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珊
摘要:我國的聲樂發(fā)展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從上古至今,陪伴著我們的祖先日常生活,成為我們現(xiàn)在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豐富著我們的審美需求。本文簡要闡述了我國聲樂教育的發(fā)展歷程,結合有關調查,分析了我國高校聲樂選修課教學現(xiàn)狀,并且提出了我國高校開展聲樂選修課教學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聲樂 選修課 現(xiàn)狀 對策
一、我國聲樂教育發(fā)展概述
我國聲樂教育發(fā)展歷史從時間上來說分為三大部分:古代聲樂教育、近現(xiàn)代聲樂教育以及當代聲樂教育。要學習當代聲樂,就必須了解我國聲樂的歷史演變歷程。
我國古代的聲樂教育是從上古開始到鴉片戰(zhàn)爭結束,從最初對聲樂知識模糊的認識,到聲樂知識的不斷深化和普及,唱歌逐漸成為我國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組成部分。具體來看,在古代我國不斷完善和提高聲樂演奏水準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其一,周王朝就已經出現(xiàn)了較為完整的禮樂教育制度,主要是在宮廷里進行表演;其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詩經》,里面囊括了當時地方民歌以及對宮廷的歌功頌德的音樂,稱之為風、雅、頌,這些都是通過演唱的形式表達出來;其三,秦漢時期的聲樂隨著樂府的設立,讓我國聲樂教育從此步入新的發(fā)展時期;其四,唐宋時期隨著詩詞的出現(xiàn),官府設立了眾多音樂管理部門,從上層專門享有過渡到大眾民間享有,讓文學與音樂開始相互融合,使得聲樂表演領域更為廣闊;其五,元明清是戲曲的發(fā)展時期,出現(xiàn)了新的表演藝術形式,這為后來戲劇奠定了基礎。例如:國粹京劇、昆劇等等,都是從這一時期演變過來的,極大地擴展、完善了戲劇領域,使得聲樂藝術又一次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我國近現(xiàn)代聲樂教育是從鴉片戰(zhàn)爭后至建國初期,西方歌唱藝術表演形式進入我國的聲樂表演藝術圈后,我國開始向西方學習新的聲樂藝術,極大推動了聲樂教育的發(fā)展。在隨后的發(fā)展中,我國聲樂教育進入學校課堂,并且開設聲樂教學課程,這才真正過渡到了開始正規(guī)化的聲樂教育體系,我國聲樂教育也開始具備專業(yè)化和科學化等特性。
我國20世紀50年代后至今的當代聲樂教育,在全國教育事業(yè)的推動下,聲樂教育領域也有了煥然一新的變化。眾多專業(yè)的聲樂教育學院的建立,為聲樂領域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歌唱家并為創(chuàng)作出大批高水準的歌曲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有很多專門論述聲樂表演藝術和聲樂教育的理論著作,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新時代的聲樂教育,使得我國聲樂教育體系日臻完善。
二、我國高校聲樂選修課教學現(xiàn)狀
(一)聲樂選修課教育教學在地域上存在著巨大差距。根據(jù)調查顯示,農村接受聲樂選修教育與城市接受聲樂選修教育相比,農村接受聲樂選修教育的比例很小,由此可見聲樂教育在全國的開展沒有真正得到全面發(fā)展。很多高素質、高水平的聲樂教育工作者不愿去偏僻的山區(qū)進行聲樂教育教學,更愿意呆在城市,這導致了聲樂教育的城鄉(xiāng)差異。
(二)從聲樂選修課的意愿程度來看,喜歡音樂并且喜歡唱歌的學生人數(shù)占的比例相當可觀,只有極少數(shù)人是不喜歡。從這個調查情況我們不難看出,大部分同學們是特別喜歡學習專業(yè)的聲樂,有著很高的唱歌熱情,這就為普通高校開設聲樂選修課先奠定了深厚的學生基礎。
(三)在普通高校進行對聲樂基本知識的調查中,得出的結果是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接觸并專業(yè)學習過聲樂,大部分同學對聲樂知識知之甚少。這份調查報告說明我國的普通高校的聲樂教育發(fā)展很落后,廣大學生沒有接受過較為系統(tǒng)的聲樂學習過程,因此必須對這種教育制度進行改革,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
(四)通過對聲樂很專業(yè)的知識進行的調查,比如五線譜或者簡譜等。對于很專業(yè)的樂理知識,大部分學生表示根本不懂或者不認識樂譜,能夠簡單認識的人少之又少。由此觀之,同學們對樂理知識學習程度很低,就連基本的音樂素質都不具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五音不全,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五)在有關調查中,對開設聲樂選修課的必要性,絕大部分同學支持聲樂選修課的開設,從大部分觀點中得到如下幾點:其一,可以通過聲樂選修課來繼承發(fā)展傳統(tǒng)音樂,提高聲樂藝術涵養(yǎng);其二,通過學習聲樂理論和表演的訓練,可以了解不同民族風格的聲樂;其三,有助于使學生產生愛國情感和集體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其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普通高校大部分沒有開設聲樂選修課,從學校的興趣小組或者合唱團中調查聲樂教育的情況。很多同學參加合唱團最主要的原因是通過這個渠道來學習聲樂,但由于合唱團一般沒有固定的專業(yè)老師進行指導,學生們只有通過合唱團這個平臺互相交流、學習聲樂。
三、我國高校聲樂選修課的對策研究
首先,對聲樂教育者的道德素質進行提高,通過提高待遇等措施,鼓勵這些教師去偏遠山區(qū)教學,盡快拉平城鄉(xiāng)差距,讓山區(qū)喜歡唱歌的學生能夠得到專業(yè)系統(tǒng)的聲樂教育。
其次,在普通高校開設聲樂選修課,要做好開設這門課的宣傳工作,要讓學生知道修這門課將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
再次,在上聲樂選修課期間,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對聲樂知識的了解情況,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盡快學到聲樂基礎的理論知識和唱歌的技法。教師也要因材施教,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給予指導,多和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溝通,激勵表揚學生的表現(xiàn),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聲樂知識的自信心。
最后,通過在普通高校開設聲樂選修課,先通過聲樂表演專業(yè)的同學在課堂上作示范表演,讓同學們更直接地了解聲樂,從而能激發(fā)學習聲樂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顏詩斌.試論聲樂公共課的教學特點與基礎訓練[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4).
[2]陳乃平.關于高師聲樂集體課程性質和定位的幾點認識[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5).
[3]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師聲樂集體課的教學效果[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