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的荷蘭受文藝復興的影響,資產(chǎn)階級迅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富足,荷蘭繪畫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空間,“荷蘭小畫派”誕生,其中最著名的的莫過于維米爾,其擅長刻畫平民百姓的生活,其著眼于最平凡的生活角落,以其對平凡事物的摯愛和對光的鐘情,讓平凡的生活閃爍出珍珠般的光輝,定格成不朽的永恒。我們可以從畫面構圖、色彩的美中、光線處理、寧謐安詳?shù)捻嵵轮行蕾p這幅畫來認識大師維米爾。
作品著重描繪樸實的人性。這是一個非常樸素的、幾乎不加任何修飾的生活片斷,從人物衣著看,那是一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的平民百姓,又或是有錢人家的幫傭,無需華貴的服飾,矯揉造作的姿態(tài),樸實無華中透露著可愛與可敬。畫面里的婦女圍裙的一角微微挽起,從其專注的表情可以看出應是在準備早餐。畫面的左邊有一扇窗戶,柔和清冷的光線從窗外射入房內,沿著藤籃和馬燈的邊緣,撒在蒼白無任何裝飾的墻上,光恰逢照在婦人的身上,桌上的食物上,器皿上。畫家完美的將人物和物體的質感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對紡織品的刻畫技巧精湛。畫面構圖簡明和諧,主次分明,外邊緣線清晰明朗富有彈性,主角婦人姿態(tài)的描繪,一手提著裝牛奶的陶罐,一手輕托罐壁,人物頭部傾斜角度恰到好處,將畫家在畫中所追求的安詳平靜,溫和雅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整個人物和其他物象的關系也形成了三角形構圖,穩(wěn)定踏實有重量感。這樣的構圖在古典繪畫中隨處可見,起作用也能達到事半功倍,但能運用到如此的恰如其分也只有維米爾一人了
談及色彩,看似簡單的色彩關系中卻蘊含著紛繁復雜的相互作用的色彩異同,它們構成了維米爾給觀者呈現(xiàn)的獨到的色彩氛圍和色彩感覺,耐人尋味.這與他的畫給人傳達的精神感受相符合——一種歲月靜好的恬靜。因此,他的畫總給人一種既通俗易懂,又神秘莫測?!兜古D痰呐汀芬渣S藍對比的暖色為基礎,窗外的冷光照進房間內,慢慢由冷及暖的與室內人物和物體相結合,融合于其中,產(chǎn)生奇異的色彩變化,加之我維米爾卓越的技法呈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讓人瞬時感覺房間內溫暖寧靜的氛圍。
畫家對于“光”的運用堪稱完美,光線的每一個變化都被畫家精準的搬入畫面,我們可以透過觀察,從衣服的褶皺、牛奶的波動、桌上的器具,都在光的作用下變得十分有質感,伸手就能觸摸得到的感覺,畫面邊緣線隨著光的聚合與消失虛虛實實的發(fā)生著變化。畫家必定會沉浸在這種美妙的氛圍里流連忘返,用筆譜寫悅人的詩篇。至于畫面的空間感被畫家描繪的更是淋漓盡致。這是歷代繪畫先輩們一生都為觸及到的巔峰,后輩們更是望塵莫及。
他在其作品中極少看到“波蕩起伏”,似乎每每都是安逸恬靜的的,能夠看見平凡生活中的美好與溫馨之處。女仆站立在窗前忙碌,不矯揉造作的姿態(tài)、專注的神情柔,在專注與樸實之中表現(xiàn)了一種美好的寧靜,畫家將這尋常清晨中的一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定格,那么的和諧、專注、自足、沉浸其中……沒有大悲大喜,沒有變幻情節(jié),那么的平淡真切。描繪所傳達出來“小情緒”情感的藝術魅力,在這樣小的畫幅上能表現(xiàn)得如此細膩實在難得。平凡的生活場景,在他的筆下有卻有圣潔的光輝,呈現(xiàn)出如此動人的魅力,他一定深諳中國“平淡似水”、“四兩撥千斤”的藝術哲學、——藝術并非要通過宏大敘事來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見地,也不需要時刻通過“悲劇性”、“神性”強烈觸感來啟發(fā)人心。
總結
“美”無處不在,關鍵在于只是在于我們能否發(fā)現(xiàn)發(fā)掘它。在作畫者的眼里,什么都是美的,只需一雙敏銳的雙眼,便能觀察到事物的本質,發(fā)現(xiàn)它內在的“純真”,這“純真”,
這就是事物實在的“美”。 《倒牛奶的女仆》 是維米爾最著名的代表作,在這幅畫中最讓人感動得是,畫中從里到外都透露著畫家一生生活、繪畫經(jīng)歷的感受和一種波瀾不驚的表面下起伏的真摯感情,都包含在那些普通的生活場景,不加修飾的平民百姓,恬靜舒適的生活,簡樸柔和的室內環(huán)境。讓人無時無刻的感受到至高的寧靜美、滿足美。 我們仿佛看到了畫家在平時生活中,盡情呼吸著畫家周圍帶著芬芳氣息的空氣,盡情享受著畫家桌上早餐的美味,和畫家一起的描繪生活中的靜謐美。也許正是這種靜謐的氣質,是令人為之動容的。他對待藝術的情感值得我們學習,就像一位踏實穩(wěn)重的務工者。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鞏偉方,女,新疆師范大學,專碩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