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明?石建軍
[摘 要]針對當前中職學生課堂難管理的現(xiàn)狀及成因分析,本人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著手解決中職學生出現(xiàn)的課堂問題。
[關鍵詞]中職生;課堂管理;問題;對策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
1.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新的職業(yè)教育理念。思想指導行動,觀念決定思路,思路引導出路。要從根本上解決中職學生厭學情緒問題,首先要解決中職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師的觀念問題。學校的辦學理念要從過去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轉變到培養(yǎng)生產(chǎn)一線優(yōu)秀技術工人上來,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僅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而且能拿到較高的工資收入,學校的發(fā)展才有好的出路。教師更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從傳統(tǒng)的的教學模式中徹底解脫出來,適應新的形勢,新的學生。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要徹底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主動適應學生,積極改進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職業(yè)學校學到知識,學到技術,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將來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2.深化教學改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深化教學改革是解決中職學生厭學情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中職學校只有主動適應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加大教材教法,教學內(nèi)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考試評價等教學綜合配套改革的力度,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厭學情緒,提高教學質量和就業(yè)能力,學校才能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兩點:一是在授課的全過程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求欲;二是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展示所教學科的美,并把自己對該學科的熱愛融于授課之中,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喜愛該學科,喜愛文化課學習。
3.改變教學形式,注重能力訓練?!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中職教學對象的知識有斷層或空白點,對其學習的消極影響過大,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一方面大膽地降低要求,提出最低目標,幫助他們補缺補差。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他們學會學習。學生理解了書本知識,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識。只有把知識運用于實踐,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而且能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開拓學生的眼界。從這個角度講,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工廠頂崗實習或到車間實訓操作,實行“做中學,學中做”,是提高中職校學生學習興趣、解決課堂問題的有效途徑。
4. 用“好課”去吸引學生 和優(yōu)秀的課堂文化標準。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假如你的工作、學問和成績都非常出色,那么你盡管放心,他們會站在你這一邊,決不會背棄你。相反地,無論你的話多么動聽 ,但是你的工作總是一事無成,總是失敗,甚至處處都可以看出你不通業(yè)務,那么除了蔑視以外,你永遠不配得到什么?!边@就說明,打造優(yōu)秀的課堂,從根本上講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以《機械制圖》為例,按常規(guī)講法,通常是采用掛圖和模型,分析三視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這種講法老師講得費勁,學生聽得乏味。如果利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將枯燥的知識精心做成課件,配以三維立體圖,插入音響動畫。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明顯比較集中。這樣既豐富了學生對知識的感受方式,又打開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所以課堂教學必須采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增強學生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能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課堂教學中教師滲透德育的教育和養(yǎng)成的教育
怎樣教學才能充分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怎樣讓有趣、有用、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活動占領學生在教室里的時間,從而達到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目的。更不能對他們進行有損自尊的攻擊。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融洽師生關系。
同時對學生要給與信任和期待,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心理學研究表明,期待值與成功率成正比。期待的話語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正視自我,調(diào)整自我,完善自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專業(y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也是提高課堂教學管理質量里的途徑之一。 由此可見課堂管理的功夫不僅僅只限于課堂內(nèi),而要在“課堂管里”之外下功夫。當然從發(fā)展的趨勢看,老師一呼百應,說一不二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我們留不住,也不可能留住這必然失去的夕陽。
三、加強課堂紀律管理
在我們不斷提高自己業(yè)務知識和教學水平的同時,也很難達到有百分之百的學生,能夠按你的志愿去自覺遵守和維護課堂秩序。讓你能夠充分的展示教學能力,所以在課堂紀律的管理上教師也應有一定的策略。很多教師談到課堂紀律就會說:“優(yōu)秀的課堂有什么標準?”我認為優(yōu)秀的課堂應該是“嚴而不死,活而不亂,彼此尊重,師生互動,有序運作,共達目標”。
1. 對學生要嚴格要求。一個只顧自己講課而不管紀律的老師是一個對教學、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老師。但嚴格應該有度,這種度就是不要管死。不一定要求課堂上學生舉手投足整齊劃一,因為課堂畢竟不是軍營,也不能成為軍營。當我們走向講臺,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的學生,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同時這一階段也正是他們?nèi)松^和世界觀形成的初步階段。逆反心理較大。若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課堂,甚至頻繁指責訓斥學生,要求他們每一個人端端正正的坐著,認認真真的聽講。這樣做反而會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擾亂了課堂。 遇到問題學生,也會造成對教師自己的傷害。所以教師要做到“嚴而不死”,要求老師在紀律管理時要充滿人道關懷,具有人文精神。
2. 老師要充滿激情活力。老師要充滿激情活力,但絕不是混亂得不能控制,自由的是思想,需要約束的是行為。當絕大多數(shù)學生思想和思維都在教學內(nèi)容上活起來時,課堂上就是熱烈地,而不是混亂的,相反如果不是思想和思維的“活”,而是行為的亂糟糟,那就要花功夫去整頓課堂紀律了。
四、加強家校溝通,走進學生心靈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這句話盡管有點偏頗,但卻指出了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首先,教師要從內(nèi)心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優(yōu)點,都有當好學生的強烈愿望,我們要以博大的胸懷、仁慈之心真誠的熱愛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到溫暖。教師還要學會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賞識學生,寬容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力求師生之間"零距離",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這對改變課堂問題的出現(xiàn)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其次,要將關愛貫穿于與學生交往的一切活動中,對學生表現(xiàn)出的每一點成就,特別是后進生,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但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亦應改誠懇地指出來,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走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再次,還需要家庭的積極協(xié)作配合。因此,家長對孩子出現(xiàn)問題,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認識,不能急躁,不能放棄,更不能歧視。要敢于正視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正確引導,經(jīng)常與孩子談心交心,多給孩子一些親情,關愛和體貼,這都是幫助孩子的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我的有效方式。教師如果經(jīng)常的與家長溝通配合,家校聯(lián)手也不失為改變課堂問題的一種手段,只不過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切不可將家訪當成懲罰學生的途徑。
職業(yè)教育任重而道遠,要適應職業(yè)教育教學,就要更新教學理念,切實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長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求真務實,步步為營,扎實有效地提高中職生的素養(yǎng),使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