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作者信息:318020,浙江臺州,浙江臺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
2356371110@qq.com
隨著互聯(lián)網和國際貿易的發(fā)展,電子郵件已經取代商務函電、電報、電傳等通訊手段,成為國際貿易活動中最常使用的通訊方式,商務電子郵件的撰寫能力也成為了外貿從業(yè)人員的必備職業(yè)能力。商務電子郵件寫作一直是國際貿易專業(yè)和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不少專業(yè)教師(陳冬純2003;王宏俐等 2006;李奕華 2008;王明文 2009;趙春燕 2010;張立茵 2012)已做過相關研究,力求探索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但收效甚微。研究中對畢業(yè)生及用人單位進行調研,反映出了很多問題:學校的教學內容與工作中接觸到的函電相差甚遠,課本上一些看似完整而規(guī)范的表達在工作中使用很少;語法錯誤較多,有的即使語法正確,但是表達不地道,有很明顯的中式英語痕跡;教學內容落后,套話連篇,用詞陳舊;課堂教學任務過于強調“學習性任務(pedagogic task)”而對“真實生活任務(real-life task)”重視不夠,電子郵件寫作教學真實性匱乏。因此,本研究設立問題如下:真實性本質是什么?電子郵件寫作任務等真實性如何實現(xiàn)?任務設計中的真實性對教學的啟示是什么?
朗文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指出真實性是指語言材料具有自然言語或自然書面語特征的程度,選自報紙、雜志的文章和錄制一般電臺或電視節(jié)目等自然語篇是真實材料。真實性具有“真”的特征:是真的而非假的,是原創(chuàng)的而非拷貝的,是現(xiàn)實生活而非教材內容。教學活動中的真實性往往涵蓋語言真實、文化真實和功能真實這三個領域。
教學中選用的語言樣本和本族語者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相似度越高,語言越真實。
自然交際環(huán)境中運用的語言,或是非語言學習的材料,如宣傳冊、廣告郵件和維基百科都是語言真實的材料。語言的真實性具有局限性,在語言教室里不總是存在著這種真實性。尤其是對于初學者來說,這些可利用的“自然”材料有限,教師和學生更多地使用如教科書、語言學習者的網站以及語言博客等經過編選的材料,改編過的材料在語言真實性方面不如未經改編的材料。
這種真實性也可以稱作“來源真實”,當教材或教學任務屬于目標語文化時被認為是文化真實。一般而言,外語教材由于參照了英美國家的生活習俗被認為是文化真實。在有些情況下,與文化有關的素材可能是兼?zhèn)湔Z言真實和文化真實,比如當學生“讀”到一張倫敦地鐵分布圖,它在文化層面屬于目標文化,也不是專為教學改編的語言材料,具備語言真實。但有時上述兩類真實性不一定同時存在,如專為語言學習者寫的Robin Hood的故事,則可以看做是文化真實而非語言真實的例子。
功能真實性來自于某一領域內連貫的、有意義的、有目的和最常見的文化活動。即便是語言真實的教材,在語言教室里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文本的習慣用法。如一則天氣預報,常用的功能是告訴人們穿什么衣服,如何計劃周末活動,或者成為大家寒暄聊天的話題,這些都是正常反應。在語言教室里,天氣預報可以用來學習與天氣有關的詞匯或者表達預測的語法結構。因此,天氣預報可能是語言上絕對真實的,帶來的是文化真實性特征,但是如果僅僅作為語言資源,學生對它的真實性的感覺就會大大降低。如果讓學生結合天氣預報,策劃班級周末集體郊游活動,則實現(xiàn)了真實文本的功能真實性。
“任務”作為一種有明確教學目的的活動,一般具備以下特征:學習者活動計劃;以意義為焦點;真實世界的語言使用過程,包含選擇、分類、分析和評價等過程;重點在于培養(yǎng)聽說讀寫技能;有明確的交際目的(Ellis 2003)。教學任務通常分為兩大類型:學習性任務(pedagogic tasks)、真實生活任務(real-life tasks)(D.Nunan 2000)。前者是指學習語言知識的活動,追求語言形式正確的語法練習、句型操練等,后者是指在日常真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活動。
隨著任務型教學研究的深入,學者們開始更多地關注真實生活任務。真實性是教學任務的基本要素,是引導學習者參與教學活動的關鍵。語言學習離不開真實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用語言做事的機會,提供體驗和驗證假設的機會,增加學習者接觸真實語言的動機和使用語言的需求和愿望(Mishan 2005)。Guariento和 Morley認為真實任務具備如下要素:
在交際活動中,學習者首先是作為語言使用者,將焦點放在言語意義和信息傳遞上,有機會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為了實現(xiàn)某一交際目標而完成自然交互活動。
在需求分析的框架內,Long和Crookes提出教學任務必須與現(xiàn)實世界中的目標任務相關,例如買機票、租房子、打電話等,讓學習者感受到語言學習的實用性。
Breen(1985)認為最真實的教學活動就是挖掘語言課堂環(huán)境潛在的真實性,如學習任務、學習材料、學習者未來崗位需求、學習者興趣以及教室里參與者的言行等,都能為交際提供足夠的真實性,引發(fā)學習者間的交互活動。
根據Widdowson(1996)對于文本真實性的闡述,文本真實性涵蓋來源于目標語國家的“真實材料”和能夠激發(fā)人本互動的“學習者真實”特點,因此,真實任務必須使學習者對任務的主題和目的感興趣,或通過向學習者解釋關聯(lián)性使任務真實化,也可以讓學習者參與任務的設計與選擇。
顧曰國(1998:66)曾以學游泳為例,提出我們學游泳是閱讀有關游泳的書籍,還是在游泳池或江河里邊實踐邊領會?答案眾人皆知。同樣,在語言教學中,學生也應像學游泳那樣,充分接觸真實的語言材料,參與真實的語言交流活動。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和目標語言使用者一樣接觸真實材料或進行真實交流的機會并不多,只有課堂教學是習得目標語言的主要途徑。而Doyle(1983)指出,任務可以引領學習者努力的方向。因此,商務電子郵件寫作教學中應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任務的真實性。
“需求分析”由Hutchinson和Waters等西方學者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強調通過內省、訪談、觀察和問卷等手段獲取有關學習者的主觀需求和客觀需求,往往被視為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的有機結合。了解學習者在目標情景中有效使用語言應該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學習者的初始水平、預期應達到的客觀目標等信息,從而為教學大綱的制定、課程體系的構建、教材的編寫以及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選擇提供事實依據。在外語教學領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醫(yī)生給病人開處方前的診斷(Long 2005),它使得語言課程與不同國家、不同水平以及不同目標群體學生的需求相適應成為可能,是外語課程設計和實施教學的基礎步驟,在外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Nunan(1988)把分析學習者的需求和學習目的看成是課程計劃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一系列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商務電子郵件寫作課程的“需求分析”應該圍繞學習者市場需求、未來崗位技能需求來確立課程的主要目標。如,可收集真實生活中的商務電子郵件,并對其中常見的寫作任務類型、語步結構進行整理分析。
商務電子郵件寫作的每一主題章節(jié)都有專為學習者設計的寫作任務,執(zhí)行任務過程中首先接觸目標語范文。范文是選自真實商務交往中典型的電子郵件而非為語言學習而改編過的材料,實現(xiàn)了語言的真實性。學習者通過觀察,獲知目標語文化中的形式和功能間的語用關系。
導入任務是任務型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寫作課上,分析范文是導入任務的技巧之一,學習者對范文感興趣,他們就會集中注意力弄明白范文的內容,開始關注傳達意義的形式和方式。通過分析話語、文本、修辭以及文本的語言特征來強調形式和功能的關系,為接下來的寫作任務提供可以模擬的框架。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展現(xiàn)模板、講解語法知識點和教師搭腳手架等在促進學習者對目標語語言形式的感知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選擇范文時,應當注重文章的多樣性,因為交際目的和交際對象不同,電子郵件的寫作風格、語調、語體等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學習者通過學習范文,能夠了解語言是如何隨著交際者社會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的。下面兩篇典型的范文(Sachiko Yasuda 2011)為同一人所寫,交際目的(預約)相同,但收件人不同,一封是寫給客戶,另一封是寫給朋友。如下所示(見表1、表 2):
表1
表2
任務型教學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即是教學任務階段。分析上述郵件的三個功能變量,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所傳遞的信息以及寫郵件的原因。在人際功能層面,學生的注意力應該放在探尋作者和讀者的關系上,比如:書面交流中的參與者都是誰,他們的角色是什么,作者身份如何從表達方式上體現(xiàn)出來,讀者如何理解作者的修辭、語言特征。在語篇功能層面,向學習者介紹寫作過程中傳遞信息的方式,表示過渡和銜接的常用詞匯和句法表達,導入主題以及郵件開頭和結尾的常用表達。教學活動中,先是小組討論,然后班級討論。這個階段最關鍵的是任務,是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公式化的語類特征,典型的表達方式,并進行知識擴展應用。語言知識點的教學能夠鼓勵學生有意識地聚焦在功能目標和語言資源的關系上,并在學習語類知識的同時發(fā)展語言能力。如在表達祝賀的郵件中常用的句干和表達形式有:Congratulations on...,I am pleased to hear...,You deserve...,I’m proud of...組織學生通過同伴或小組形式進行寫作練習,學習修辭手段,增強語言意識的活動是教學任務階段的重要內容。
為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語境,上述任務是撰寫兩篇收件人不同但交際目的相同的簡短郵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思索作者和收件人之間的關系、寫郵件的目的,并依此來確定郵件的正式程度。比如:給老師發(fā)一封請求郵件,請他為你出國學習寫一封推薦信;給好朋友寫一封請求郵件,讓他為你在亞馬遜上買一本書。然后學生之間互相交換完成的郵件,并在課上分析其中運用的語言形式。這樣的教學任務旨在引導學生重視在一定的語境中語言運用的得體性。
商務語類的一個主要功能是使學生以社會人身份進入商務世界里,其目的也是通過真實任務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以發(fā)展語言能力、培養(yǎng)真實商務世界里所需要的技能(如,團隊合作技能、商務環(huán)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能力及商務溝通能力)。在模擬的商務語境中,學習者承擔各種角色,如市場調研員、公司職員、業(yè)務員、采購商、消費者等,運用商務交際策略,與商務合作伙伴通過郵件進行交流。需注意,寫作時應始終把讀者放在心中,注意語言簡練、表達貼切、傳達信息直截了當、能快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因此,教學任務之后的“目標任務”環(huán)節(jié),可要求學生針對一定的語境、特定的目的寫一封郵件作為課外作業(yè)。如:你打算趁暑假去美國旅游,但是你的資金不夠,不得不來一場便宜的旅行,請給中國旅行社寫一封郵件,詢問到達目的地的便宜的旅行套餐。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就如同發(fā)生在生活中的真實事件一樣,加之電子郵件字數(shù)不受限制,因此,學生可以自由選用修辭、句法和詞語,隨意表達思想。也可以校園生活為例,如:收到學校后勤處致新生的一封郵件,要求回封郵件。原郵件如下:歡迎來到ABC大學,也許你認為學校在某些方面需要改善,比如學校設施、餐廳、書店等。請表明你的請求,至少寫兩點??傊?,在設置每一個目標任務時,創(chuàng)設教室之外的不同的目標讀者形象,便于學生經歷各種交際語境。目標任務有非常正式和不太正式的郵件寫作,讓他們明白寫作語境決定選用的修辭手段。
在商務電子郵件寫作教學中實現(xiàn)任務的真實性,有助于學習者看到課堂學習和生活應用之間的相關性。模仿在校外環(huán)境中生活的任務,使寫作練習情景化,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動機和策略行為(Seth A.Parson、Allison E.Ward 2014)。在執(zhí)行真實任務的過程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商務專業(yè)詞匯的意識和理解,并在體驗中創(chuàng)造意義。同時,真實性任務需要同伴配合,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合作能力。
任務的有效性依賴于教師,融專業(yè)知識于寫作任務之中來設計真實性任務,要比傳統(tǒng)的依賴教材或講義的寫作課難,因為真實性任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策劃來設計和實施。比如,需要從較多的文本中選擇適合學生水平、適合教學環(huán)境的范文,對范文中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解釋,對學習能力有差異的學生分別給予指導和幫助,搜集解決任務所需要的資源。同時,真實性任務要比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的學習性任務靈活,多種活動可以同時進行,需要為學習者搭建知識框架,真實性任務要求教師準備充分、思維敏捷,靈活應對執(zhí)行任務過程中的突發(fā)情況(Fairbanks et al.2010)。因此,對教師來說更具挑戰(zhàn)性。和其他形式的寫作相比,商務電子郵件發(fā)生在獨特的社會活動之中,其內容與讀者都比較明確,因此,功能目標容易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