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梅,趙春霞,王秉文,劉華成,逯梅蓮,黨文偉,馮彩忠
(天水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口腔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其密切的相關性[1]。本調查擬對腦卒中高危人群和非高危人群的牙周、牙體、口腔黏膜狀況進行檢查和評估,探討牙周、牙體、口腔黏膜狀況和腦卒中高危人群的相關性。
選擇2013-08—2014-05來我院口腔科就診患者888名,采用問卷調查和相關檢查確定其中176人為腦卒中高危人群,其余712人為腦卒中非高危人群。
由我院3名口腔醫(yī)師進行相關口腔及臨床檢查,并結合自填式調查問卷收集數據信息??谇粰z查包括牙周、牙體、口腔黏膜情況等;臨床檢查包括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的測定,以及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患者自填式調查問卷項目共3大項29小項,包括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民族等)、腦卒中危險因素,結合國家衛(wèi)計委腦防委《腦卒中發(fā)病風險篩查表》[2]篩出腦卒中高危人群和非高危人群,并填寫患者綜合調查表。
1.2.1 腦卒中危險因素
腦卒中主要危險因素共8項:①高血壓病(血壓≥18.7/12 kPa或正在服用降壓藥);②房顫或瓣膜性心臟病;③吸煙;④血脂異常(甘油三脂≥2.26 mmol/L,或總膽固醇≥6.22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4.14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1.04 mmol/L);⑤糖尿病;⑥體育鍛煉很少或輕體力勞動者(每周<3次且每次<30 min;經常參與工農業(yè)勞動視為有體育鍛煉);⑦明顯超重(BMI≥26 kg/m2);⑧腦卒中家族史。
1.2.2 腦卒中人群劃分標準
按腦卒中診斷標準[2],將腦卒中相關人群分為5類:①腦卒中;②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③腦卒中高危人群;④腦卒中中危人群;⑤腦卒中低危人群。
既往腦卒中史者為腦卒中個體;TIA者為TIA個體;既往有腦卒主要危險因素≥3者為腦卒中高危人群;危險因素<3,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房顫或瓣膜性心臟病)之一者,為腦卒中中危人群;危險因素<3,且無慢性病者為腦卒中低危人群。本調查納入對象均為腦卒中高、中、低危人群,其中中、低危人群歸為非腦卒中高危人群組。
1.2.3 口腔疾病的診斷標準
牙體牙髓疾病診斷標準依據《牙體牙髓病學》[3],患有齲齒、牙髓炎、根尖周炎,有牙體缺損、自發(fā)痛、刺激痛、叩痛均歸為“是”,余為“否”。
口腔黏膜疾病診斷標準依據《口腔黏膜病學》[4]?;加锌谇粷?、口腔扁平苔癬等,口腔黏膜潰爛、點彩消失、色澤改變等均為“是”,余為“否”。
牙周病診斷標準依據《牙周病學》[5]?;加醒例l炎及牙周炎,即牙齦出血、牙周牙齦膿腫、牙齒松動、牙齦萎縮、牙周袋形成等均為“是”,余為“否”。
對調查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并通過標準一致性檢驗,Kappa值為0.67,可靠度為優(yōu)??谇会t(yī)師嚴格按照要求在問卷調查及??茩z查后填寫綜合調查表;對存在缺陷的問卷通過電話訪問補全。有明顯缺陷且無法補齊數據的則剔除,審核合格的調查表在錄入計算機時設置邏輯檢查。共發(fā)放問卷1 000份,回收份數956份,回收率95.6%,其中有效問卷888份;有效問卷率92.9%。
采用SPSS 16.0進行卡方檢驗(α =0.05)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進入水準α=0.05,剔除水準α>0.10)。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賦值見表1。
表1 腦卒中高危人群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賦值
888名調查對象中,176人為腦卒中高危人群、712人為腦卒中非高危人群,年齡18~82歲,其中男性470人,女性418人,男女性別比為1.12∶1(表2)。
表2 腦卒中相關人群的年齡和性別分布(n,%)
牙周疾病中的牙齦炎、牙周袋形成、牙齒松動、牙周牙齦膿腫,牙體疾病中的牙髓病、齲病;黏膜病中的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扁平苔蘚均在腦卒中高危和非高危人群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3)。
表3 腦卒中高危和非高危人群口腔相關疾病OR值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可見,性別、年齡、牙齦炎、牙周炎、牙周/牙齦膿腫、牙體牙髓病、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等疾病在腦卒中高危人群的發(fā)病率升高(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篩選與口腔疾病等危險因素分析
有研究顯示,部分口腔疾病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6],心血管疾病中瓣膜性心臟病、高血壓等均是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部分口腔疾病與腦卒中高危人群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
本結果顯示,腦卒中高危和非高危人群相比,牙齦炎、牙周袋形成、牙齒松動、牙周牙齦膿腫、牙髓病、齲齒、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扁平苔蘚發(fā)生率升高(P <0.05),牙齦出血、牙齦萎縮、牙列缺損、根尖周病發(fā)生率雖有所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口腔感染特別是根尖和邊緣周圍感染,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7]。葛頌、吳亞菲等發(fā)現,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漿纖維蛋白原質量濃度明顯高于健康組,排除血壓和體質量指數的影響后,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發(fā)生冠心病的可能性高于牙周健康者[8]。且糖尿病、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均為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間接地促使腦卒中高危人群發(fā)生率增加。
本調查發(fā)現,性別、年齡、牙齦炎、牙周袋形成、牙周牙齦膿腫、牙髓病、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等疾病與腦卒中高危人群的發(fā)生率呈正相關。有關牙周炎的研究和干預性實驗證實,牙周病作為一種獨立因素可導致患者的全身性炎癥[9]。Mattila等研究顯示,血漿中C-反應蛋白(CRP)質量濃度的高低和將來發(fā)生心肌梗死和腦卒中呈正相關[10]。所以,牙齦炎、牙周炎、牙周牙齦膿腫、牙體牙髓病、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等均可增加人群腦卒中風險,提高腦卒中高危人群的形成。
因此建議對普通人群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普查及健康知識普及,對口腔疾病患者做到早發(fā)現、早期干預、早治療,以減少其發(fā)生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從而減少腦卒中危險因素,降低腦卒中高危人群的發(fā)生率。
[1]屠彥,陳暉.口腔感染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的機制[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37(2):182-185.
[2]國家衛(wèi)生和計生委員會腦防委2013年度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項目技術方案[Z].2013.
[3]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71-179.
[4]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9-56.
[5]曹采方.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75-91.
[6]Aqozino B,Volpe SL.Health inequalities in correctional institutions:implications for health inequalities in the community[J].J Correct Health Care,2009,15(4):251 -670.
[7]Kirkwood KI Cirelli JA,Rogers JE,et al Novel host respons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treat periodontal disease[J].Pefiodontol,2000,2007,43:294 -315.
[8]葛頌,吳亞菲,劉天佳,等.中、重度慢性牙周炎與冠心病相關性的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26(3):262-266.
[9]Li I,Michel R,Cohen J,et al.Intracelluler survival and vascular cell to cell transmission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J].BMC Micrabiol,2008,8:26 -35.
[10]Mattila K,Vesanen M,Valtonen V,et al.Effect of treating periodontitis on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A pilot study[J].BMC Infect Dis,2002,2:30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