩只,有時像整個周圍的蛙都來開會似的。嘗過炊煙,聞過蟬鳴與蛙聲,才顯得夜不太孤單。抬頭,天邊遙不可及的閃閃發(fā)光的星星,像精靈一樣,與寧靜的壩美遙相輝映。銀河橫亙在牛郎與織女之間,兩相望卻無法相擁。此刻,多想化作鵲橋給相愛的人一次相守的機會,然而,終究是念想罷了。
在壩美度過了難忘的一個夜晚,第二天依依不舍地踏上了下一站的征程。離開壩美同樣要經(jīng)過一個溶洞,這個溶洞和之前進入壩美的那個溶洞一前一后處于壩美兩邊,所以旅客們一般都會選擇從其中一個溶洞進去,從另一個溶洞出來。因為有了之前的經(jīng)驗,再進入漆黑的洞中不再會那么浮想聯(lián)翩了,同行的人都不說話,靜靜地聽著潺潺的流水聲,任由清風(fēng)拂過臉頰。這一刻,當(dāng)離開的時候,每個人都會不舍得吧,甚至?xí)耄亲约旱募揖驮趬蚊涝撚卸嗪冒?,天天沐浴在美景和歡聲笑語中。
然而,假如你以為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就此便離你遠去,那你就錯了。上天似乎格外眷戀這里,不但有循洞而入的世外桃源壩美村,山谷外的世界,也是美景連連,讓人流連忘返。這不,出了溶洞,一眼便看見了又一幅田園牧歌式的畫面。依舊是濃密的樹木掩映著簡易的小木屋,不要覺得這樣的搭配太千篇一律,因為每一次的搭配都會讓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竹籬笆懶散的圍著,讓人思緒不禁飄到遙遠的古代……男耕女織的農(nóng)家……
剛剛習(xí)慣了只有潺潺的流水聲和鳥叫蟲鳴的寧靜,突然,聽到了一陣歡笑聲。不遠處的河邊,微風(fēng)輕拂的翠竹下,有一群人。原來這次有的不僅是洗衣人,還有光著身子在河里嬉戲的孩子。洗衣服的看著還是非常年少的小姑娘,她們只管背著身子洗著衣服,光溜溜的身影里有男童也有女童,他們沒有外界人的羞澀,而是盡情地玩耍于河里,互相比拼炫耀著自己的泳技。這里的孩子看上去才像孩子,沒有少年老成、沒有憂心忡忡,更沒有故作的早熟,他們有的,更多的是純真和一顆難能可貴的童心。
沿著田間小徑走了一段,忍不住回望來時的路,出口的山,如同一個染了綠色的瘦長窩窩頭,靜靜的聳立在壩美的山林之間,不知存在了多久,百年?千年?亦或更久遠!出口的洞,看上去和入口的沒有太大差別,洞口依然掩映在綠樹之中,如果隔得太遠,是不會想到這里別有洞天的。此刻,又拿著相機對著溶洞所在的方向,一個心思要把這美景和這段美好的記憶,永遠定格在那小小的相機里。多年后,再翻開記憶匣子里的故事細細的品味。
責(zé)任編輯:吳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