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曉峰
具備一定理財常識的人都知道,保險是每個人都應該配置的理財工具。但很少有人知道,一個家庭中各個成員配置保險的優(yōu)先級是不同的。那么,到底誰才是最需要保險的人?是嬌弱幼小的孩子、疾病纏身的老人,還是正當壯年的上班族?表面看來,老人和孩子對意外傷害和重疾的抵御能力比青壯年更低,需要更多的關懷與呵護,很多家庭因此將老人和孩子作為重點投保對象,殊不知,這恰恰犯了投保的大忌。
調(diào)研100位單身白領的理財觀,當問到為什么沒有給自己配置保險時,他們的回答幾乎是一致的:“我現(xiàn)在還這么年輕,得大病早著呢,更何況我現(xiàn)在有醫(yī)保,所以不考慮為自己買保險!”面對這樣的回應,我總會和對方對視幾秒鐘,然后委婉地提出幾個問題請對方回答。
(1)你是不是獨生子女?
(2)你每月是否有固定的儲蓄?
(3)你現(xiàn)在每月的收入中是否規(guī)劃了贍養(yǎng)父母的固定支出?每年會支出多少?
(4)父母的身體都還好嗎?
(5)父母有沒有配置保險?
我身邊曾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
X先生是一名80后,筆者認識他那年,他27歲,在一家IT公司任工程師,月收入1.2萬元,是父母獨生子,單身。
2010年6月,X先生感覺牙痛、牙齦出血。開始時,他以為是由于工作比較辛苦,因此并沒有在意。兩天后,他突然發(fā)燒39度,于是急忙去醫(yī)院檢查,并不幸確診為白血病。2010年12月,X先生在患病6個月后去世,醫(yī)藥費、護工費、搶救費、喪葬費共計37萬元,其中社保報銷了7萬元。
X先生的父母都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兒子確診患病時,二老已經(jīng)退休在家,靠退休金度日。在治療過程中,X先生得知有骨髓移植和保守治療兩種方案,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他曾對一位病友說:“我打聽了,骨髓移植沒有50萬元下不來,而且手術中有突然死亡的風險,無論是這筆巨額費用還是可能下不了手術臺的風險,我父母都受不了。保守治療雖然復發(fā)的可能性大,但費用少得多,即使慢慢死去,父母也不會感到太突然?!苯酉聛?,在保守治療中是用對病情緩解率達60%的進口藥,還是用緩解率只有30%的國產(chǎn)藥,他再一次選擇了費用較低的后者,因為社??梢灾Ц哆@部分費用。
X先生沒有買過任何商業(yè)保險,據(jù)他的同事回憶,曾經(jīng)有幾位保險代理人找過他,都被他以工作忙為由婉言謝絕了。他曾經(jīng)對同事說過:“單位給我們上了社保,我不認為商業(yè)保險還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X先生是個孝順父母的人,他平日很關心父母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zhì)量。但是他忽略了,對父母而言,兒子才是晚年的依靠。他去世后,給父母留下了30萬元的負債,捅下了30萬元的“窟窿”。如果他在世,他的贍養(yǎng)費可以成為父母晚年養(yǎng)老金的很好補充,但是現(xiàn)在,兩位老人不僅失去了獨子,只能依靠社保度日,還面臨著30萬元的債務。若此時其中一位老人患病或不幸離世,那么另一位老人就會陷入無人照料的境地。這時,老人可能連養(yǎng)老院的費用都負擔不起了。這一切都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后,伴生的財務危機。
27歲的X先生沒有為自己購置重疾險和壽險,因為考慮到父母晚年的經(jīng)濟壓力,只能選擇支出最低的治療方案??蓪τ诂F(xiàn)在的我們而言,是不是還有另一種選擇呢?
假如,他生前在保險公司為自己每月固定交納1500元保費(能夠實現(xiàn)保額為50萬元的身故賠付、50萬元的重大疾病賠付、60萬元的自費藥的補充醫(yī)療險),情況又將如何?
很顯然,他將可以選擇骨髓移植的治療方案,不僅不需要父母舉債,而且還有50萬元的保費賠償可以用于彌補未來3~5年中斷的收入,從而得以安心養(yǎng)病。
即使手術沒有成功,X先生不幸身故,保險公司也會將100萬元理賠金送到他父母手上。盡管他們接受這筆錢的時候可能會很難過,花這筆錢時甚至會非常痛苦,但至少比沒有錢治病養(yǎng)老、舉債生活好得多。
通過X先生的例子,我們應該認識到:人生的第一張保單就是買給父母的“孝養(yǎng)金”——不是給父母買商業(yè)保險,而是給自己買保險,讓父母做受益人,這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為什么在社保之外,人們還需要配置商業(yè)保險?社保的本質(zhì)不是保險,而是一種社會福利,所以它沒有身故賠償責任。青年人、中年人如果不幸早于父母離世,給他們留下一筆錢,不僅能解決父母的后顧之憂,更是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父母是否需要與我們是否想給,完全是兩回事。
投保人“存入”保險公司的錢不會丟,更不會像炒股一樣大起大落,這筆錢將成為投保人退休后或罹患重疾時的依靠。每月千余元的保費支出將在風險來臨時撬動幾十萬元保額的杠桿,如果保障期限內(nèi)沒有出險,這筆錢還將在到期后成為退休養(yǎng)老的重要補充。因此,與其讓收入結余躺在銀行賬戶里,還不如讓其“待在保險賬戶”中,在風險發(fā)生時,發(fā)揮保障的功能。
雖然,青年人發(fā)生重疾和意外的概率很低,但正因為年輕,青年人保險費率更低,儲蓄性更強。按收入的比例規(guī)劃人身的風險保障,有助于青年人建立科學的理財觀,更好地奉養(yǎng)親人,更早實現(xiàn)財務的安全和自由。
TIPS
親有所奉——飲水思源父母恩,人壽保險養(yǎng)雙親
病有所醫(yī)——讓百姓生病看得起,生活不打折
老有所養(yǎng)——確保晚年人生安享無憂
愛有所繼——讓親情大愛得以延續(xù)
幼有所護——為孩子的教育規(guī)劃及成長保駕護航
壯有所倚——免除后顧之憂,全力打拼成就事業(yè)
殘有所仗——意外疾病致身殘,保險保障我尊嚴
錢有所積——小錢變大錢,增值保障又安全
產(chǎn)有所保——安全的保值方法就是購買保險
財有所承——積累一生財富,無憾惠澤親人
本文編輯:焉靖文。如對本文有任何意見或其他精彩觀點,請加大眾理財顧問讀者QQ群:320188318進行即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