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當代知名日本導演,園子溫受到了來自日本國內和國際上極大的關注和重視:在國際上,園子溫的電影多次獲邀參加各類大型國際影展;在日本國內,園子溫也成功入選日本最權威電影期刊《電影旬報》最佳電影導演賞。他的作品顛覆了小津安二郎電影中傳統(tǒng)日式家庭的溫情內斂,取而代之的是家庭倫理的崩塌,以及暴力、血腥等元素的使用。本文選取園子溫兩個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品進行分析,探索他的電影作品對傳統(tǒng)日式家庭倫理的藝術性解構。
關鍵詞:園子溫電影;傳統(tǒng)日式家庭;解構
1 日本電影中的傳統(tǒng)家庭倫理結構的演變
從小津安二郎開始,日本電影對于家庭開始有一個固定的趨于溫情的書寫模式。小津電影的主人公常常一邊自覺欲望卻一邊抑制,但她們的個人主義卻在維持家庭和諧平靜的表象中被更深的扎根。小津電影中的安靜和克制被很多后世的導演贊揚和模仿,但是這種內心的壓抑和表面的平和在維持了日本電影中一貫的家庭結構平衡和倫理道德的正確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自身的矛盾和沖突。
在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大島渚的出現(xiàn)將日本電影中被壓抑的情欲和暴力充分地解放。在《青春殘酷物語》《感官王國》中,大島渚對日本人一貫的父權式家庭結構進行解構。經(jīng)過70年代日活的粉紅電影和東映黑幫片的流行,日本家庭中的性壓抑和暴力傾向被劃分到兩個相互不重合的電影流派中進行運用,兩者在家庭內部的矛盾得以隱藏和相互消解。
從80年代開始,反交流逐漸成為日本電影所表達的主題,森田芳光的《家族游戲》就利用家庭這個社會單位對該主題進行了表達。從這部電影中,可以窺見園子溫的電影中反復表達的傳統(tǒng)式家庭崩塌的端倪。從這個時候開始,父親形象的不在場、家庭成員關系的冷漠等80年代日本家庭中誕生的問題,開始被電影所注意并加以描寫。
2000年后,日本導演的個性化語言表達一方面越來越嫻熟和成功;另一方面日本電影工業(yè)卻陷入了整體的落寞,動畫電影動漫作品改編電影和電視劇衍生電影充斥著大銀幕。2010年開始,園子溫、是枝裕和、李相日等導演開始崛起,在國際影展上開始綻放光彩,巧合的是這幾名導演的作品都對當代日本家庭內部的關系進行了觀察和思考。
2 園子溫的成長背景
園子溫1961年生于日本愛知縣豐川市,17歲時園子溫開始寫現(xiàn)代詩并且立志做一名詩人。同年,園子溫離家出走,離開家鄉(xiāng)豐川縣來到東京,在東京偶然看到了庫布里克的電影《發(fā)條橙》。這部電影給了園子溫極大的震撼,并激發(fā)了園子溫對于電影創(chuàng)作的興趣。之后園子溫曾加入邪教和反社會組織。回到豐川縣老家后,考入了法政大學。從進入大學開始,嘗試用8mm攝影機拍攝電影,隨著創(chuàng)作欲望的越發(fā)旺盛,他從大學休學正式從事影像創(chuàng)作,并遠赴美國學習電影。受在美國伯克利大學學習電影時期大量觀看的B級片的影響,園子溫的電影風格以極端殘酷的視覺刺激為主,充斥著大量血腥和暴力。這些元素在他的早期主要代表作品《自殺俱樂部》和《恐怖爆發(fā)》中得到了極為充分的運用。而從2007年的《紀子的餐桌》開始,園子溫影片的情感風格變得較之前更為柔和,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愛的曝光》《冰冷的熱帶魚》《庸才》等。進入2014年后,園子溫已由原來的小眾cult片導演成功躋身話題性賣座導演的行列。2015年則被一部分日本媒體稱作園子溫年,這一年園子溫有五部電影相繼上映,并且都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園子溫曾坦言自己不喜歡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他認為小津安二郎是反上帝者,因此對小津電影中和平共處平靜美好的家庭深惡痛絕。在園子溫看來,在現(xiàn)代日本家庭的平靜外表下,掩藏著父母和子女的矛盾與壓抑。就像他對自己的作品《紀子的餐桌》的解讀一樣“家庭就像某件裝飾品抑或陳列品,孩子討厭這件裝飾品,討厭寧靜祥和的畫面,他們想要逃出這幅畫面……真正的破碎家庭很平常,是慢慢走向破碎的,他們就是這樣活著?!彪m然園子溫被稱作“怪咖”導演,但由于他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的作品中注入了更多對于一般日本家庭的關注和思考,也更多了一份“愛”。“愛”在園子溫的電影里是永恒的,但是同時它也會造成異變和扭曲,所以園子溫的電影里的血腥顯得合理。這不但歸功于園子溫客觀展現(xiàn)日本家庭結構逐漸扭曲錯位的真實過程,也歸功于他對重口味元素的藝術性思考和詩化處理。
3 園子溫作品中日式傳統(tǒng)家庭倫理的崩壞與重塑
3.1 《紀子的餐桌》中的親情出租
《紀子的餐桌》是園子溫導演在2005年拍攝的電影,作為園子溫國際成名作《自殺俱樂部》后半部,卻比前作溫和了很多。在用《自殺俱樂部》揭露集體自殺的社會現(xiàn)象后,他目光投向了日本伊豆鄉(xiāng)間的一家人,看似正常的平靜生活被家庭中的長女紀子的離家出走打破。紀子和很多同齡人一樣對未來感到迷茫且無所適從,終于在一次慌亂的停電中成功離家出走,在東京,她找到了她的英雄由美子,并且加入她的組織,成為“家庭出租”公司的一員?!凹彝コ鲎狻惫镜臉I(yè)務是假扮客人的親人,給客人帶來家庭享受。不久之后,紀子的妹妹也離家出走,加入了“家庭出租”。她們的母親受不了打擊自殺身亡。紀子的父親終于開始調查整件事情。他試圖找回自己的女兒,過上原來的生活。但是女兒們已經(jīng)不再作為“父親的女兒”而生活,而是淪為為客戶服務的機器。最后絕望中的父親殺掉了所有保鏢,正當他握著刀滿身是血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時,由美子卻笑瞇瞇地走進來扮演起“母親”的角色,兩個女兒則像是得到指令的機器重新開始了服務,在布滿尸體和鮮血的“家”里開始幫助“父親”洗菜和做飯。正如園子溫自己的分析,一個看似安寧的家庭并不一定是正常的,矛盾的壓抑和禁忌使得家庭內部充滿著各種危機,最終作為子女的一方逃離了家庭。原本的家庭結構被打破,作為家庭的主人,紀子的父親在被迫的情況下選擇暴力和血腥,用這種極端的方式獲取了親情的回歸。在影片的最后紀子的妹妹再度從新的“家庭”出走,徹底脫去原來的身份,從已經(jīng)異變的家庭形態(tài)中逃離。
3.2 《冰冷的熱帶魚》中暴力拯救家庭危機
《冰冷的熱帶魚》以1993年轟動全日本的琦玉的連續(xù)殺人案為原型改編。影片的主人公社本是一個經(jīng)營熱帶魚店的普通人,但是他作為一個遭遇家庭危機的懦弱中年男人,陷入了夫妻關系的冷淡和女兒的任性叛逆等種種困境之中。在遇到了同樣經(jīng)營熱帶魚店的村田夫婦之后,社本的家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從故事的開始,社本一家就活在一種家庭冷暴力的陰影之下,家人之間毫無交流。直到村田出現(xiàn),充當了“父親”的角色。村田把愛子騙到他的店里工作,接著村田用暴力征服妙子。村田的活躍讓社本家庭主人的地位已經(jīng)岌岌可危。最后村田用血腥暴力的行為教育社本。他的暴力崇尚影響著懦弱的社本。而社本作為家長眼看著自己家庭的解體,最終走上了另外一個暴力的極端。表面上看這個故事似乎和《紀子的餐桌》的故事并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實際上,這次園子溫描寫的是一個在他自己看來“毫無救藥的家庭”,和《紀》一片中看似正常的家庭不同,《冰》中社本的家庭已經(jīng)不在正常的范圍里。社本一家是一個徹底被冷暴力填滿的家庭,家庭成員之間已經(jīng)徹底喪失了溝通的功能,家庭這種形式的存在已經(jīng)名存實亡。所以園子溫再次用暴力和血腥來試圖拯救這個家庭,換回傳統(tǒng)父權的權威,社本進行一系列的殺戮后的自殺,是他用極端手段重新奪回這個家庭的掌控權之后的解脫。
3.3 《愛的曝光》中的日本家庭社會現(xiàn)實
《愛的曝光》作為園子溫電影創(chuàng)作生涯中分水嶺般的存在,在園子溫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義。《愛的曝光》于2008年在柏林電影節(jié)第一次上映,影片長達四個半小時。電影大量使用短鏡頭、特寫景別、快節(jié)奏剪輯。在這部電影中有著濃厚的宗教元素。并且有著濃厚的宗教元素。這部電影長達四個多小時。角田優(yōu)生長在虔誠的基督徒家庭。母親早逝,優(yōu)和當神父的父親哲過著平靜的生活,憧憬著有朝一日能遇到理想中的女性。但是原本平靜的生活被父親的再婚對象薰和她的女兒洋子打破。同時,一個叫“0教會”的神秘新興宗教團體開始流行?!?教會”的領袖古池尋機接近優(yōu)和他的家人,全家人都在古池的影響下對優(yōu)不再信任。不堪忍受的優(yōu)只好暫時離家出走。在他回到家之后,卻發(fā)現(xiàn)家里人都失蹤了。優(yōu)認為這都是教會的陰謀,影片的最后優(yōu)潛入教會內部瘋狂地殺戮,以期拯救家人。
從《愛》一片開始,園子溫真正確立了自己的個人風格,一個家庭被宗教侵入,這次家庭面臨的不只是來自內部的失序和崩塌,更遭遇了整個社會上恐怖力量的入侵和破壞,這正是園子溫通過對自身經(jīng)歷的回溯以及對整個日本社會構成的觀察和思考,日本的家庭遭受的種種危機和壓抑失衡,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社會的整體壓抑的氣氛。這一次園子溫把他的觀察和思考的結果注入《愛》中,即解決這種家庭結構失衡的方法不只是暴力而已,最重要的是對于家族的“愛”,園子溫曾經(jīng)說過“詩歌和電影的主題,都是愛”。所以,愛成了園子溫電影的終極主題,暴力血腥都成為了愛的具象形式的體現(xiàn)。愛的內核、暴力的形式幫助園子溫完成了對于“家庭”這個倫理構造形式的重建。這樣的主題從《紀子的餐桌》初現(xiàn)雛形,在《愛的曝光》中得到確立,在《冰冷的熱帶魚》中重復表達。在園子溫的所有影片中都滲透著他對日式家庭倫理的藝術性觀察和思考。
參考文獻:
[1] 信使. 2008家庭的變異和破碎[J] .電影世界,2011(04):126-127.
[2] 邊小河,亢蒙.我希望日本人討厭我 對話園子溫[J].電影世界,2011(10):126-129.
[3] 張翰.用血腥和色情顛覆日式女性家庭劇《戀之罪》[J].電影世界,2011,12:110.
[4] 獨孤求大衣.《東京暴走族》:動物兇猛,饒舌狂歡[J].電影世界,2014(08):81.
[5] 獨孤求大衣.《地獄為何惡劣》:只為感動你一人[J].電影世界,2013(09):56.
[6] 金硯.重評日本小說《神秘馬戲團》[J].文學教育(下),2007(09):90-91.
[7] 很黃很暴力30部最值得期待的中生代導演電影[J].電影世界,2012(07):34-51.
[8] 李小飛.溫暖與桎梏 你可以選擇愛人,但無法選擇家庭[J].電影世界,2012(09):133-135.
[9] 李韓棟.從“太陽族”到“無賴派”——日本戰(zhàn)后電影菊與刀格局[D].上海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蔣承承(1993—),女,安徽宣城人,研究方向:電影理論,電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