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昕 袁筱蓉
【摘要】盡管行為導向教學法進入中國已有近十年的歷史,并且在國內各大高等教育院校教學中也得到了一些可行性的研究,但是在各大高等院校在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的教學中還未將行為導向教學法應用在教學實踐中,基于以學生為主導的創(chuàng)意教學重要性日益被重視,在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中引入行為導向教學法十分必要。本文就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的教學應用進行研究,為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個人見解。
【關鍵詞】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行為導向教學法;思維方式;課程教學模式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我國在十二五規(guī)劃中不斷突顯出以提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的科技進步,不僅加快了職業(yè)的細分,同時也提高了職業(yè)的綜合性,使得教育趨向以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為目標,以就業(yè)為導向,注重實踐型、技術型人才的塑造已成為一種主流思想,在各大院校課程教學中重視以學生為中心,摒棄不適應現代教學結構的方法,引入新型教學模式,同時結合各大院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培養(yǎng)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正是當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由德國職業(yè)教育專家特拉姆提出的“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各大院校的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教學中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概述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上世紀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它提倡實踐教學導向、行動教學導向,一改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職業(yè)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在實際教學中,行為導向教學法與以往的教學模式有明顯的區(qū)別,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首先,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所有需要面臨的實際問題都由學生共同參與、討論并相互合作,而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們討論、協商,想出良好的解決對策,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且也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直接經驗的過程。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傳授間接經驗,但并不以直接經驗為主,學生很難深刻理解間接經驗的好處,而直接經驗就能讓學生對此有深刻記憶。從最初的信息收集、制定計劃、小組分工、目標選定、方案執(zhí)行、效果反饋和最終成果總結評價,學生參與實際問題的全過程,了解并知道其中每個環(huán)節(jié)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對策,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掌握了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是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們積累經驗的過程。
再次,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熱情高,學習積極性強。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能將最主要的學習任務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能目睹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驅使下主動地主動去學習,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體會學習帶來的樂趣。
最后,教師作為指導者的身份參與課程教學。這是有別于以往教學模式中比較突出的一點,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扮演著知識的傳授者,在教學過程中扮演最主要的角色。然而,行為導向教學法中,教師作為指導者的身份并不影響教師原本的作用,反而對教師提高了教學要求。教師作為指導者,不僅要把握課堂整體的學習氛圍和整體的學習進度,同時,也需要兼顧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和鼓勵。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的應用
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在各大院校的廣告學課程里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創(chuàng)意是廣告的靈魂,缺少了創(chuàng)意的廣告就如行尸走肉,達不到預期的宣傳效果。而且,面對廣告業(y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環(huán)境,高校的創(chuàng)意教育課程能否培養(yǎng)或促進學生創(chuàng)意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已成為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科書授課為主,列舉相關案例作為輔助教學,這種以間接經驗傳授為主的授課方式導致學生面對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時,一片茫然。
現在高校的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主要包括廣告創(chuàng)意與策劃、圖形創(chuàng)意、創(chuàng)造性思維、媒介創(chuàng)意等等。那么,如何使學生真正掌握創(chuàng)意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呢?筆者認為,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提倡實踐教學導向、行動教學導向的行為導向教學法應用在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教學中能取得一定的成效。筆者就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廣告創(chuàng)意等課程教學的實際應用得出以下幾點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成效。
第一,行為導向教學法促進學生創(chuàng)意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對于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的教學,尤其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在課堂上如果無法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那么,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將達不到預期目標。就創(chuàng)造性思維課程教學為例,筆者結合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熱情,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課程中得到真正的訓練,筆者通過設置了互動智力游戲,引起學生興趣,同時開發(fā)學生愛思考的能力。例如,,開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道智力游戲題:如何將一座由10根火柴棒組成的房子,只能移動2根的要求,讓房子變成相反的方向?如圖1所示
可以發(fā)現,結合行為導向教學法設置的這一智力互動游戲讓學生們課堂參與度得到了提升,同時可以從中發(fā)現不同學生的個性特質。有的學生擅長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有的學生喜歡合作解決問題,并且他們能從中想出更多的不同解決方案。這一試探性的行為導向教學法應用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意的思維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思考的樂趣,同時讓教師更加了解不同學生的個性特質。教師作為指導的角色,還可以從已知答案的角度給學生予以幫助提示,同時啟發(fā)他們尋求更多不同的解決方案。
第二,行為導向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訓練與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關聯,例如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課程中,結合行為導向教學法,要求學生對于同一個命題進行分小組的頭腦風暴訓練,以5至8人為一小組,對一命題用30個詞來描述,需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詞。作為教學引導作用的教師在頭腦風暴進行前,要求小組選出會議主席、會議記錄員、會議主持等人物,分別負責小組討論過程的把控、記錄和總結。教師負責主持全班的頭腦風暴進行,同時,間或與每組會議主席交流,了解進度,把握課程的動向。
在結合行為導向教學法的頭腦風暴進行中,可以發(fā)現,學生們很積極地自發(fā)形成小組,并討論選舉出會議主席、記錄員、主持人等等角色。由于在小組中擔當不同的角色分工,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同時能傾聽其他同學發(fā)表的看法,并作記錄。為保證頭腦風暴的順利進行,作為會議主席的學生能展現出主動擔當、協調小組分工的作用,最終通過小組討論,整理得出精簡的最具代表性的39個詞匯,順利完成課堂任務。從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學生的學習能力、交流能力、協調能力等等在這樣的自發(fā)討論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yǎng)和訓練,有別于以往沉默聆聽的學習態(tài)度,如此結合行為導向教學法和課堂頭腦風暴訓練,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也讓教師從中發(fā)現學生不同的潛力特質所在。
第三,行為導向教學法能讓師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式的積極交流模式。例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這一概念,筆者結合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課堂上設置了以課堂手繪的形式進行互動。學生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但如何讓這個概念鮮明地被理解成為了一個難題。筆者從動靜結合、變與不變的角度,先限定畫面只提供一個帽子和墨鏡,并告知學生往帽子和墨鏡中畫上相應的筆畫,使得兩個物體的存在更加合理。這一問題下達后,學生們會自薦或舉薦班級同學到黑板前進行創(chuàng)作??梢钥吹降氖?,學生們積極參與了畫畫的過程,并在黑板上畫上了各種不同的人臉來讓帽子和墨鏡的存在更加合理。從中發(fā)現,不同性格的學生畫出的人的造型不同。平時愛時尚打扮的學生畫出了帶有面罩裝酷的正面人像;同樣也是正面人像,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畫出了進行夸張?zhí)幚砗蟮奈骞俦壤姑弊雍湍R的存在方式發(fā)生了趣味性的變化;而學習認真、性格安靜的學生卻畫出了一張將墨鏡反扣在后腦勺的背面人像,有別于之前兩位正面人像的處理方式,正是應證了“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這一概念,同時也讓班級同學的思維活躍度上升。這時,教師作為指導者的身份,提示學生們,這墨鏡和帽子雖然是限定好的大小和形狀,但其他的大小、外形和品種都是可以自由發(fā)揮。經這一提示后,筆者能明顯發(fā)現學生們由一開始畫匹配的人臉,進而演變出了多種多樣豐富的變化,如無法識別正常五官比例的抽象造型、戴帽子和墨鏡的壽司、將帽子和墨鏡妥善擺放支撐的衣架等等,形態(tài)各異的圖形。
課堂上,由學生被動的聽課,經這一互動游戲,成功轉變?yōu)閷W生主動的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互動,教師在互動游戲結束后。進行了知識點的小結。結合行為導向教學法設置的互動游戲,讓學生不僅深刻了解到“每個人思維方式的不同”這一概念,同時,每個學生在畫下匹配的臉這一想法前,都會特意創(chuàng)作出有別于其他人的“臉”,從而啟發(fā)了學生從不同方面創(chuàng)作出形態(tài)各異的圖形。教師也能從活躍的課堂氣氛,以及與學生們的互動中得到知識點是否傳授成功的反饋信息。如下圖所示,為課堂教學互動中,學生們呈現的創(chuàng)意表現作品。
三、總結
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是現在多學科交叉融合下的新型學科,廣告學在國內成立的時間僅三十有余,作為較年輕的學科體系,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如何讓學生真正了解、學習和掌握這一門學科知識,同時注重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和培養(yǎng),筆者就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的教學中,結合行為導向教學法,以身現法取得了一定可喜的教學成果。
基于近幾年在廣告創(chuàng)意類教學實踐中結合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從中發(fā)現,這一教學模式將被動的、保守的課程教學、課程任務的傳達,以一種主動的、流暢的、完整的、互動交流的學習模式完成課程要求。綜前文所述,并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得出總結: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中融入行為導向教學法十分必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也提升了教師教學熱情和整體的教學質量,為廣告創(chuàng)意類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卜穗奇.淺析行為導向教學的方法、特點和優(yōu)點[J].考試周刊,2009(32):193-194.
[2]馬建森,陳潔.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法在廣告創(chuàng)意中的實際應用(一)[J].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1(3):397-399.
[3]趙愛威,溫寶陽,宋慧斌,李陽.行為導向教學法實施探究[J].教學與管理,2009(8):121-122.
[4]陳旭平,熊德敏,胡聯紅.行為導向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應用可行性分析[J].今日科技,2007(09):29-30.
[5]仲文祥.由德國“行為導向教學”引起的思考[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12):4-6.
課題項目:此文系2010年廣西藝術學院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廣告類課程的應用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