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量與價,量就是工程量,價就是價格,在現在普遍推行工程量清單的模式下就是要使量和價分離開來,施工單位承擔市場價格波動變化帶來的價的風險,建設單位承擔由于工程量清單編制時量的誤差帶來的風險。所以在項目建設中要嚴格控制工程量和單價。
【關鍵詞】工程造價;清單計價;量價分離法
【Abstract】Volume and price, the amount is the amount of work, price is the price, generally adopted in the present mode of quantities and price points is to make the amount of leave, the construction unit to take market price fluctuations brought about changes in the price of risk, the construction unit As the amount of time of preparation of bill of quantities error risk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quantities and unit price.
【Key words】Project cost;Inventory valuation;Volume and price separation
在工程施工中,施工單位的收入與支出,主要源于工程施工的進度與完工結算。它分為收入結算與支出結算,收入結算是施工單位對業(yè)主(發(fā)包方)單位的結算。也就是施工單位通常所說的對業(yè)主結算或對上結算;支出結算是對施工單位對自己作業(yè)單位的結算(包括:自身的作業(yè)隊、班組與分包的作業(yè)隊、班組),即施工單位通常所說的對下結算或內部結算。
就工程施工結算構成來說,不論是收入或是支出結算。它都是按照施工合同約定的驗收合格的工程量及合同單價的乘積。也就是說工程施工結算,是特定環(huán)境下,依據特定的量與價進行的合理收支分配。為此,量與價控制的好與壞,決定了項目施工的收益;決定了項目施工管理的水平;決定了項目施工經營的成敗。為了使工程施工項目能更好的獲得預期收益,在工程施工結算中必須進行細化管理,實行“量價分離”的結算控制原則。
1. 工程量的范圍與控制
1.1 工程量的范圍:
在工程施工中的工程量主要是指:按合同文件規(guī)定的能進入工程結算的合格工程量。它包括:清單工程量、總價包干工程量、設計補充與修改調整工程量、發(fā)包方與監(jiān)理方在合同文件中隱含的可以臨時增加的工程量、為保證其他施工單位安全生產超出本合同安全生產費用的新增工程量、為保護環(huán)境和降低對環(huán)境污染而新增加的工程量、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造成損失而增加的工程量、因發(fā)包方原因造成的施工增加量、以及按發(fā)包方指令要求提前完成工程施工而增加的趕工量(含人、材、機的消耗量)。
1.2 工程量的分類:
1.2.1 按結算的性質分:分為對發(fā)包方的結算工程量,它包括:合同文件規(guī)定的總價包干工程量、合同清單工程量、設計圖紙工程量、設計變更增減量、發(fā)包方、監(jiān)理方文字通知承包方所實施的工程量(包含:臨時工程、臨時用工、機械使用及材料消耗等),因發(fā)包方的過錯造成的工程施工量等;對施工方內部結算工程量,它包括:合同工程量和臨時增加工程(主要是安全文明施工與環(huán)境保護施工量)等。
1.2.2 按施工項目性質劃分:分為: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防滲工程、鋼結構工程等等。
1.3 工程量的控制。
工程量的控制:必須是從施工進場開始。具體方法是:
第一步,是依據有關的合同條款,按照施工圖紙,結合實際施工場地,進行實地復核測量與計算工程量。對有差錯的量,必須與監(jiān)理、設計和發(fā)包單位進行溝通協商與修正,并用文字資料給以簽字確認。
第二步,根據復測資料和施工組織措施,確定具體的施工方法與施工控制量。它包括:土石方工程的開挖量,回填量、挖填平衡后的外運量(主要是運輸方式與運距);混凝土澆筑的標號與部位,供應的地點及比例,含自拌混凝土量與外購量的比例等。
第三步,根據安全文明施工組織措施和環(huán)境保護措施,預計與計算安全文明施工工程量。
第四步,將以上的各工程量,歸類建表進行數據統(tǒng)計,以此數據作為該工程項目施工工程量的控制基礎。
2. 工程單價的范圍與控制
2.1 工程單價的范圍:
在工程施工中的工程單價主要是指:按合同文件規(guī)定的能進入工程結算的單價。它包括:清單工程量內的單價、總價包干工程單價、工程施工發(fā)生變更后按合同文件規(guī)定編制報監(jiān)理與業(yè)主單位審批后的單價、為保證其他施工單位安全生產超出本合同安全生產費用的新增工程量以及為保護環(huán)境和降低對環(huán)境污染而新增加的工程量、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造成損失而增加的工程量、因發(fā)包方原因造成的施工增加量、以及按發(fā)包方指令要求提前完成工程施工而增加的趕工量(含人、機、料的消耗量)的費用單價。外加施工單位內部承包與分包的施工作業(yè)單價與其它人、機、料消耗的費用單價。
2.2 工程單價的控制。
2.2.1 “量與價分離”計價的控制原則。
量價分離中的量是指預算定額中的實物消耗量標準,這個標準是相對穩(wěn)定的。量價分離中的價是指人工、材料和機械的預算價格,以及根據預算價格和實物消耗量標準計算得出的定額直接費單價,預算價格是隨市場行情而經常變動的,直接費單價也隨之而變動。為了解決量價之間的矛盾,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將相對穩(wěn)定的預算定額實物消耗量標準以書面形式編輯出版,保持相對穩(wěn)定,供長期使用;另一方面將經常變動的直接費單價另行發(fā)布,或者以書面形式單獨編輯出版,或者以電子形式在網上公布。這樣一來,就實現了形式上的量價分離。
2.2.2 工程單價控制。
單價與工程量不同,一般情況下,合同確定的同時就確定了各項目單價,而工程量要根據施工情況具體確定,因此,調整單價比調整工程量困難和復雜。所以,進行單價控制應立足于事前控制,單價從構成上說應為兩個部分,一是各類基礎價格和費率(如穩(wěn)定的人工單價、穩(wěn)定的材料單價、間接費率、稅率等),這一部分一般是相對穩(wěn)定的;另一部分是完成單項工程的定額消耗量(如工日、機械臺班,材料單耗等),這些量各不相同,變化多樣,是進行單價控制的主要審核對象。通過各種方法確定了各工序的合理定額消耗后,再乘以各基礎單價和各類費率,就可以得到合理的項目單價。確定合理定額耗量首先應了解各工序的具體施工過程,再根據工程情況并參照國家標準和其他工程進行,總之,要盡可能去除不合理部分。
水利水電工程具有復雜性和不可預見因素多的特點,要完全實現事前控制是不可能的,在施工中也要加強控制。主要是收集各種資料尤其是實際耗量,通過對比,找出差值,分析原因,做出應對措施。
3. “量與價”的管理措施
3.1 提高清單編制質量。
工程量清單是編制標底和投標報價的依據,是簽訂工程合同、調整工程量和辦理竣工結算的基礎。所以,工程量清單編制應保證質量,為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開端。首先要提高清單編制人員的專業(yè)水平。目前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存在許多不規(guī)范的地方,如清單項目設置不合理、項目特征描述不準確、清單漏項等,造成投標單位理解歧義,引起索賠事件。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工程量清單編制規(guī)則編制清單。其次要根據施工圖紙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編制清單。如某水電工程的機械開挖土石方工程的清單項目名稱為“挖一般土方[挖掘機挖一二類土和三類土各50%,自卸汽車運土,外運1Km]”,而實際施工過程中土方全部是三類土,且外運10Km。這種清單子目形同虛設,在結算中沒有起到控制造價的作用。
3.2 合同控制。
在簽訂合同時,發(fā)、承包雙方不但應約定雙方的風險內容、風險范圍及風險幅度,而且還應明確約定風險發(fā)生時綜合單價的調整方式、方法,防止結算時發(fā)生爭議。如前面提到的綜合單價的調整可按如下原則在合同中約定。
3.2.1 工程量增減對綜合單價的調整。
發(fā)、承包雙方在簽訂合同時,應明確約定工程量的增減對中標的綜合單價將產生影響,是否調整綜合單價及如何調整,可按以下原則規(guī)定:
(1)當清單項目所對應的工程量增加幅度在15%以內時,其綜合單價不做調整,執(zhí)行原有綜合單價;
(2)當清單項目所對應的工程量增加幅度超過15%,其綜合單價應做調整。調整的方法是按照省建設廳發(fā)布的消耗量標準、市場價格、相關費用確定;
(3)當清單項目所對應的工程量調減或因設計變更被取消時,其綜合單價應按照原綜合單價確定。
3.2.2 清單漏項或工程變更對綜合單價的調整。
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工程量清單漏項或非承包方原因設計變更,造成增加新的工程量清單項目時,可按下列方法確定其綜合單價。
(1)合同已有適用的綜合單價,按合同中已有的綜合單價確定;
(2)合同有類似的綜合單價,參照類似的綜合單價確定;
(3)合同沒有適用或類似的綜合單價,由承包方提出綜合單價,經發(fā)包方確認后執(zhí)行。
3.2.3 市場波動對綜合單價的調整。
由于市場風險較大,這對按工程量清單計價中標的施工企業(yè)來說,所面臨的風險是不可低估的。如果在合同中未約定風險范圍,當市場價格變化風險達到不合理程度時,僅施工企業(yè)一方是無力承受這種風險的。所以,按工程量清單計價中標的工程項目,合同雙方應當對風險分擔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否則,發(fā)包方既不負責材料采購,又不對材料認質認價,將材料漲價風險全部讓承包方承擔,不符合市場經濟公平、公正和誠信雙贏的原則。因此,對綜合單價所包含內容變動的風險可按照如下方法約定:
(1)人工工資、規(guī)費、稅金。
在合同中應明確約定:根據我國目前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對于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或有關政策出臺導致工程稅金、規(guī)費、人工成本變化,并由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工程造價管理機構根據上述變化發(fā)布的政策性調整,承包方不應承擔此類風險,應按照有關調整規(guī)定執(zhí)行。
(2)材料價格。
對于主要由市場波動導致的建筑材料價格風險可約定在5%的幅度內,不調整綜合單價;超過5%,則應當調整。調整的方法是:承包方在采購材料前將采購數量和新的材料單價報發(fā)包方核對,由發(fā)包方確認采購材料的數量和單價。
(3)施工機械使用費。
施工機械使用費由于汽柴油價格變動等原因造成上漲幅度在10%以內時,可不調整綜合單價;超過時則予以調整。
4. 結語
在建設項目的施工過程中,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量與價”,合理區(qū)分發(fā)、承包雙方的責任和風險,避免發(fā)、承包雙方因為工程量和單價變化產生嚴重分歧,影響工程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管理和控制好“量與價”有利于項目圓滿完成,使得發(fā)包方投資達到目的,承包方賺取應有的利潤。
[文章編號]1619-2737(2015)07-14-815
[作者簡介] 黃恒(1977-)男,籍貫:貴州省盤縣人,職稱:經濟師、工程師,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