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宇
2014年12月5日中央文明辦向全國發(fā)布了中國志愿服務標識——“愛心放飛夢想”。今后,全國各級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在開展各類重大活動時,將統(tǒng)一使用中國志愿服務標識;在開展具有自我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時,要突出全國統(tǒng)一的標識,打出中國志愿服務品牌。
中國志愿服務標識以漢字“志”為基本原型,以中國紅為基本色調,以鴿子、紅心、彩帶為基本構成,蘊含豐厚的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寓意中國特色的志愿服務事業(yè)紅紅火火。
標識的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飛的鴿子,象征著和平、和諧與追求夢想;下半部分是中國書法中草書的“心”,同時也是一條飄逸的彩帶,象征著志愿者將愛心連接在一起,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筆者作為高校義工(亦稱志愿者)一線的組織者、“指導員”,對中國志愿服務標識以漢字“志”為基本原型,有著更深的體會,現闡述如下。
何謂“士子之心”
“志”字拆開為“士子之心”,那么什么是“士子之心”呢?
中國人群,向分為士、農、工、商。士為四民之首,曰士子,曰讀書人。
士子之心就是拳拳愛國心 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責任心。
曾子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有抱負、地位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廣闊,意志堅定,因為這些人有重大的使命,路途遙遠。
這些,是中國志愿者精神內涵的理論源頭。
中國志愿者精神內涵的公認解釋為:“志愿者是在不計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基于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為促進和諧社會貢獻個人的時間、精力和技能特長的人和人群?!?/p>
現在,中國志愿服務標識又用“士子之心”進一步彰顯、詮釋了志愿者精神,它是志愿者精神的濃縮、精煉和升華。
回顧中國“士子之心”之旅
自從1993年12月9日團中央發(fā)起青年志愿者活動以來,21年過去了,全國青年——其中主要是大中小學學生志愿者積極響應,在人民群眾基本需求、扶貧開發(fā)、社區(qū)建設、環(huán)境保護、搶險救災、新農村建設、奧運世博等一系列國際、國內大型活動中,廣大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充當了主力軍的角色。據統(tǒng)計,20多年來,已有3.8億人次,提供了78億小時的義工志愿服務活動。如今,義工志愿服務活動已成為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傳播文明、友愛的大平臺;已成為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人生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21年間,由青年學生為主體、深入人心有廣泛影響力的志愿者活動數不勝數。
從1999年11月開始的、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組織部門、人事部門于2003年根據國務院有關要求共同組織、規(guī)范實施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僅5年,西部計劃全國項目就招募了33920名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yè)生到中西部26個?。▍^(qū)、市)500多個貧困縣的鄉(xiāng)鎮(zhèn)一級,從事11個專項行動的志愿服務。其中12243名志愿者服務兩年,5年累計在崗服務人數為46163人次。加上北京、遼寧、河北、江蘇等23個?。▍^(qū)、市)實施的地方項目派遣的38000名志愿者,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總規(guī)模達到71920人。
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從1996年開始試點,1998年8月在全國廣泛實施,七年來,各地通過公開招募、集中選派、定期輪換的接力方式,累計選派了13358名青年到中西部211個扶貧重點縣開展每期半年到2年的基礎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農業(yè)科技推廣等方面的志愿服務。2002年10月,青年志愿者西部計算機實用人才培訓計劃啟動實施,截止到目前已動員社會各界捐贈電腦4106臺,在中西部38個貧困縣建立了105個培訓點,依托扶貧接力計劃志愿者培訓當地群眾超過20萬人。同時,每年暑期都有數百萬大中專學生志愿者奔赴貧困地區(qū)、災區(qū)開展“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
在社區(qū)建設領域,2000年5月,青年志愿者社區(qū)發(fā)展計劃全面實施,它以一名志愿者或一個志愿者服務隊為一個困難群眾及其家庭提供經常性服務的“一助一”長期結對為基本形式,以創(chuàng)建社區(qū)志愿者服務站和志愿者為老服務“金暉行動”、百萬青年志愿者助殘行動、中學生成人預備期志愿服務、青年志愿者“四進社區(qū)”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筑城行動”、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務計劃以及消防志愿者、禁毒志愿者等方面工作為重點,截止目前,“一助一”長期結對數已超過250多萬對。
在環(huán)境保護領域,大力實施“保護母親河”青年志愿者綠色行動營計劃,通過建設綠色行動營地、基地等方式,動員青年及社會各界廣泛開展植樹造林、認養(yǎng)綠地、水氣污染監(jiān)督、清除白色垃圾、環(huán)保知識宣傳等內容豐富的環(huán)保服務活動。
在大型活動領域,數百萬青年志愿者為世界婦女大會、遠南殘疾人運動會、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海APEC年會、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等國際、國內盛會提供了優(yōu)質高效的志愿服務,向世界集中展示了當代中國青年的嶄新形象和良好素質。
在搶險救災領域,廣大青年志愿者在幾次大的洪澇、地震災害面前,為災區(qū)群眾重建家園、恢復生產發(fā)揮了突擊隊作用。
此外,各地根據自己區(qū)域需要組織的志愿者活動也此起彼伏、豐富多彩:北京的“到公益機構去”志愿服務行動、浙江的“天天”志愿行動、河南的青年志愿者“愛心包”工程、江西的青年消防志愿者“119”聯(lián)動服務計劃、山東青島的周日志愿行動、福建漳州的青年志愿者“110”聯(lián)動服務網絡、湖南株洲的(青少年)道德銀行、江蘇和貴州的禁毒志愿者行動、遼寧的“支援遼西北”志愿者行動等等,都為“士子之心”添上了一筆筆不可磨滅的濃墨重彩。
“士子之心”,在中國、在今天,出新出奇,熠熠生輝。
保護、弘揚“士子之心”任重道遠
因為工作在高校義工志愿者組織管理一線,對保護、弘揚“士子之心”有很多切身體會。
以下幾個“不到位”,如不盡快化解,將極大地傷害廣大青年志愿者拳拳的“士子之心”。
對“士子之心”認知不到位
現在,社會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對志愿者活動不了解其宗義,有的甚至誤解、曲解志愿者服務的本意,做出了一些違背志愿者精神的事情,給志愿者活動帶來了阻礙,這是至今為止,影響志愿者活動向縱深發(fā)展的最主要的瓶頸。
譬如,很多人認為:所謂志愿者活動就是傳統(tǒng)的“學雷鋒,做好事”“掃大街,撿垃圾”,恰恰忘了“士子”這顆心。一些單位,一些社區(qū),志愿者來了,讓他們去清掃庭院,清除垃圾;有些商家把志愿者當免費的勞動力,讓他們去撒傳單,貼廣告,賣報紙……更使人遺憾的是,不僅僅被助者這樣淺表的理解志愿者活動,在某些高校的志愿者組織的領導層甚至志愿者本身也這樣對志愿者活動做表層的理解。一些志愿者組織的領導者,宣傳志愿者活動時,只講活動內容、活動好處、活動結果等,唯獨不講志愿者倡導的“人類高尚的志愿精神、奉獻精神”,對高尚純潔的奉獻精神的誤導、誤解不可避免地將志愿者義工活動引入形式主義的歧途。于是乎出現了“節(jié)假日一日游”式的志愿活動。當年學雷鋒還是“雷鋒沒戶口,三月來,四月走”而今,重陽節(jié)來了,各志愿者隊伍涌進養(yǎng)老院,老人們被迫接受一撥又一撥的志愿者“幫助”;兒童節(jié)來了,各志愿者團隊,又呼啦啦地擁進兒童福利院,講幾句話,撂下水果、糖果就走,成了“上午來,下午走”。盡管老人孩子有許多情緒、心理的訴求,亟須人幫助調適,可節(jié)日一過,再也沒有志愿者光顧。大學生開始時對參加志愿活動,還感興趣,可一兩次以后,對這種形式主義、簡單、單一化為活動而活動的志愿服務活動,興趣喪失大半,參與人數也與日遞減。
這種對志愿者活動淺層次的理解,導至出現了許多違背原旨本意的做法,制約著志愿者活動健康發(fā)展。
志愿者組織不健全
培訓管理不到位
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知識、技能特長服務社會。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大一、大二的學生居多,大三、大四的學生由于學習時間與服務矛盾,參加一兩次活動就退出了。而這些低年級大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技能特長很難滿足社會需求,亟須培訓提高后再上崗??墒菍τ谥驹刚呓M織來說,很難做這樣的培訓,只好勉為其難的做些力所能及的諸如“掃大街、撿垃圾、交通協(xié)勤”等“老三樣”的服務,無法進行需要專業(yè)知識、技能更多的主題系列長效服務。
大學生志愿服務法律保障不到位
大學生在公益服務活動中,出現意外傷害是難免的,但現實情況是志愿者組織、志愿者以及被服務三方均無法可依,無法對大學生志愿者提供有效保護。很多時候,學校領導以保護學生安全,防止發(fā)生意外為由,阻止某些志愿服務活動,使大學生策劃好的許多方案不能實施。無疑這將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產生不利影響。
必要的活動經費不到位
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當然要花銷一定經費,經費來源現在還沒有正式的渠道。有的學校領導重視、經濟又寬裕,就由學校撥款??纱蟛糠謱W校,領導也很重視,但心有余力不足,學校自己開支都很緊張,根本無力支出志愿者活動的經費,只好讓學生自籌。很多學生義工費用往往是家里給的生活費甚至是“獨立撥款”,有些志愿者組織甚至搞起商業(yè)活動,賣報、賣花……掙來錢維持志愿服務活動。商業(yè)活動與志愿服務活動混在一塊,使高尚的嚴肅的不計報酬的志愿服務活動變了味,使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蒙塵”。
以上種種“不到位”,對“士子之心”,是傷害,是制約,亟待解決。
我們期待并堅信,在全社會的關愛呵護之下,在全體“士子”的堅持之下,“士子之心”一定會大放異彩!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