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董國忠,張 璇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哈爾濱150081)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對自己在特定環(huán)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個行為的期望。自我效能感能夠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tài)度、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xiàn)以及活動時的情緒[1]。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自信心強,在學習上主動積極,樂觀進取,勇于嘗試,樂于面對學習上的任何挑戰(zhàn)。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自信,遇到難題退縮﹑畏怯﹑悲觀﹑被動,而且不敢嘗試新鮮事物,在人際關系上不善交際,遇事依賴性強,猶豫不決。
個體在面臨某項行為活動時的身心反應、強烈的情緒,通常會妨礙行為的表現(xiàn)而降低自我效能感。醫(yī)科院校的學生在學習中,由于對目前醫(yī)學英語學習現(xiàn)狀缺乏理性的認識,而且對自身的規(guī)劃不明確,就會沒有學習目標,從而影響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醫(yī)學英語教師如果能夠適時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醫(yī)學英語的學習,樹立醫(yī)學英語學習的信心,就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由于醫(yī)科院校的特點,要求醫(yī)科畢業(yè)生在未來的臨床工作中,對病歷書寫、診斷用語等方面的外語能力要求非常強,醫(yī)科生的外語能力已經成為影響其綜合能力發(fā)展的一大瓶頸。醫(yī)科院??鐚W科知識結合的特殊性決定了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醫(yī)學院校學生的學習困難更多,學習時運用的方法不同,學生學習的壓力就不同。因此,影響醫(yī)學院校學生英語課堂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也有所不同,致使對其自我效能感干預的有效途徑也存在著差異。
自我效能感對于學生的學習乃至全面發(fā)展,都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可以總結出影響醫(yī)科院校學生醫(yī)學英語課堂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以下六方面:
1.醫(yī)科院校的醫(yī)學英語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Woolfolk 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越強,學生的自主性越強,教學效果越顯著。因此,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學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前提因素[2]。由于醫(yī)科院校自身的特點,醫(yī)學英語教師不但要有過硬的英語專業(yè)知識,而且還要掌握醫(yī)學專業(yè)知識,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從而不斷改進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
2.設置恰當?shù)哪繕伺c任務,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
3.重視榜樣的作用,促進學生的互勵互助。榜樣的成功就是個體替代性經驗的獲得,在這種替代性經驗中,學習可以通過對他人的模仿而實現(xiàn)。學習者越是與模仿對象趨同,對其自我效能產生的作用就越強。
4.培養(yǎng)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教師期待效應。社會勸說對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5.對于學生的未來規(guī)劃提出指導性建議,堅定學生醫(yī)學英語學習的信念。
6.建立全面的評價機制,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根據(jù)筆者的前期調查,我國醫(yī)學院校的學生在醫(yī)學英語學習上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在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方面有待提高。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習過多地圍繞高考而設計,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培養(yǎng)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于來自中小城市的學生,尤為如此。有的學生在中學時英語成績一向不錯,但是進入大學后,自信心卻受到了挑戰(zhàn)。聽說方面的能力欠缺,使他們失去了驕傲的資本。一部分來自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受方言等因素的影響,對于醫(yī)學英語聽說更是一籌莫展。這樣一來,學生的自尊心會嚴重受挫,焦慮情緒頓生[3]。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便成了教師首要的責任。
2.學習動力不足。進入大學后,很多醫(yī)科生變得迷茫起來,多門課程的開設,使他們覺得大學生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輕松。
3.語言學習中,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英語學習基礎存在較大的差異??傮w而言來自發(fā)達地區(qū)以及大城市的學生,聽說能力稍高于來自中小城市及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在初級階段,前者比后者更容易進入新的階段學習,自我效能感也高于后者。再者,男女生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普遍來說,女生對語言的習得比較好,男生次之。
另外,大部分的醫(yī)科院校,基礎英語和專業(yè)英語的銜接出現(xiàn)斷層現(xiàn)象,從而影響了醫(yī)學生的整體素質的連貫性培養(yǎng)。
1.設定明確而合理的目標。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通過目標設定來影響動機。因此,科學而合理的學習目標,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作為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有的學生好高騖遠,制定的目標不切實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幫助他們制定一個具體的、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并引導他們努力、刻苦地一步步去實現(xiàn)階段性目標,減少學生失敗的機會,從而逐漸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直到實現(xiàn)長期的目標。
2.建立獎賞機制。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通過目標設定來影響動機。學生成績好經常受到教師和同學的稱贊和表揚,其自我效能感就會提高。要想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是必要的[5]。要建立個體化獎賞結構,要求學生做自我比較,即將自己現(xiàn)在的成績與過去的成績進行比較,只要有進步即為成功,就能得到表揚。因此,作為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天賦和優(yōu)勢,正確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取得成功,從而建立起對學習的強烈自我效能感。
3.教師應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為了使學生順利實現(xiàn)階段性目標和長期目標,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策略,教師往往要進行指導和幫助。對學生如何學﹑怎樣學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幫助,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4.引導學生磨煉意志。馬克思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沿著崎嶇的小路攀登的人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醫(yī)學生的求學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磨煉意志,堅定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念,從而增強其自我效能感。
5.建立評價機制。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重視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評價。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自我評價的機會和平臺,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個性和發(fā)展情況,使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從而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6]。
6.建立鼓勵機制。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贊揚,教師應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在他們取得成績的時候表揚他們,在他們失利的時候給予積極的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進一步增強,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探索影響醫(yī)科生醫(yī)學英語課堂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及如何有效進行干預,提高醫(yī)科生英語課堂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醫(yī)科生的英語能力,把英語學習與醫(yī)學人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學之有味、學之有獲、學之有用,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認真思考與探究的問題。
[1]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繆小春,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4—65.
[2]洪秀敏,龐麗娟.論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本質、結構與特征[J].教育科學,2006,(4):2—3.
[3]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1):11—12.
[4]王初明.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6).
[5]李凌.兩種取向的自我效能感評估概述[J].心理科學,2001,(5):66—67.
[6]魏源.大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測量與干預研究[J].心理科學,20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