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
人到老年,不可能都是喜劇。悲怨愁苦,也許會碰上一件,甚至二三件。遇上了,不要回避,化怨解苦的方法很多,任你選擇。諸如,上老年大學,繼續(xù)深造;養(yǎng)鳥種花,悠閑自得;學畫下棋,其樂融融等等。而在這些有益活動中,對筆者而言,以讀書寫作最樂。我愿把我的讀書樂趣與老友們共享。
讀書有益智之樂
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似寫廬山之峰巒疊翠,實為表人生之感悟所得。讀書正是吸納名師大家間接經(jīng)驗的最好路徑。
當我們合卷沉思之時,他人的得與失、成與敗,王朝的興與衰、榮與滅,留給我們多少思考與啟迪?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揚棄吸收,學會了辯證思維,懂得了人生不能只求進而忘了必要的退,進退之間是一種哲學;人生不能只求得而忘了必要的失,得失之間是一種境界。讀書的過程是一段令人愉悅的旅程。書給人以啟發(fā),以教益,特別是在學以致用中,書讓我們激動并快樂著,思考并智慧著,書讓我們的思想與時代合拍,成為一個永不落伍、與時俱進的思想者和實踐者。
讀書有自由之樂
人的最高境界莫過于理性的自由。讀書可站、可依、可坐、可臥,這是形態(tài)之自由。讀書可讓你的思想打開閘門,拓展思考之空間,穿越時光之隧道,上下幾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可與古人對話,可與來者探討,這是靈魂之自由。沏一杯釅茶,就一盞燈光,醉心閱讀,既可與李白對飲,又可與東坡聊詞;既可為賈寶玉的命運改變一下結(jié)局,又可與霍金探討一下黑洞問題;既可以是感性的釋放,又可以是理性的回歸;既可以拍案叫絕,又可以批評罵娘。此時此刻,自由的靈魂長上了翅膀,可飛越高山海洋,焚滅樊籬阻擋,沒有了條條框框,只有思想之光將深夜照亮。
倘若能再遇到一二好友,正好讀了同一本書,有或同或異的感想,在辯論中更覺淋漓酣暢。讀書是讀者與作者交流的過程,是讓靈魂自由飛翔的過程。
讀書有養(yǎng)心之樂
這里的養(yǎng)心,特指培養(yǎng)信心,怡養(yǎng)性情。
讀書使人明禮、自尊、自信、自勵,可矯正自身的過失與不當,從而汲取力量,重新上路;可使我們擁有堅定而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不論成功與否,幸或不幸,都樂不忘形,悲不失態(tài),保持做人的正直與尊嚴,擁有積極的姿態(tài)與信心。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感慨:“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痹娫~文章為靜態(tài)之物,閱讀者為動態(tài)之人,閱讀者多依自己的學識、氣度和境界來理解所閱讀之詩詞文章,或可賦之更浩然之正氣,更高遠之意境。這既是積極的閱讀,又是閱讀的積極,皆與心境氣勢有關(guān)。
有人說,王者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成就感;二是自由度;三是追隨者。其實,做到這三點并不難,只要誠實、勤奮就行—因為你雖沒有王業(yè)之成,大小總有事業(yè)可做;雖沒有王權(quán)的自由,但有心身的自由;雖沒有臣民追隨,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緣,也可能還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為國王,誰也用不著自卑,誰也用不著驕傲。保持一種閱讀的習慣,保持一份昂揚的信心,你就是你自己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