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莉
【摘要】英語思維,并非想象中高深莫測、難以企及的目標。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意為以英語組織語言表達思想時,應適時轉換看問題的角度,以期使用純正地道的英語交流溝通。英語思維,在英語詞匯掌握不多的前提下即可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
【關鍵詞】英語思維 詞匯網(wǎng)絡 表達
一、表達的新路
每個英語學習者都應有意識拓展自己的詞匯網(wǎng)絡。在這個網(wǎng)絡中,詞與詞之間或多或少都有其相關性。一個結構合理、穩(wěn)定、激活效率高的詞匯網(wǎng)絡對于學習者在語言輸出時以最快的速度搜索到所需詞匯,進而流暢準確的表達大有裨益。
課堂學習、報刊雜志、互聯(lián)網(wǎng)都是積累詞匯的有效途徑,但其中有很多冷僻少用的,也有雖常用但只有一、兩個詞義常用的,更不乏實用性強卻鮮有接觸的。以上因素是造成學習者詞匯網(wǎng)絡缺失,或結構失衡,或詞匯之間關聯(lián)性差的原因。布局合理又有張力的詞匯網(wǎng)絡對更高效率地吸納新詞匯不可或缺。
二、詞匯的張力
1.介詞。介詞在英語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一方面,因其使用頻率高。另一方面,因其使用范圍廣。英語在演化、發(fā)展的進程中,保留了詞匯的空間意義,并充分地擴展到更加廣泛的抽象意義。介詞作為表達方位的載體,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介詞除了與名詞等連用表示方位及與動詞搭配構成短語,還有一些用法。
(1)用于人名或人稱代詞前,表示主語和賓語的關系。
a.Im behind you.我支持你。
b.Youre still into Annie.你還是對安妮念念不忘。
c.Chemistry was always beyond me.化學對我而言太難了。
(2)用于抽象名詞前或具體名詞前表示抽象意義。
a.You can reach me at 9055642.你撥9055642就能找到我。
b.I read the magazine over dinner.我邊吃晚飯邊看雜志。
c.We were at the movies.我們在看電影。
(3)與系動詞be獨立搭配,靈活多變。
a.Short hair is in now.現(xiàn)在流行短發(fā)。
b.Are you still up? 你還沒睡?
c.Dont you know mini skirt is out? 你不知道超短裙已經(jīng)過時了嗎?
習慣于漢語思維的中國學習者在理解和掌握英語介詞時,不可避免會遇到困難,以下措施可有效解決此棘手問題。
首先,將漢語中沒有對應詞匯的介詞,如over,across,through,against等詞的空間含義加以重點分析,并通過字典或圖示理解掌握。
其次,通過有針對性的翻譯練習,逐漸把握漢語中的相關句子成分與英語中的介詞進行轉換的規(guī)律。
最后,學會從空間角度理解抽象事物。空間意識是可以培養(yǎng)和訓練的,但前提是大量的語料輸入和集中訓練。在語言輸出過程中,亦需要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正確使用介詞的習慣。
2.名詞。名詞在英語詞匯是比例最大的,也是最難于記憶和把握的。除卻專有名詞,大致可以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劃分。具體名詞的詞義大多是可感知的,便于掌握。有些具體名詞看似簡單,其義卻多,這些詞義或搭配在口語中大多可以代替抽象名詞,以解抽象名詞難于駕馭之困。具體名詞的學習也有助于培養(yǎng)英語思維。
具體名詞的各個詞義之間是有關聯(lián)的,大多是在一個基礎詞義之上通過借代、意象、隱喻等方式引申出新的詞義。
(1)借代。所謂借代,是指用一事物的某一部分來代替整個事物。比如:漢語中的“酒”一詞,在英語中既可表述為alcohol,也可以盛酒之容器bottle來代替。 Bring your own bottle.酒水自備。wheel意為“方向盤”,可借代“車”。 Nice wheels! 好車!
(2)意象。英語中有些具體名詞不僅指某一具體事物,而是基于外形或功能的相似性泛指更多事物。例如,bridge直譯為“橋”,亦可引申為“起連接、固定作用的紐帶”。再如,home原意是“家”,泛指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基地。
(3)隱喻。隱喻,以人們最熟悉、最易被感知的具體事物來比喻其在某方面具有相同特征的抽象事物。如,medicine,原意是“藥”,比喻“措施”或“教訓”,代替measure、lesson等。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笑是一劑良藥。抽象名詞在英語中所占比例不小,使用卻頗多麻煩。有相當一部分可直接解釋為某人或某樣東西。如:She is such a delight.她真是個開心果。Press is my passion.出版業(yè)是我的激情與夢想。
三、結語
拋磚引玉地解釋了英漢思維的差異和解決方法,當我們想用英語表達而詞不達意或無所適從時,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確定想要選用的句式,即陳述、疑問還是祈使?
2.確定句子框架,即想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
3.同一個句子里,英語只有一個動詞,漢語卻可以有很多。此刻,be,have,get,give等能體現(xiàn)邏輯關系的詞及一些介詞即可隆重出場擔當重任。
英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俯仰皆是,一些口語化的具體詞匯和比較正式的抽象詞匯之間也存在著可以替換的互換關系,而這些現(xiàn)象都是某種英語思維的體現(xiàn)。思維方式的轉換,意味著在不同的詞匯和詞義之間架起了一座往來無礙的橋梁,進而使用一些簡單詞匯流暢表達自己的想法。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107.
[2]劉潤清.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