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高中語文教育目的是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但提高的絕不僅僅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人格素質(zhì),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人格教育,顯得尤其重要。
一、人格教育的內(nèi)涵
人格教育是一種著眼于心靈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針對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特征,有目的的對學生心理健康、人格素質(zhì)和人格行為進行教育,以培養(yǎng)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質(zhì)和堅定的人格意志的新一代青年。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高中語文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
人格教育不僅包括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促進人格素養(yǎng)理論知識的不斷深化,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人格。高中生的人格素質(zhì)發(fā)展還不夠完善,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需要為高中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教師是學校精神環(huán)境中的核心要素,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不斷進取的創(chuàng)新能力,寬容待人的人格品質(zhì)。教師用自己不斷學習,不斷上進的行為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行為;其次教師要孝敬父母、友善地處理和同事的關系,熱心地對待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向上的班級文化,通過營造高尚的精神文化來影響學生;再次,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中的間接指導來影響學生。如,有的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較弱,回答問題需要思考較長的時間,教師通過耐心的等待和眼神的鼓勵,來向?qū)W生傳遞“學生之間只有擅長科目的不同,沒有優(yōu)劣之分,問題的回答是為了交流,而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成績”的信念,培養(yǎng)學生關愛同伴,幫助同伴不斷成長的人格品質(zhì)。
(二)人格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
人格教育的課堂不再是教師支配的課堂,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不是活動的被動參與者,教學活動不再是教師公開課教學形式豐富的手段,而是促進學生高效的參與課堂活動,自主地學習新知識,進行知識自主建構的重要支架和重要工具,也就是說人格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考慮到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作品,要想引導學生準確地理解文章的情感,需要首先明確林黛玉與賈府的關系和林黛玉寄人籬下的境遇。因此,教師改變詳細講解文章結構和文章語言的教學方式,而是由學生自主學習畫出紅樓夢中主要成員的家庭關系圖,了解林黛玉進賈府的背景,其中有兩個問題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第一,林黛玉是到自己的姥姥家生活,為什么會有寄人籬下的感覺?第二,當寄人籬下生活時會有怎樣的行為?教師通過語言的表述為學生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思考。
(三)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人格教育內(nèi)容
高中語文教材通過專家精心的選擇,挑選的都是符合高中生心理發(fā)展特征,對學生的人格形成正面影響的作品,這些作品是人格教育最重要的資源。在傳統(tǒng)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將著眼點放在作品內(nèi)容的解讀上,忽略了作品情感和作品精神的熏陶。高中語文人格教育的開展,要逐漸改變中心,通過故事、音頻視頻、圖片等方式帶領學生走進作品中,真實地感受作品人物的人格魅力。例如,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作品的解讀和情感感受,深刻地理解父母與孩子的愛,并展開關于“如何孝敬父母的討論”,通過對作品的深刻挖掘和感受,將文本解讀與人格教育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將語文課堂擴展為主題教育。
(四)豐富教學形式開展人格教育
傳統(tǒng)課堂是被動的課堂,教師中心的講解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機械地記憶教師傳遞的知識,記錄關于文本內(nèi)容的解讀,通過記憶和模仿來提高自己的語文解題能力。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投入都處于低迷的狀態(tài)。人格教育是要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格素質(zhì),改善學生的行為,這就需要學生的參與和感受,學生只有從情感上認同,才能在內(nèi)心修養(yǎng)和行為上有所改善。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需要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融入新課程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情境表演、學生展示等教學方式。例如,在《蜀道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通過PPT展示四川的地形、地理概貌以及當時四川一種獨特的交通形式棧道,來體會蜀道難的情感;然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間展開朗讀比賽,然后再由每組推薦一名,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朗讀。對大家公認的朗讀高手,要具體分析這名學生讀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讀出了怎樣的情感。這樣的多樣化形式,將語文知識賦予了語文情感,充分地揭示了語文知識中的人格素質(zhì),這樣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人格素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甘肅山丹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