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摘 要】加拿大獨立制作人克里斯·布魯克斯(Chris Brooks)創(chuàng)作的廣播特寫《禁捕鱈魚十周年的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音響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關注、分析和思考。作者不僅成功地采錄到精彩的現(xiàn)實音響,巧妙地運用歷史音響,而且在遵循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設計音響、創(chuàng)造音響,把廣播特寫的特點發(fā)揮到了極致。
【關鍵詞】廣播特寫 思考 音響 設計 創(chuàng)造
【中圖分類號】G229 【文獻標識碼】A
《禁捕鱈魚十周年的思考》是作者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對北大西洋環(huán)境災害十周年所做的紀錄。巨大的北大西洋鱈魚群是歐洲漁民于5個世紀以前發(fā)現(xiàn)的,這一資源促使加拿大紐芬蘭居民點的建立,并使其以“世界漁業(yè)之最”而聞名。1992年6月,曾經豐富的鱈魚儲量突然銳減,政府頒布了兩年的禁漁令,3萬漁業(yè)工人失業(yè),靠失業(yè)救濟金度日。政府宣稱:兩年之后就可以使鱈魚的儲量上升,漁民就可以重新出海打魚。但是,十年之后鱈魚的儲量仍然沒有上升,捕魚依然被禁。許多漁民不僅離開島嶼而且窮困潦倒。然而當年做出禁捕決策的政客和科技人員卻拿著政府豐厚的養(yǎng)老金退休了。
廣播特寫《禁捕鱈魚十周年的思考》的特點首先是結構獨特。作者選擇了三個場景,一是“善辯之言”; 二是“昔日情景”;三是“已然消失”,中間沒有任何解說,自然地組合在一起,總時長14分鐘。這讓我想起“水滴式”的話劇結構模式。這樣的結構能夠將聽眾立刻帶入當年的氛圍,感同身受;同時,省去了大量從頭訴說“禁捕鱈魚十周年”的文字和音響,舉重若輕,使一個紀念性的作品脫去傳統(tǒng)的“厚重、宏大”的模式,減少聽眾的聽覺負擔,為聽眾創(chuàng)造出巨大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間。最精彩的是特寫中的音響?!督恩L魚十周年的思考》的音響主要有三種:一、現(xiàn)實音響,包括作者采訪漁民的聲音,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聲;二、歷史音響,十年前漁業(yè)部長的講話錄音,一些現(xiàn)實中已經不存在但在錄音帶中被保留下來的漁場的聲音;三、設計創(chuàng)造的音響,鼓聲、口哨聲、喇叭聲,以及這種聲音與現(xiàn)實音響、歷史音響組合在一起的音響,這是作者根據(jù)自己表達的需要在前兩種音響的基礎上設計創(chuàng)造出來的。
現(xiàn)實的聲音錄得非常清晰、真實、自然,對漁民的采訪就像是漁民的內心獨白,直接進入聽眾的心靈深處,讓聽眾根本感覺不到話筒和記者的存在。歷史音響用得非常巧妙,還原了十年前的現(xiàn)場。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把一些真實的現(xiàn)實音響、歷史音響轉換成了數(shù)碼音響符號,并以不同的樂器如鼓、口哨、喇叭“演奏”出話音的曲調,把這樣的音響與真實的采訪錄音組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效果,營造了一種濃郁的氛圍,烘托出失去海洋的漁民那種孤寂、落寞甚至絕望的心境;而當這樣的音響與歷史音響(前漁業(yè)部長十年前的講話錄音)組合在一起時,又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諷刺意味,體現(xiàn)了作品的批判性。
廣播特寫《禁捕鱈魚十周年的思考》沒有一句作者“思考”的語言,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對“禁捕鱈魚”的深刻剖析和尖銳批判。作品優(yōu)美、幽默,生動、深刻,是一個充滿畫面感又有思想深度的廣播特寫。
該作品最早于2002年6月在圣約翰的(St.Johns)國際聲音研討會上以伴隨舞蹈的形式呈現(xiàn)。2003年7月,加拿大獨立廣播制作人社團的廣播工作者把音頻刻在CD光盤上,作為廣播特寫在加拿大和美國的許多廣播電臺播出。后來,這個作品上傳到在線廣播特寫欄目《這里說——地圖故事》(【Here】Say——a story cartography)上被網民點聽。2013年開始,這個作品在新媒體項目《炮臺內外徒步探險》(Inside Outside Battery)中以App的形態(tài)被聽眾(游客)自然地收聽,克里斯·布魯克斯稱這種新型廣播特寫為“景觀特寫”或“實體特寫”(A Landscape documentary or perhaps it's a Place-based feature )。只要你拿著智能手機、插上耳機進入加拿大紐芬蘭這個城市,當你走到當年的漁船碼頭,這個特寫就會自然回響在你的耳畔,你就會聽到當年漁民的心聲、官員的言論和作者的思考,你甚至覺得自己看到了開著老式漁船捕魚的漁民和他的妻子,看到他們“美得像畫”一樣的生活方式。聽眾(游客)們說,雖然他們現(xiàn)在看不到當年的場景,但廣播特寫《禁捕鱈魚十周年的思考》為他們展現(xiàn)了歷史,讓他們看到這座城市的過去,感受到這個城市傳統(tǒng)的人文氣息和精神內涵。
(本文作者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學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