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月
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一直都贊同孔子“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的教學理念。同時,“寓教于樂”作為教育界老生常談的話題,也一直被專家學者,各大名師所津津樂道,但是又有多少教師能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真正貫徹落實呢?中國人崇尚“苦”學,前有戰(zhàn)國蘇秦“錐刺股”,后有東漢孫敬“頭懸梁”,如此承傳,演變?yōu)榻處熆嗫谄判牡亟蹋瑢W生勤奮刻苦地學。于老師而言,這是一種機械重復的“苦”教;于學生而言,這何嘗不是一種枯燥無味的“苦”學呢?
其實,“寓教于樂”就是教師輕松地傳授知識,學生愉快地掌握知識。而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關(guān)系則集中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一堂語文課是極其短暫的,想要收獲極大的教學成果,“寓教于樂”的教學情境又是至關(guān)重要的。
一、民主的師生關(guān)系
在“寓教于樂”的課堂情境中,陽光溫暖,空氣清新,清泉甘甜……可往往那些表情呆板不變、語言寡淡無味、要求嚴格苛刻,甚至只知道冷嘲熱諷的老師會破壞這一切!
唯有“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如果師生之間永遠隔著一道冰冷的高墻,那么學生還能夠快樂地學習嗎?所以,老師要做“吹面不寒”的楊柳風,要做“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要做潺潺流淌的小溪水,惟有如此,才能融入到學生中間去。構(gòu)筑了民主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營造“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情境便有了堅實的基礎。
二、詩化的教學內(nèi)容
漢字,何其美,端莊勻稱的結(jié)構(gòu)與收放自如的形態(tài)讓語文課堂教學在骨子里就積淀了滋生快樂的底蘊。漢語,何其妙,字詞靈活運用所產(chǎn)生的美妙情境讓語文課堂教學在內(nèi)容上平添了享受韻味的快樂??梢苍S是出于各類考試的遙遠“威脅”,很多一線教師過分強化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將教學內(nèi)容分割為聽寫詞語,刪選信息,修改病句等等,學生一見到語文就怕,語文哪還有詩性可言?
強調(diào)“詩性”并不意味著舍棄語文的工具性,只是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學內(nèi)容中兼而有之,并通過“寓教于樂”的情境來實現(xiàn)。
《江南》作為一首漢樂府民歌,一開始就為我們描繪了“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美妙場景,學生想象著自己浮于碧水之上,穿梭于荷葉之間,伸手采摘蓮蓬,不禁搖頭晃腦地朗誦起來,當讀到“魚戲蓮葉間”時,他們又把自己的角色轉(zhuǎn)換成了小魚,在水底自由嬉戲!如此詩化的教學內(nèi)容,根本無需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動就被“吸引”了進去。
可能有人要說,這本身就是一篇美文,當然就是詩性的教學內(nèi)容了,但面對那些鞭撻黑暗,揭露丑惡的文章該如何“詩化”呢?其實這些描述痛苦和磨難的文章也是在倡導光明與美好,是在增添你的體驗,讓你更好地感受幸福。況且,這里所說的詩化的教學內(nèi)容并不全是語文課文本身,那是一種課堂教學情境。
三、靈動的教學形式
人腦分左右半球,且分工明確:左半球是一個包含著語言、邏輯和數(shù)學運算的加工系統(tǒng),主管邏輯思維;右半球則是一個主要由音樂、美術(shù)、空間知識構(gòu)成的辨證系統(tǒng),主管形象思維。美國大學教授戈登?肖曾將78名智力相當?shù)暮⒆臃殖扇M進行了一次實驗,第一組學習音樂,第二組學習計算機,最后一組則不進行任何訓練,可9個月之后的智力測試表明:學習音樂的孩子的智力得分平均提高了35%,而剩余兩組則幾乎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由此可見,對于右腦這一片新大陸,音樂的開發(fā)力度不容小覷,同時學習美術(shù)也具有如此的教育效應。音樂與美術(shù),作為孩子們的天生喜好,自然而然地會給他們帶來快樂之感,那么何不靈動地變化教學形式,把音樂與美術(shù)恰到好處地引用到教學中來構(gòu)建“寓教于樂”的課堂情境呢?
伴隨著音樂輕聲朗讀《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因為有了背景音樂的渲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歡樂的情境中。這,正是利用音樂進行了“寓教于樂”的情境構(gòu)建。
學完課文《云房子》之后,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小鳥,畫出自己喜歡的云房子,于是他們嘴角含著笑,一邊畫還一邊“嘰嘰喳喳”個不停,他們筆下的云房子可比課文中豐富多彩,這不僅體現(xiàn)在數(shù)量上,創(chuàng)意更是無限的,有的云房子甚至是數(shù)字的形狀,小鳥們還穿梭于云房子間做著算術(shù)呢!這,難道不是利用美術(shù)進行了“寓教于樂”的情境構(gòu)建嗎?
當然,以上并不表明要將語文課上成音樂課或美術(shù)課,音樂、美術(shù)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更多靈動的教學形式還在于教師本身的語言是否具有感染力,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否具有吸引力,應變意外時是否機智靈活。
四、賞識的教學態(tài)度
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币苍S你放下教鞭,拋棄冷眼,停止譏笑,代之以鼓勵的話語、期待的目光、贊許的微笑,那么可能會產(chǎn)生更多的瓦特、牛頓與愛迪生呢!后一種教學態(tài)度不僅能消除學生對于老師的疏離與畏懼感,甚至能讓他們的一生都如沐春風。每一名教師都應當發(fā)自內(nèi)心地關(guān)愛每一個學生,從學習到生活,尤其要在課堂情境中賞識他們每一次的進步。
那是一個頹靡的時代,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學校長的一次“賞識”卻成就了紐約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羅杰?羅爾斯。出生于貧民窟的羅爾斯在上小學時總喜歡打架與曠課,一次由窗臺跳進教室時發(fā)現(xiàn)了突然造訪的校長,只得伸出雙手接受懲罰,不料校長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說道:“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你將來能成為一位州長?!比绱烁叩摹百p識”,竟然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因為羅爾斯從此便有了不懈奮斗的強大動力。
以語文朗讀教學為例,教師采取怎樣的教學態(tài)度更利于促進學生的朗讀效果呢?一個接著一個地批評,也許最后一個學生能讀好,但前面的學生卻失去了讀書的激情;但一個接著一個地表揚,卻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因為他們此時的心境是快樂的!可見,“賞識”的教學態(tài)度具有無限的動力,就像冬日里的暖陽,夏日里的涼風,那是源源不盡的溪流,越積越深的信念。
綜上,民主的師生關(guān)系,詩化的教學內(nèi)容,靈動的教學形式,以及贊賞的教學態(tài)度都是營造小學語文課堂“寓教于樂”教學情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而只有“寓教于樂”,方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昆山市玉山鎮(zhèn)同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