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軍波 付瑞峰
摘 要:角色游戲對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在幼兒園角色游戲中,幼兒以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角色,體驗成人的生活、體驗與同伴交往,培養(yǎng)交往技能。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極力在角色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提升他們社會經驗,為其適應社會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幼兒;角色游戲;交往能力;培養(yǎng)
歐洲著名的心理學家A·啊德勒認為: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作之道,他必定會走孤僻之途,并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他一生的發(fā)展。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老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養(yǎng)成對他人與社會親近、合作的態(tài)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不愿意、也不會和小伙伴友好相處,經常是一個人孤單地玩,或看別的小朋友玩,交往的范圍小,交往能力很弱。怎么才能提高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呢?筆者認為,角色游戲對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功能。角色游戲是幼兒以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角色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它能給幼兒以歡樂,是幼兒智慧、身體、道德發(fā)展的源泉。在角色游戲中,幼兒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與環(huán)境、同伴或成人產生交往行為, 體驗角色情感,不斷訓練幼兒的交往技能。
一、選擇合適主題,激發(fā)交往興趣
(1)以幼兒喜歡的人物作為主題。如“司機”、“警察”、“理發(fā)師”等。幼兒喜歡的人物,都非常樂意模仿,對這些人物的行為、職責也了解得相對要多一些,容易在幼兒中間引起共鳴。
(2)以幼兒熟悉的事物作為主題。如“娃娃家”、“幼兒園”等,幼兒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才有話可說,有事可做,才有游戲的激情。斯米蘭斯基(1969)的研究表明:豐富經驗——角色游戲——再次豐富經驗——再游戲的循環(huán)能有效地提高幼兒角色水平。
(3)以幼兒好奇的新事物作為主題。如“超市”、“圖書館”等。幼兒渴望了解成人的一些社會行為方式,想去嘗試學習,教師應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以此為契機為幼兒提供豐富生活經驗的機會,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人們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準則,初步學會正確的交往方式。
二、提供游戲材料,激發(fā)交往想象
游戲材料是幼兒賴以想象的物質基礎,它間接體現(xiàn)了教師的影響因素。教師可通過以下幾條途徑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為幼兒的交往提供良好的中介物。
(1)購買成品玩具。整套的塑料廚具、醫(yī)療器械、理發(fā)工具等成品玩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對小班幼兒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這些角色游戲玩起來必然就需要幼兒之間的合作與相互協(xié)調,才能正常運作。
(2)妙用廢舊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廢舊材料,教師做一個有心人收集起來擺放在活動區(qū),再經過孩子們的想象,可妙作他用,豐富游戲內容。如紙牛奶盒,在“娃娃家”中可當茶杯;在“動物園”中可當小狗的狗舍;在“小劇場”中可當魔術箱。幼兒之間相互模仿、學習,極大刺激了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也為幼兒的交流提供極好的話題。
(3)制作并嘗試游戲材料新的組合方法。幼兒用自己制作的玩具進行游戲,情緒會格外高漲,游戲效果自然就好。利用性質相差較大的材料進行組合(如餐具與泥沙、水的組合),幼兒想象的空間增加,游戲的復雜性、趣味性增強,相互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也相應增多。
三、進行科學指導,提高交往水平
要引導幼兒自主地開展游戲,在各項活動中幼兒充分表現(xiàn),自由交往,協(xié)作創(chuàng)新,使他們的興趣、需要得到滿足,社會交往技能得以培養(yǎng),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教師的指導是關鍵。
例如當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時,老師要及時幫助幼兒拓展思路,深化游戲主題,提高幼兒對做游戲的積極性。如在小菜場游戲中,單一的買賣活動使幼兒對游戲興趣低落,沒有人想去小菜市場上班了。某教師以“經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員”開了個會,引導他們自己動手,制作各種不同的蔬菜,豐富“菜籃子”工程,擴大了經營范圍,“工作人員”也不再沒事可干,教室里就像真的菜市場一樣,顧客與賣主友好愉快的交易,游戲又熱火朝天的開展下去了。從中幼兒不僅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并能友好與同伴交往、交流,體驗到了游戲中友好交往的樂趣。教師在指導孩子游戲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對于能力差,性格內向的幼兒,教師可把他們分到和能力強的人一組,讓他們相互感染,提高游戲興趣,同時鼓勵這類幼兒樹立起信心,做游戲的主人,參與游戲的改進。
(2)對于有一定組織能力,有帶動力的幼兒,可以讓幼兒擔任游戲中的主要角色,參與分配角色和解決游戲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給其他幼兒起到調控和示范的作用。
四、解決游戲沖突,增強交往能力
獨生子女普遍存在著缺乏同伙伴交往的能力,他們交往的對象更多的是成人,成人能理解孩子的意圖,滿足他們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容易養(yǎng)成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行為習慣。因而,在游戲中常常出現(xiàn)各種矛盾和糾紛。具體表現(xiàn)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角色之間的沖突等矛盾,這時,我們要引導幼兒學習自己解決游戲中的矛盾,從中意識到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考慮別人的意見,加深同伴間的友誼,增加社會交往能力。
1.公平地解決角色分配的矛盾
角色分配的矛盾,往往表現(xiàn)在幾個人同進相當同一個角色,因而,要引導幼兒采用輪流,猜拳等方法來解決。這里,需要他們自己去協(xié)商討論。如:孩子們準備開始玩點心店的游戲,但是有三個孩子都想做廚師,而原定的只有兩人,那么怎么辦?最終幼兒經過協(xié)商,他們決定以輪班制游戲,每個廚師工作半天。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又學會了協(xié)商。
2.智慧地解決材料使用的矛盾
每次游戲,我們總要投放一些新玩具,這個新玩具,是他們矛盾的另一個焦點,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玩具,于是就搶了起來。結果,往往把玩具搶壞了。這時,老師引導他們一起討論,為什么玩具會壞?玩具壞了大家都不能玩,該怎么做好?孩子們討論的結果是:“要是大家商量一下,輪流用玩具就不會壞了?!蓖@些被破壞的玩具,大家都覺得遺憾,后悔自己剛才真不該與小伙伴搶玩具,導致了玩具被破壞。從而認識到:大家都想玩新玩具,要互相謙讓,互相協(xié)商來解決。同時,也可以引導幼兒另想辦法,另找東西來代替游戲中的玩具,如:兩個顧客都想頭上夾發(fā)夾,但是發(fā)夾只夠給一個人,怎么辦?于是理發(fā)師找來了漂亮的圍兜夾代替,也順利解決了矛盾。
3.人性地解決角色交往之間的矛盾
解決角色交往中的矛盾,往往是比較困難的,它要求矛盾雙方共同協(xié)商,以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幼兒學習交往的重要一環(huán)。因而,教師要把解決矛盾的機會交給孩子,讓他們學會與人交往的技能。如:在一次游戲中,銀行的工作人員就是不肯讓娃娃家的媽媽領錢,原因是這位媽媽沒有存款,可這位媽媽卻因為孩子生病住院,確實急著要錢用,兩個人就吵起來了,誰都覺得自己有道理。這時,我就跟娃娃家的媽媽說:“你應該好好地跟人家商量,告訴他們你的孩子生病了,他們一定會讓你領錢的。”這位媽媽就走過去說:“求求你們啦!我們家的孩子生病住院了,要是沒錢,他就會死掉的?!便y行工作人員想了想,說:“那好吧!你需要多少,我們先借給你,不過你要記得來還?!焙⒆觽冊谶@個協(xié)商過程中,體驗到病人家屬那種著急、痛苦的情緒,因而,就把錢借給了他。在這一矛盾解決過程中,孩子們幫助別人解決了困難,提高了交往的質量。
幼兒在角色交往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矛盾,游戲中的角色關系就是社會關系的再現(xiàn)。在游戲交往中必須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與同伴謙讓、合作、協(xié)商,才能共同完成游戲任務,豐富游戲情節(jié),形成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克服任性,處處為自己著想的陋習,才能協(xié)調自己與同伴的關系,提高處世和交往的能力。
五、重視游戲評價,分享交往快樂
當游戲告一段落時,教師可組織全體幼兒圍坐在一起,給機會讓他們去談論,充分表達他們自己的意愿,以更好地挖掘游戲中蘊含的豐富的教育潛能,實現(xiàn)幼兒的發(fā)展。
語言是人類交往的工具,幼兒玩過一種角色游戲后,一定積累了許多談話的題材,此時教師用鼓勵自由發(fā)言和提問的方式幫助他們回憶,描述他們做事的過程。這樣既能訓練孩子在他人面前大膽說話的膽量,也能發(fā)展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和復述能力,為孩子們的人際交往奠定基礎。同時也能讓幼兒滿心歡喜地盡情分享游戲所帶來的情緒體驗。
孩子們在游戲中都有自己的玩法,在游戲后老師引導他們介紹己的探索經驗,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也給其他幼兒提供了分享和學習別人經驗的機會。孩子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和諧相處,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總之,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極力在角色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提升他們社會經驗,為其適應社會生活奠定良好基礎。讓人人都能成為活潑、大方、熱情、自信的現(xiàn)代兒童。
(作者單位:陜西省定邊縣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