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貴
一個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任的學校都會重視學校德育工作,這是它職責所在。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同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了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要以“德育”為首。但是由于教育體制、評價機制、社會環(huán)境、教師隊伍、辦學條件等多方面原因,筆者認為中小學校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與應試教育相比是滯后的,更是不容樂觀的。
中小學校德育工作現(xiàn)狀與分析
學校德育工作固然重要,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部分德育意識比較薄弱的學校卻表現(xiàn)為隨意、滯后、說教、空泛、低效。
“隨意”表現(xiàn)為開學之初雖有德育工作計劃,但在實際工作中,經(jīng)常是在學科教學與德育工作發(fā)生沖突時,德育或多或少、或早或晚、或重或輕地被安排“讓路”,因為文化學科是“硬”的,德育是“軟”的。
“滯后”表現(xiàn)為談教育的重要性時把“德育”放在前面,但在對班級、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中,總會把學生的考試成績放在前面?,F(xiàn)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都是這樣,錄取材料中雖然都有關于學生品德的考核內容,但所有教師和考生心里都明白,只要沒有違法記錄,一切還是分數(shù)說了算,只要考試分數(shù)達線了,即使這個學生身上有不少“缺德”的表現(xiàn),有些教師為了不和學生形成對立關系,在品行評價項里大多都是“高抬貴手”?!暗隆痹谶@個時候總是在“分”的后面。
“說教”表現(xiàn)為學校集會時領導“說”,主題班會時班主任“說”,課堂教學時老師“說”,放學回家家長“說”。所謂“說教”,就是用單一“說”的方式教育學生,并且內容和方式都是雷同的。一是大多喜歡用語法中的祈使句:“要怎么樣”“不要怎么怎么樣”“必須怎么樣”,不喜歡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流,不會推出正確和錯誤兩種不同的說法和做法,來引導學生去選擇;二是責怪與訓斥:“別人就能這樣”“你為什么不這樣”“你再這樣我就怎么樣”,不僅簡單而且粗暴;三是每次教育都是“老生常談”,有時教師、家長對犯錯誤的學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處理的說法和做法是雷同的,其結果造成學生的逆反和厭煩情緒。
“空泛”表現(xiàn)為言中無物、漫無邊際,讓學生無動于衷。既沒有讓學生體會和體驗到成長的快樂,也沒有體會和體驗到不當言行給他人帶來的傷害和痛苦,更沒有讓他體會和體驗到任何人犯錯誤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低效”表現(xiàn)為人們把德育地位提得那么高,但是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文明教養(yǎng)、勞動觀念等都存在不少問題,攀比吃穿、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能吃苦等不良現(xiàn)象逐漸低齡化和群體化,令人擔憂!
在德育工作的“四性”上做文章
德育工作的先行性 人們都知道學校教育應該“全面發(fā)展”、“德育”為首?!盀槭住辈粦撝皇钦f話時把它“說”在前面,寫文章時把它“寫”在前面,而應該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把它“做”在前面。其實有時候學校也是這樣做的,如開學典禮時校長的希望與鼓勵、上課前的教師要求與引導、考試前紀律要求與約束等,學期結束學校及時總結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進行表彰都體現(xiàn)了德育工作先行性。但這些做法遠遠不夠,要把德育工作的先行性貫穿全程、持之以恒。筆者認為,如果把智育比喻為種子,那么德育就是土壤。一個學校如果沒有適合種子生長條件的土壤,它是很難生根發(fā)芽的,即使它勉強鉆出了土壤,也不可能茁壯成長。因為一個學校沒有德育做先導,就沒有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智育工作必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學校要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放在比智力因素培養(yǎng)更重要的位置,同時要有的放矢,貫徹始終,這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工作的實踐性 在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其主要依據(jù)是德育教材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有些學校還有校本教材。如果學校德育的內容只局限這些書本知識,并且只是通過集會、班會和思品課的形式進行宣導,那么作用與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而通過學生自身的體驗和實踐使其感悟、覺醒、認同,最后轉化為自內向外驅動的自覺行為,是最好的德育形式之一??鬃釉疲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睂W生只是被動接受說教,而不是在快樂的參與和自身體驗中學識明理,往往收效甚微?,F(xiàn)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著名教育觀“知行合一”,不僅適用于智育,更適用于德育。教育學生要有感恩之心,就是要通過問候父母、關心父母和為父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不亂花錢等具體生活小事來體現(xiàn),通過家?;拥姆绞絹磉M行。教育學生愛護環(huán)境,就是從愛護班級、愛護學校做起,人人都是環(huán)保員、人人都是監(jiān)督員,獎勵環(huán)保優(yōu)秀者,懲罰亂扔垃圾者——到公共場所打掃衛(wèi)生,使其從心理上厭惡不講衛(wèi)生行為,也能自覺地體驗到一個人在公共場所應具有的文明行為。教育學生不怕困難,就要在特定環(huán)境和具體活動中設置困難與障礙,讓他經(jīng)受挫折與失敗,再鼓勵他勇往直前,最后自然地把這個過程遷移到學習的教育過程之中。教育學生關心同學,就是要在同學有困難時,讓同學們自己想辦法,親自動手幫助同學解決問題。教育學生怎樣預防地震和火災,要進行模擬演練。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條件方便的學校應該把學生拉到馬路上現(xiàn)場指導“紅燈停,綠燈行”的做法,教育學生交通違規(guī)的危險性,沒有條件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亂闖紅燈的交通事故視頻。德育實踐性的特點還表現(xiàn)在經(jīng)常性和連續(xù)性,絕不是實踐一次就行了。
德育工作的滲透性 所謂滲透就是比喻一種物質或一種思想逐漸進入到其他方面或其他人的思想之中。在中小學校德育工作現(xiàn)狀中,好的做法和經(jīng)驗很多,成功的案例也很多,但“口號式”“標簽式”“一次性”的德育現(xiàn)象也大量存在,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涿兰~斯的“教育生長論”告訴人們,學生的成長猶如植物的生長過程,除了必要的生長條件外,它還有漸進生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不能離開土壤,還要有陽光的照射、雨水的滋潤。但不是一曝十寒的“暴曬”和“暴灌”,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學校除了主題德育活動以外,每個教師、每節(jié)課、每件事都要利用已有的信息和條件因勢利導地把健康向上的思想、正確的價值觀、恰當?shù)奶幨路椒撘颇貍魇诮o學生,做到“學校無盲點,處處有德育”??此破降瓱o奇,實則滲透發(fā)力。
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任何工作都是為實現(xiàn)某種目標而為,因此,追求工作的實效性和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學生為什么越來越缺乏遠大的理想和志向,越來越缺少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越來越貪圖享樂、好逸惡勞,越來越缺乏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分析其原因,除了當下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外,也有學校德育工作做得不細致、不到位、效率低的原因。低效的原因除了以上所說德育的形式呈現(xiàn)“口號式”“標簽式”“一次性”外,還有內容上的“大”而“空”。教育中小學生“熱愛祖國”必須先從教育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熱愛家庭、熱愛家鄉(xiāng)開始;“遵守國家法律”先從遵守班規(guī)、校規(guī)、家規(guī)開始;“保護環(huán)境”先從保護班級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公共場所環(huán)境教育開始。德育的實效性還體現(xiàn)在教師要善于反思,善于總結,善于改進,堅持不懈。當學校發(fā)現(xiàn)一種德育方法或措施的實效性很差時,應及時研究其內容是否恰當,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方式是否為學生喜聞樂見,是否為學生內心所接受,是否愿意自覺地轉化為行動。一定不能只拉車不看路,一條巷子走到黑。
總之,德育是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很強的工作,只要學校在德育工作中堅持“四性”原則,就一定會產(chǎn)生更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道明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