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瀟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 外語系,湖北 十堰 442000)
?
英漢翻譯中的語境與選詞
熊瀟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 外語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英漢翻譯主要包括理解與表達兩個階段,其本質上是將英文或中文表達的意義用另一語言表達出來。在英漢翻譯中,只有在具體語境中才可對原文進行行之有效的理解與表達。因此,翻譯的重點即為在原語語境的基礎上,選出達意、準確的譯詞。鑒于此,在簡單介紹英漢翻譯中語境的范疇和作用的基礎上,就如何通過分析語境來選詞展開深入探討,以期幫助翻譯者正確地進行英漢翻譯選詞。
關鍵詞:英漢翻譯;語境;選詞
在英漢翻譯中,由于詞義的不確定性,對詞義進行正確理解與確定具有重要的意義。人們不能根據(jù)原詞從詞典中簡單地選擇較為接近的譯詞,因為不論哪一本雙語詞典,均難以為翻譯人員提供準確、現(xiàn)成的譯詞。且在不同的語境中,同一個詞可能具有不同的詞義。因此,在英漢翻譯過程中,不可望詞生義,而是應對原文的語境進行充分、全面的考慮,進而選擇出準確的譯詞來匹配原文。
1英漢翻譯中語境的范疇與作用
語境(Context)指的是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文字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1]。1950年,弗斯將語境這一概念進行了引申,認為語境是由語言因素及情景因素構成的上下文。然而,其他眾多學者則認為上下文是語境一項最為狹義的理解。何兆熊教授認為,上下文指的是一個句子在大的語言段落中的位置,同時可將構成語境的語言外知識分為背景知識、情景知識和雙方的理解三類。人們一般將語言各方面因素統(tǒng)稱為語言語境,而將語言交際活動的話題、地點、時間等相關背景知識,以及特定的社會風俗、文化、宗教等因素稱之為非語言語境。其中,情景語境與社會文化語境為非語言語境的主要內容。
在實際的語言交際中,語言形式表達出來的意義,只有借助于使用的具體語境才可進行確定,而反過來考慮,語境則又對表達意義的語言形式的選擇產(chǎn)生一定的限制。本文將語言語境及非語言語境作為著手點,通過列舉具體例子,就翻譯人員在英漢翻譯過程中如何利用語境來正確選詞進行深入探討。
2英漢翻譯中如何通過分析語境來選詞
語言語境指的是語言符號之間的關系,及參與者受到所有符號的影響。通常來說,語言語境指的是人們所使用的語言系統(tǒng)中的詞匯、語音及語法等因素及其相互之間存在的關系。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眾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例如漢語具有較為籠統(tǒng)的詞意與模糊的表意,注重意念,且多為主動句;而英語具有較為具體的詞意與清晰的表意,其對句子形式比較注重,且多使用結構嚴緊的被動句。因此,在英漢翻譯過程中,選詞不但要確保詞意的準確性,同時還需要符合英漢兩種語言的習慣性表達方法[2]。因此,譯者在英漢翻譯選詞時,首要考慮的條件即為語言語境。以下就具體實例展開探究。
(1)“How old was I when you first took me in a boat?” “Five and you nearly were killed when I brought the fish in too green and nearly tore the boat into pieces. Can you remember?”(節(jié)選自海明威《老人與?!?
在上述例子中,單詞“green”為一個多義詞,其基本意義為“綠色的;青春的”,但在例(1)中,green起修飾“fish”的作用,如果簡單地將其理解為綠色的或青春的,同“fish”在語義上不符。對原文句內的語境進行分析可以確定,例句中的“green”應當作為“精力旺盛;活蹦亂跳”的意思進行理解。因此,原文可翻譯為:“你第一次帶我上船的時候我多大?”“五歲,當年,我把一條活蹦亂跳的魚拖上船時,那家伙差點將船撞得粉碎,你也險些送了命。你還記得嗎?”
由此可知,當搭配不同的詞時,同一個單詞的詞義通常會與它的基本意義發(fā)生偏離,因而要對單詞的準確意思進行理解與選擇,首先就需要依據(jù)句內的語境找出相應的知識。
(2)This was the last straw. I was very young: the prospect of working under a woman constituted the ultimate indignity.(節(jié)選自《大學英語》第二冊)
在例(2)中,“l(fā)ast straw”源自于英語俗語“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意思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喻難以忍受的事實及情況。在上述例子中,后面一個句子對前一個句子進行了解說,如果我們沒有看到“the prospect of working under a woman”這一部分,就無法準確知道句子中的“l(fā)ast straw”指的是什么。因此,分析句間的語境,原句可翻譯為:我無法忍受下去了。當時我還十分年輕:從此以后需要在一個女人手下工作讓我實在難以忍受。
例(2)通過分析句間語境進行了準確翻譯。句間語境指的是句子之間構成的語境,其表現(xiàn)為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上下文或者前后句。在一個未出現(xiàn)任何生詞的句子中,如果覺得句義較為模糊,并且分析前后詞語的搭配也無法進行準確翻譯時,就需要將這句話與前后句或上下文聯(lián)系起來進行準確翻譯。
2.2.1利用情境語境進行翻譯選詞
情境語境是指話語的發(fā)生環(huán)境,主要由語場、語式及語旨三個部分共同組成。其中,語場指的是語言進行描述的整個事件過程,以及說話者有意圖的話題與活動等;語式指的是話語進行交際的媒介;而語旨則是指參與話語活動的人員之間的關系,以及說話者說話的意圖等。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翻譯人員只有對這三方面因素進行全面考慮,才可將原文的風格最大限度地翻譯出來。例如,Tom性格非常馬虎,一次他不小心將番茄汁倒在了Gina的衣服上,Gina非常生氣地對Tom喊道:“You are always so careful!”其中,“careful”是“小心的;仔細的”意思,但與Gina所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在這一特定場合下,翻譯人員就需將careful的本意予以改變。因此,原句可翻譯為:你總是這么的不小心!以下通過《簡·愛》中的一段話,就利用情境語境進行翻譯選詞展開進一步的分析。
(3)“Wicked and cruel boy!” “I said, You are like a murderer-you are like a slave-driver-you are like the Roman emperors!”(節(jié)選自《簡·愛》)
在例(3)中,小簡·愛是帶著非常氣憤的心情說出這句話的,如果將她這段話翻譯成:“你這個邪惡而又殘忍的家伙”我說,“你像個殺人犯——你像個奴隸監(jiān)工——你像個班羅馬的暴君!”這一譯文顯得情緒十分平常。而如果將其翻譯為:“你這個兇殘狠毒的壞孩子!”我說,“你簡直像個殺人犯——你就是個奴隸監(jiān)工——你更像個班羅馬的暴君!”在后來的譯文中,通過使用“你簡直像……你就是……你更像……”這一句式,其在語氣上更能將人們對事情的肯定程度確切地表達出來,用詞方面也更能徹底地表達出簡愛內心深處的憤怒之情,同時也更符合當時的情景語境。
2.2.2利用社會文化語境進行翻譯選詞
社會文化語境是指原語與目的語各自依附的社會背景、歷史文化等。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地理位置及發(fā)展過程,且同一時期所處的社會發(fā)展階段也會有所不同,在宗教信仰、文學、傳統(tǒng)習俗及價值觀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3]。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譯者經(jīng)常會碰到譯入語詞匯空缺、選擇直譯或意譯等問題。就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文化的一項重要載體即為語言,而翻譯則是將源語言轉化為目標語,首先即為意義上的轉化,風格轉化則為其次。但不管是意義轉化或是風格轉化,均必須忠實于原文。然而,由于翻譯技巧是難以全面覆蓋龐雜文化的,因而在對此類翻譯進行處理時,就必須全面認識并了解原語與目的語的文化,否則不但無法將原作的風格翻譯出來,甚至還會出現(xiàn)誤解原文的現(xiàn)象。以下從風俗習慣與審美心理兩方面,就英漢翻譯中的選詞展開分析。
其一,風俗習慣方面。由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文化背景及風俗習慣,例如在中國,“狗”通常帶有沒有骨氣等貶義意義,如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漢奸等詞語,表明在中國文化中,狗處于不被喜愛的地位。而在西方文化中,狗則代表著可靠與忠誠,在英國許多地方狗甚至被賦予了特權,并且在英語中有“a top dog”(重要人物),“l(fā)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等描述狗與人之間親密友好關系的語句。在此類情況下,譯者為確保原文的文化內涵的同時,將其文化寓意反映出來,就需要采取意譯的翻譯方法。
其二,審美心理方面。在審美取向方面,中國人同西方人同樣存在著不同之處,中國人大都注重“曲則美”,而西方則重視“直則美、簡單美”。此外,在某些特殊語體中,充分把握不同的審美心理尤為重要。例如,在廣告語體中,倘若未對外族消費人群的審美心理進行了解與把握,那么就極有可能在出口商品的商標翻譯中出現(xiàn)失誤。如我國曾經(jīng)生產(chǎn)了一種品牌為“芳芳”的口紅,在漢語中,這一名字給人以美好的感覺。而它的英譯名則直接為漢語拼音“Fangfang”,由于在英文中,“fang”是一個意思為“蛇的毒牙”的單詞,因而給英文讀者恐怖的感覺,對該品牌口紅的出口銷售勢必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3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漢翻譯的選詞過程中,語境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翻譯人員只有對語境中的語言語境,以及情景語境、社會文化語境等非語言語境加以充分利用,才可幫助其進行正確的英漢翻譯選詞。
參考文獻:
[1]孟紅松.英漢翻譯中語境對選詞的影響[J].宜賓學院學報,2010,(9):97—99.
[2]徐瑩.英漢翻譯中詞義與語境的確定[J].人文高地,2013,(8):326—328.
[3]黃敏.淺談語境與英漢翻譯選詞[J].湖南大學學報,2010,(6):80—82.
(責任編輯:劉東旭)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2-0125-02
作者簡介:熊瀟(1980—),女,湖北十堰人,講師,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24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