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
摘 要:據對全國12.6萬大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率為20.23%,心理問題已成為近年來導致大學生休學、退學的首要原因,大學生對心理輔導的需求日趨強烈。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創(chuàng)新思路,幫助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而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深遠。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健康;影響
1.團體心理輔導的概念
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或方法,通過團體內人際的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等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提高適應能力,以預防或解決問題并激發(fā)個體潛能的心理輔導過程。
2.團體心理輔導開展的重要意義
大學階段是個人社會化的重要過渡時期,也是個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自我意識統(tǒng)一的關鍵時期。然而,目前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獨生子女、單親家庭、從小就是留守兒童、家庭貧困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大一新生一進大學校園,處于“斷奶期”,新環(huán)境不適應,生活不能自理,學習不能自主,人際交往不順暢,孤獨、自卑、焦慮、敵意、恐慌、抑郁等問題越來越嚴重。他們內心深處迫切希望有人指點迷津,能早日走出困境。團體心理輔導的優(yōu)勢在于其能夠提供模擬社會情境,活動過程中自由、安全的氛圍、人本主義的理念、真誠互助的模式,不僅能夠對每一個參與者產生重大影響,而且能夠使他們對周圍的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大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構建社會支持系統(tǒng)、協(xié)調生活方式等影響深遠。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學生心理素質、改善學生情感體驗等方面有顯著的效果。
3.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團體心理輔導有利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團體成員通過討論、交流,彼此傳遞、交換有關資料和各自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與技巧,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通過積極主動地觀察、學習、體驗,從而進行自我評估和自我改善,有利于進行自我教育。
(2)團體心理輔導有利于干預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團體心理輔導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人際交往、準確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氛圍。團體成員可以在活動過程中大膽地敞開心扉宣泄情緒,訴說苦悶,釋放壓力,能得到其他成員的關心、幫助、安慰和呵護,能體驗到來自團體的親密感和安全感,和團體成員的距離越來越近,關系越來越好,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同時對他人的信任度也油然而生。團體成員在互相傾訴心聲、討論遇到的困惑、困境和如何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等過程中,他們的情感、行為以及一些態(tài)度如恐懼、憤怒、對抗、嚴厲、懷疑、沮喪、羨慕、嫉妒、敵意等都可以被辨別出來,團體成員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可以從多元的角度去認識問題、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消除一些心理壓抑的行為,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動中碰撞、交流并得到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抗挫抗壓能力增強。
(3)團體心理輔導有利于改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大學部分新生在經歷了高考這人生第一次嚴峻考驗后,離開父母,走進大學校園,由于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做人做事又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并具有較強的封閉性,于是,在人際交往方面經常遭受挫折而陷入苦悶和焦慮之中,經常抱怨大學同學沒有初、高中同學純潔,整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不敢輕易交朋結友,不敢輕易開口說話。有的大學生從未遠離家庭,在父母、親人的呵護下成長,“人人為我”是理所應當,“我為人人”想得太少,但是,他們又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心里話兒對誰說?”成為大學生的普遍困惑。還有些大學生不敢在公眾場合表現自己,對于那些有能力、有勇氣的同學抱有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心理,老是慨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甚至還有些學生出現了“周末恐懼癥”,又盼周末,又怕過周末。有些大學生與異性朋友交往愿望很強烈,但又缺乏兩性相處的經驗,也沒有愛的能力,一旦失戀,就帶來一系列心理困惑,“想說愛你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誰為我憔悴”“想得到偏又怕失去”,這些直接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體心理輔導為大學生交朋結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顒舆^程中,參與的人數較多,氣氛比較融洽,其過程是多向溝通的,互相影響的方式是立體的、交互式的,成員相互交流的機會較多,表現的機率較大,人人必須參與,有利于大學生改善人際交往,擴大生活圈子。
(作者單位: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