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好好
話說今年的電影暑期檔可謂是斗爭的十分火熱,從《我是路人甲》到《大圣歸來》、《小時代4》再到《煎餅俠》、《捉妖記》,且不說究竟哪部電影可以真正稱為良心制作,哪部電影又像拍了個MTV,但是就筆者看來,反正每部電影的營銷做的都蠻拼的。
營銷,是做好一部電影必不可少的手段,營銷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影片的再創(chuàng)造,因此一部好電影做適當?shù)臓I銷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只想憑營銷獲得高票房,過度營銷只會適得其反,引得觀眾的厭惡。
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電影從第一部就引得了眾多罵名,但是《小時代》就在這一片罵聲中獲得了從第一部到第四部分別4.84億、2.9億、5.2億和4.48億的好成績,可以說,小時代之所以能獲得那么高的票房,除了郭敬明這個“產(chǎn)品經(jīng)理”確實十分會做營銷外,有多少所謂的”指責”、”謾罵”、”爆料”其實也是一場唯利是圖的、互相媾和的”商業(yè)演出”?
其實不管是《小時代》這樣靠罵名賺得票房的電影,還是《大圣歸來》這樣先靠委屈營銷獲得“同情”,又靠口碑營銷積攢了無數(shù)人氣的電影,都已經(jīng)算是“正?!钡淖龇?,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些奇葩的電影營銷,相信看過之后,你的感覺一定是:醉醉的。
《白發(fā)魔女傳之明日帝國》
1000個裝扮成白發(fā)魔女造型的觀眾涌人電影院,替電影造勢。在那種黑燈瞎火的地方,打扮的跟鬼似的,而且還不是包場,而是隔排的座位,簡直要拆散情侶的發(fā)指做法。有媒體評論這種炒作行為影響了觀眾的觀影體驗(注意還有其它觀眾進入)。但對于這樣一部低口碑的電影,本身也沒什么體驗可言,倒是看到這樣一場特殊的行為藝術,還值回票價了呢。
不可置否,這次的電影營銷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果,獲得了各大媒體的關注,可見他的成功。但奇怪的是,這次營銷并不是《白發(fā)魔女傳》的電影營銷公司做的,而是范冰冰代言的某個品牌為其造勢。沒想到,代言多的明星還有這好處,下次導演選演員,是否該考慮他代言的多少產(chǎn)品呢?
《閨蜜》
在看《閨蜜》的過程中,有一個女人用準備好的榔頭狂打坐在她前面的男人,這個男人是小三一起來看電影的,而這個女人是懷著身孕的原配,一起上演了一出孕婦打劈腿丈夫的驚魂事件。這個事件也讓《閨蜜》頻頻被提及,成為網(wǎng)絡熱點。但是“狗血捉奸”事件遭到網(wǎng)友質疑,因為發(fā)生的時候電影正在播放女主角遭到男友背叛的情節(jié),因此懷疑是片方制造的重口味炒作。不過這種炒作對于其它觀眾而言,簡直就是一場遭遇。
《后會無期》
見過春晚上領笑的,你見過電影院里也有領笑的嗎?沒錯,就是《后會無期》,做了這件本該春晚來做的事。
某位觀眾的觀影心得:“電影結束歌聲響起,劇場燈光全亮,演職員表滾動完畢,觀眾陸續(xù)起身離場,俺多了一個心眼,站在銀幕旁回望觀眾席。果然,笑場的那些十數(shù)個觀眾整齊地端坐不動,絲毫看不出打算離場的意思,再細問服務員,說是某單位的團體票……靠,不會吧?如今這年頭電影上線都要雇托了?難怪《后會無期》試映場后,微博大V作業(yè)本影評:“35次小笑,6次大笑,成了”。我懷疑作業(yè)本觀看的時候肯定思想開小差,查數(shù)還缺斤短兩了”
“找影托在現(xiàn)場領笑,倒是一大創(chuàng)舉,也許是想借此影響其他觀眾,造成很好看的錯覺?”這是來自方舟子的話。所以,大家白行判斷吧。
《英雄之戰(zhàn)》
一部在上映之前沒有怎么炒作,除了電影院有排片,大多網(wǎng)友甚至都不知道的電影,《英雄之戰(zhàn)》首周3天票房近4100萬,超過柏林獲獎電影的《白日焰火》以及同期一概新片,這科學嗎?
確實這不科學,因為《英雄之戰(zhàn)》的出品方將電影票承包了,也就是說自己投資拍電影,自己買票。
那投資方為啥這樣做?因為投資方是近似安利這樣的直銷公司,投資方將電影票全部承包,然后分包給他的下家,下家在將電影票分給他的下家,懂了吧?
另外,《英雄之戰(zhàn)》中有很多演員其實就是片方組織的高層領導,片中也有大量片方公司產(chǎn)品的植入廣告。其實變相的拍了一部企業(yè)宣傳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