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年輕干部是整個干部隊伍的“后備軍”和“蓄水池”,年輕干部的成長問題關乎整個干部隊伍的未來,歷來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角分析基層年輕干部的成長,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價值指向和理論精華滲透到干部工作中,符合黨建哲學的理論要求,有利于開創(chuàng)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年輕干部;基層
年輕干部的成長問題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形而上”的理論分析指導基層年輕干部成長這項“形而下”的工作,這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應用價值所在,也是基層干部工作的實踐價值所依。
一、當前基層年輕干部成長中面臨的主要障礙
用實事求是的眼光客觀看待當前面臨的障礙,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領域的幾種錯誤傾向。一是論資排輩,平衡照顧。要做到“唯能力不唯資歷”去使用干部,需要頂住壓力,協(xié)調好各個方面的利益關系,尤其要做好年齡大、資歷老的同志的思想工作。二是求穩(wěn)心理,怕?lián)L險。認為年輕干部工作經驗不足,在遇到問題時挑不起重擔。在使用過程中顧慮重重,寧可求穩(wěn)。三是為湊比例,突擊提拔。有些基層黨委,為換屆而換屆,為湊比例而湊比例,把選拔使用年輕干部看作是階段性的任務,甚而層層加碼比年輕。四是目光短淺,只重眼前。有些年輕干部在現(xiàn)有崗位上表現(xiàn)突出,但是領導從自己工作的角度考慮,不愿意讓其變換工作崗位。
2.機制上的幾點漏洞。一是培養(yǎng)目標的不確定性。干部培養(yǎng)計劃上列著的“一般要有”“要有一批”等,給實際操作預留了很大的彈性空間。二是干部任免和交流機制的不順暢性。在基層,經常因為領導班子職數(shù)已滿,優(yōu)秀年輕干部不能適時進入領導班子,錯失成長的良機。三是備用結合機制的不完善性。備用脫節(jié),只后備不培養(yǎng),只后備不使用。四是問責機制的空白。年輕干部培養(yǎng)在各類考評中都不被列為考核指標,對基層領導不具備任何約束力。
3.年輕干部自身存在的幾點問題。年輕干部大都比較果敢、大膽,接受新事物快,但也存在不足。一是政治素養(yǎng)缺乏,黨性修養(yǎng)不足。和平年代成長,缺乏鄉(xiāng)鎮(zhèn)最基層的工作經歷,缺乏群眾基礎。二是吃苦奉獻精神不足。這一代年輕干部大多是在衣食無憂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相對較多。三是急功近利,缺乏腳踏實地的信心和勇氣。他們比較看重顯性的東西——有些為了應付領導檢查而做“面子工作”,有些為了職位的升遷撇棄眼前的工作而一味熱衷于各類選拔性考試。
二、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解決好基層年輕干部成長問題
解決好基層年輕干部成長問題,需要我們從歷史觀角度明確這項工作在整個黨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從唯物論的角度清醒認識當前存在的若干問題,從認識論角度提升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1.注重多渠道進行選調,確保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矛盾論之一是要求處理問題的全面性。為了不錯失人才,從源頭上確保年輕干部的素質,需要對年輕干部進行多渠道的選拔,如從高校應屆畢業(yè)生中選拔優(yōu)秀的大學畢業(yè)生到基層任職(即選調生),選拔大學生村官,一村(社區(qū))一名大學生計劃等,全面化、廣撒網(wǎng),做到對年輕干部早發(fā)現(xiàn)、早培養(yǎng)。
2.深入基層進行實踐,進行多崗位鍛煉。實踐是最好的老師?;鶎邮枪ぷ髯钚量唷⒐ぷ麟y度較大、各項矛盾和沖突最為集中的地方,到基層鍛煉有利于培養(yǎng)年輕干部處理急難險重問題的能力。同時,要適時對年輕干部進行工作崗位的輪換。單就基層層面來說,就可以讓其參與不同崗位的工作,避免在一個崗位上工作時間過久。選派年輕干部到上級機關掛職、到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掛職、到企業(yè)或重點建設項目中掛職或任職,這些方法都為優(yōu)秀年輕干部施展才華提供了舞臺,讓年輕干部邊實踐邊學習。
3.進行多種方式的理論和知識的培訓?!爸焙汀靶小笔且惑w的,“知”需要在“行”中檢驗,“行”需要靠“知”總結提升。要發(fā)揮各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主陣地的作用,用科學的理論、新知識、新觀念教育培養(yǎng)和武裝年輕干部,提高年輕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同時,加大與國內外科研院校的溝通交流,組織年輕干部入高校、出國境。
4.利用后備干部制度促進干部成長。干部成長有其特殊的規(guī)律性。按照年輕干部自身成長的規(guī)律,發(fā)展利用好現(xiàn)有的后備干部政策,形成選拔后備干部—培訓鍛煉—跟蹤記錄—優(yōu)勝劣汰—提拔使用的良性循環(huán),真正發(fā)揮出后備干部“預備隊”和“蓄水池”的作用。
5.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提拔和使用。發(fā)現(xiàn)是前提,培養(yǎng)是關鍵,使用是目的,而每一次使用,又是對干部的一個再培養(yǎng)的過程。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質變就變得順理成章。培養(yǎng)的目的在于使用,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縮短年輕干部的培養(yǎng)時限,當年輕干部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達到崗位要求時,適時提拔或破格提拔使用優(yōu)秀年輕干部,有利于改善領導班子及結構,解決干部隊伍老齡化等問題。
參考文獻:
[1]許康仁.淺析新時期中青年干部成長規(guī)律[J].黨政干部文摘,2002(11).
[2]鄭中興.黨政機關年輕干部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1.
[3]黃濤海.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共產黨建設[D].合肥:安徽大學,2014.
作者簡介:楊麗娜(1981— ),女,研究生學歷,任職于棗莊市山亭區(qū)商務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