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 要]基于學生不愿意寫作文的現(xiàn)狀,在作文教學中老師適當?shù)赜谩跋滤魑摹边M行示范與引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提高語文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
[關鍵詞]教師“下水作文”;示范;引領;作用
我們常常說,每一篇課文都是一個好例子,都可以讓學生從中學到作文的方法與技巧。在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也常常是用課文當作作文的例子,給學生或側重講立意高遠,或側重講結構安排,或側重談語言運用,但是,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們知道,學生覺得每一篇好課文,都距離自己很遙遠。偶然的一次心血來潮陪學生寫了一篇作文,結果卻讓我發(fā)現(xiàn),語文老師和學生一起寫同題作文,竟然有著不一般的作用。事實上,葉圣陶老先生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曾經(jīng)在《“教師下水”》一文中指出:“語文教師教學生作文,要是老師自己經(jīng)常動動筆,或者做跟學生相同的題目,或者另外寫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進步。經(jīng)常動動筆,用比喻的說法就是‘下水。”其目的“無非希望老師深知作文的甘苦,無論取材布局,遣詞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練,具有敏感,幾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引導一下,指點幾句,全是最有益的啟發(fā),最切用的經(jīng)驗。”確實,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下水作文,有著讓人無法忽視的積極作用。
一、縮短師生距離,激發(fā)寫作興趣
第一次寫下水作文,很偶然。那是一次話題作文,話題就是那個著名的故事《生命中的大石塊》,我在PPT上出示了作文要求之后,就在教室里轉悠??粗鴮W生抓耳撓腮的,不由失笑,誰知竟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如果讓您來寫,您要讓什么做‘生命中的大石塊?”于是我轉回了我的位置,開始和他們一起寫作,下課鈴響起的時候,我的作文剛好收尾,學生圍在我的小電腦旁七嘴八舌地詢問,我從來沒有因為作文課而受到這樣“隆重”的歡迎。一周后,作文講評課上,針對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假、大、空”現(xiàn)象提出了提出了二次作文的要求,換來一片哀嚎聲,學生表示,實在不知要怎么去找角度,怎么去構思。
二、切入難點示范,作文言之有物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
我們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時,有感于先生從望著父親買橘子的背影這一細節(jié)寫起,數(shù)十年來感動了無數(shù)的人,覺得這正是一次作文教學的好契機,于是我們進行了題為“由細節(jié)生發(fā)開去”的作文訓練,來寫一寫自己身邊的感人親情。結果,學生對于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很有感觸,卻又覺得距離自己的生活太遠,不知從哪里去找一個讓人感動的細節(jié),總覺得生活太平凡,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情讓自己感動,作文難免又無法突破“由細節(jié)生發(fā)”這一難點。于是老師又進行了下水作文,試著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共鳴,使自己的作文真正做到由細節(jié)生發(fā),又言之有物。
夢中的花竹籃
午夜夢回,總有一只花竹籃在輕輕地蕩秋千。
——題記
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她離開父母來到外公、外婆家。帶著一點點拘謹,開始了新的生活。那一年,她九歲。
外公是一個老紅軍,也是一個有趣的人,總能給她變各種魔術,還能給她講各種革命故事,還能玩各種折紙游戲,還能拉二胡給她聽,甚至還能陪著她學吹泡泡糖。這讓她日漸遺忘了離開父母的沮喪而全心地投入新的環(huán)境。
中秋節(jié)就要到了,不知什么時候,一只掛在小庫房里的花竹籃,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那是一只紅、藍相間的竹籃子,有著胖乎乎的肚子,彎彎地提手悄悄地掛在房梁上,有時還搖來搖去,像是在蕩著秋千。最神奇的是,那一條一條的竹篾間幽幽地發(fā)散著誘人的清香。
終于到了八月十五。外公早就答應要在這一天給她瞧瞧籃子的“奧秘”。
下午放學回來,連書包都沒來得及放下,她就拽著笑呵呵的外公來到小庫房。
“快點,快點!”她嚷著。
“快點,快點,快點嘛,外公——”她央求著。
外公在她一疊聲的催促中,踮起腳尖,摘下了那只正在蕩秋千的花竹籃。在打開蓋子的一瞬間,她呯呯跳的心似乎慢了一拍,簡直無法相信眼前——
里面整齊地碼放著:一串紫紅紫紅的葡萄,幾顆紅彤彤的蘋果,三只黃燦燦的梨子,一顆水靈靈的大桃子,最讓她吃驚的是居然還有兩根笑彎了腰的香蕉,在水果的旁邊,靜靜地躺著一包月餅,用白麻紙包著,紙外面斑斑點點地滲出許多油的印跡……抬眼望去,是外公滿溢著笑意的臉龐,鏡片后閃爍著深沉的疼愛。
故事發(fā)生在1984年的秋天,在陜北的一個小縣城里。那個秋天,她第一次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禮物,第一次不是在圖片上而是在生活里見到香蕉,第一次體會這樣令人窒息的驚喜。節(jié)儉的外公是如何花費心思,又是在何時做的準備,后來在外婆的描述中略知了個大概,但外公的心卻在籃子打開的一瞬間,讓她讀了個清楚明白。
早就忘記了那些水果的滋味,只是那個秋天,讓她體會到了什么是愛。從此,“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對她來說有了特殊的含義;從此,一只盛滿愛的竹籃子,常常在夢里蕩著秋千,講述著溫情的往事。
后記:
你猜對了,那個幸福的她就是我。
21歲那年,外公與世長辭,我跪在靈前,想著我拿回獎狀時他的笑靨,想著我不求上進時他的訓誡;想著我放學回家時嗑好的南瓜子,想著我無故晚歸時他揚起的巴掌;想著再也見不到他的面,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想到我親愛的外公與我從此陰陽相隔,想著“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冷酷。我怨恨上天不給我報答奉養(yǎng)外公的機會,可是我的外公卻用他的離開,教會了我珍惜身邊的親人,教會了我不要等到失去才去痛惜。
親愛的外公,現(xiàn)在,您再也不用忍受哮喘的折磨了吧!祝您一切安好。
帶著不能抑制的情緒讀完了作文,和學生探討了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細節(jié)里所包含的感人親情,開始了二次作文。當堂完成的作文中不乏出色之作。有一個學生悄悄對我說:“老師,我覺得,讀了您的作文之后,覺得特別有話可說?!逼鋵?,我想這是讓學生真正意識到,作文是自己表情達意的工具,心中有話可說,自然就會言之有物。
“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歌者使人繼其聲?!笔聦嵶C明,在作文教學中,老師適當?shù)剡M行下水作文,既是一種示范,也是一種引領,還是一種態(tài)度,更會讓我們在設計作文訓練的時候,不至于不接“地氣”地出一些讓學生無從下手的題目。這種言傳身教的作用,遠遠大于口頭的說教。時間久了,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了,難點也有了突破,還學會了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因為要在單位時間內作文,還能提高我們語文老教師的能力。這樣,語文教師才能把作文訓練變成課文閱讀教學的真正外延,才能真正讓作文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
[2]《禮記·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