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蓓蕾
【摘要】音樂是純粹的“聽覺藝術”,音樂教育是不是純粹的“聽覺藝術”的教學呢?如何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是有效的”呢?我感觸于姚江萍老師的講座,嘗試著從細節(jié)著手,體現(xiàn)音樂的本真教學。我相信一把傘可以撐起一片天空,一種理念可以支撐一番事業(yè),而一種教育卻可以哺育一代生靈。
【關鍵詞】細節(jié);本真教學;學習環(huán)境;師生關系;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
我在參加溫州教師教育院組織舉辦的“中小學音樂骨干教師培訓”時聆聽了來自杭州市余杭區(qū)余杭鎮(zhèn)太炎小學教育集團的姚江萍老師的講座,對她在講座中提及的“于細微處見精神”音樂教育感觸頗深,回到學校面對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我不斷思考與探索:音樂是純粹的“聽覺藝術”,這似乎是個定論,或者說是一個常識,那么音樂教育是不是純粹的“聽覺藝術”的教學呢?
一、為學生營造一個優(yōu)美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樂(yuè)即是樂(lè),美妙的音樂能使人產(chǎn)生美感,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讓人逐漸形成審美的心理結構,同時思維也會變得更活躍、更敏捷。
盡管現(xiàn)在都在大談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仍然在每個學校悄然存在,作為“副科”的音樂教室大多被安排在學校的角落,我所任教的音樂教室原先是物理實驗室,由于新教學樓的建成,這個陰暗、潮濕的場所就光榮地讓位給“音樂教室”了,盡管也去學校爭取過,但因校領導怕“歌聲影響其他上課的班級”而放棄??晌也]放棄如何去努力營造一個干凈舒適的音樂環(huán)境,能讓學生在每周一次的音樂課堂上感觸到獨特的音樂“美”。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我認為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和諧、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共同促進的一種關系。具體的說,應該是: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尊敬老師;教師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在愉快的心理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同時教師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學生、學生的身心在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中健康的成長。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作為老師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除了應該有一顆愛心外,還應該有一顆童心。要站在和學生平等的角度來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居高臨下的角度審視他們。一上課,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上來,而不是首先想到整頓紀律。在音樂課上,音樂教師應保持良好的情緒,將自己的快樂情緒傳染給學生,把幽默的語言、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有趣的動作都毫不吝嗇的奉獻給學生,讓學生和教師的心靈走得更近,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之以愉快的情緒、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
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做為一名青年教師,如何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學有所獲是我們最關心的事。一堂好的音樂課,猶如一部好的電影。音樂教師既是課堂的重要演員,又是課堂的總導演。怎樣才能在音樂課上讓學生帶著這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呢?這就需要教師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如:在教學設計上可以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導入或表演導入、疑問導入等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境等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上欣賞課時,喜歡讓學生采用 “閉目法”來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在提出問題時采用“競賽法”,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回答問題,針對初中學生“好玩、好動、好奇”的個性特點,通常把一些較難的或較枯燥的樂理知識趣味化,如音樂猜謎、音樂知識填充、音樂智力競賽等有趣的音樂游戲,這樣不但整個課堂活躍起來,學生又可以在玩的過程中輕松學習音樂,課堂教學由此會產(chǎn)生意向不到的效果。
當然,要想使學生真正參與音樂課堂,我們教師還應順應當代中學生接受音樂的方式和心理需求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探索空間,啟發(fā)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音樂、感知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音樂教師只有在長期課堂實踐中不斷地“修身養(yǎng)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藝術,才能使自己成為一位稱職的教師,成為一名真正的美的使者。
四、選擇多元化的教學內(nèi)容
根據(jù)《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規(guī)定,教師可以以教材為藍本進行更新和重組教學內(nèi)容,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加大音樂欣賞教學內(nèi)容的容量,擴大欣賞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教材當中的欣賞內(nèi)容?,F(xiàn)在學校使用的音樂教材實行的是循環(huán)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音樂老師有的放矢,可以自由組合教學內(nèi)容,除了音樂書本上的還可以選擇一些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和感興趣的課外教學內(nèi)容。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就像“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一樣。所以在自選的《音樂與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上,我告訴學生音樂在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事實上在現(xiàn)代,音樂已經(jīng)滲透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并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為了創(chuàng)造一種高雅、舒適的氛圍,許多餐廳或茶座都會選擇一些優(yōu)美抒情的背景音樂;現(xiàn)代一些高級自選商場也常播放抒情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讓顧客悠閑地在商店中走來走去,從容挑選;在這堂音樂課中,學生還饒有興趣的聽到了有關音樂的特殊功能如:對睡眠障礙癥的處方是《二泉映月》、《平湖秋月》這些抒情樂曲;抑郁癥的患者則應開《喜洋洋》、《江南好》這類歡快音樂的處方使病人歡快、活潑、開朗等等。更有趣的是音樂也被應用與動植物中提高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國外的學者研究認為通過“對牛彈琴”來給牛多產(chǎn)奶;俄羅斯用噪音驅鼠;我國有人用超聲波音樂增加小麥、玉米、水稻和棉花的產(chǎn)量等等。我想在音樂課堂上與學生聊一聊這方面的內(nèi)容,他們的興趣肯定不亞與他們對流行音樂的偏愛,而學生上課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不也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嗎?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普及,網(wǎng)絡教學的深入開展,學校音樂教育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音樂教學的內(nèi)容漸漸趨于生動化、形象化、立體化、合理化。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構建這種“多元化”格局,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多層次的融合教材、擴大信息,既能貼近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最佳狀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思維能力發(fā)展藝術創(chuàng)新能力,還深化了德育和美育,從而能優(yōu)化音樂課教學的效率。
音樂不盡是“聽覺藝術”,同樣音樂教育更不是純粹的“聽覺藝術”的教學。在學校課程安排上,音樂雖是“副”科,但從全面培養(yǎng)人才這個方面來看,卻起著特殊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書要育人,育人要教好書,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在美的藝術形象和優(yōu)秀作品的熏陶下感受到美,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坝诩毼⑻幰娋瘛保兄x溫州教師教育院給我的這個培訓的機會,感謝姚江萍老師的精彩演講。我相信一把傘可以撐起一片天空,一種理念可以支撐一番事業(yè),而一種教育卻可以哺育一代生靈。
參考文獻:
[1]《音樂美學基礎》張前 王次昭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
[2]《音樂教育教學經(jīng)驗》人民音樂出版社 章連啟 著
[3]《中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