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學維
新生兒敗血癥(neonatal septicemia)主要是指病原體侵入新生兒血液循環(huán)中,在血液循環(huán)內(nèi)快速繁殖而生成的能夠引起新生兒全身炎癥反應(yīng)的一種疾病類型[1-3]。近幾年,新生兒敗血癥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均比較高,是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感染類型,嚴重影響新生兒身體健康和正常發(fā)育[4]。新生兒敗血癥臨床特征不明顯,早期診斷一般利用血培養(yǎng)的方式進行病情判斷,但是這種檢測方法需要采集新生兒大量血液、而且培養(yǎng)時間較長,很難準確的判斷新生兒早期敗血癥[1]。近年來,血液分子標志物被應(yīng)用于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尤其是CD64、PCT、hs-CRP聯(lián)合檢測能夠有效提高新生兒敗血癥的診斷準確率。本院為了進一步分析CD64、PCT、hs-CRP聯(lián)合檢測對新生兒敗血癥診斷的臨床意義,特選擇140例患兒進行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兒敗血癥患兒作為觀察組,選擇同一時期70例非感染患兒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入選標準:所有患兒均符合敗血癥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所有患兒均取得家屬同意;排除標準:有先天性心臟病、消化畸形及遺傳性代謝病患兒,有嚴重的肝腎疾病等。觀察組患兒中男24例,女36例;胎齡35~42周,平均(38.23±0.59)周;日齡1~15 d,平均(6.15±3.06)d;出生體重790~4250 g,平均(2560.23±23.06)g;對照組患兒中男40例,女30例;胎齡32~42周,平均(37.55±1.59)周;日齡1~16 d,平均(6.36±2.98)d;出生體重800~4272 g,平均(2556.07±20.36)g。兩組性別、年齡、病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CD64、hs-CRP及PCT檢測:患兒入院后6 h內(nèi)進行血培養(yǎng)及hs-CRP、CD64檢測,分別利用電光化學發(fā)光免疫測定法、免疫比濁法、流式細胞技術(shù)檢測患兒PCT、hs-CRP、CD64三項指標?;純喝朐汉? h采集患兒2 mL肘靜脈血液,然后將血液放入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內(nèi),并離心5 min,1500 r/min,收集血清放置于醫(yī)用冰箱內(nèi)準備測量。血清PCT檢測采用PCT原裝試劑盒、定標液及質(zhì)控液,檢測儀器采用AU2700全自動生化儀進行檢測;hs-CRP檢測設(shè)備和試劑均購自美國BECKMAN公司,均嚴格按照相應(yīng)說明書行常規(guī)操作。CD64檢測首先采集1 mL的血液樣本,將其放置入含肝素的25 U/mL的抗凝管中,4 h內(nèi)進行檢測。檢測時利用流式細胞分析儀上機檢測,而且要使用統(tǒng)一電壓,檢測過程中每個樣本計數(shù)10 000個細胞,測定中性粒細胞CD64水平。1周后選擇觀察組患兒中經(jīng)過治療后病情好轉(zhuǎn)的患兒作為恢復組,并對恢復組的患兒再次檢測其CD64、hs-CRP及PCT三項指標。
1.3 質(zhì)量評估和觀察內(nèi)容 所有患兒的檢測結(jié)果均采用Higgns等的質(zhì)量評價標準進行評估[5]。觀察組采用CD64、hs-CRP方法進行聯(lián)合檢測,對照組患兒采用CD64或者PCT單獨檢測,檢測結(jié)果作為判斷金標準。記錄比較不同檢測方法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約登指數(shù)。在檢測過程中注意觀察、記錄患兒的CD64、hs-CRP及PCT三項指標在各個階段的水平變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確定PCT、hs-CRP與嗜中性粒細胞CD64的最佳截斷值,并分別計算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約登指數(shù),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患兒病因及病原學分析 觀察者患兒母親有生殖泌尿道感染、羊水污染、孕晚期發(fā)熱、胎膜早破等明確感染史的占42%。醫(yī)源性感染占29%,比如中心靜脈置管、氣管插管機械通氣>3 d等;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占12.14%,早產(chǎn)兒感染性肺炎占5.14%,其他占7.00%。70例患兒中血培養(yǎng)陽性率占22.86%(16/70),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占43.8%(7/16),無乳鏈球菌占25.0%(4/16),肺炎克雷伯菌占25.0%(4/16),表皮葡萄球菌占12.5%(2/16),人葡萄球菌占12.5%(2/16),其他類型菌占6.3%(1/16)。
2.2 三組CD64、hs-CRP及PCT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有30例患兒病情好轉(zhuǎn)。觀察組CD64水平是對照組的2.27倍,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CT水平是對照組的8.19倍,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hs-CRP水平是對照組的4.54倍,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恢復組CD64、hs-CRP及PCT水平均低于觀察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恢復組與對照組CD64、hs-CRP及PCT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CD64、hs-CRP及PCT水平比較(s)
表1 三組CD64、hs-CRP及PCT水平比較(s)
注:觀察組數(shù)據(jù)為治療前;*與觀察組比較,P<0.05
?
2.3 CD64、hs-CRP及 PCT診 斷 價 值 分 析 以ROC確定三項指標的最佳診斷值,CD64的最佳截斷值為4016 h,/cell;健康體檢者PCT最佳截斷值為≥0.5 ng/mL;hs-CRP截斷值為≥10 mg/L,正常參考值范圍為0~10 mg/L。聯(lián)合檢測的特異性、敏感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以及約登指數(shù)均明顯高于單獨或PCT聯(lián)合hs-CRP檢測效果,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指標診斷價值 %
新生兒敗血癥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幾年發(fā)病率比較高,引起臨床特別重視。這種病發(fā)病比較隱匿、病情進展速度比較快,并且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這些都給臨床診斷帶來較大的困難,所以早期診斷敗血癥具有重要的價值[6-8]。過去臨床上一般采用血培養(yǎng)方式診斷新生兒敗血癥,但是這種檢測方法需要采集新生兒大量血液,而且血液培養(yǎng)所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診斷準確率難以把控。目前。臨床上仍然沒有一種特異性、敏感性較高的早期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檢測指標,這給敗血癥的臨床診斷帶來較大困難[9]。臨床為了減少新生兒發(fā)生嚴重的感染和并發(fā)癥,一般使用大量的額光普類抗生素,導致大量耐藥菌的產(chǎn)生,給敗血癥的治療帶來較大的困難,所以,臨床上一定要做好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診斷,以便進行早期治療,提高患兒預后生活質(zhì)量[10]。
CD64細胞是一種機體抗感染細胞,正常情況下CD64表達量比較少,但是一旦被細菌感染,其表達量就會大大增加,這種情況能夠促進細胞內(nèi)各種生物機制的生長,以便能夠達到抗菌效果。Streimish等[5]的研究顯示CD64檢測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其敏感性、特異性比較高,可以達到91%、93%左右,提示CD64在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價值。本次研究中觀察組CD64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CD64能夠作為敗血癥的一個敏感標志物。
PCT是一種糖蛋白,它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正常情況下,PCT的降解一般是由甲狀腺素細胞封閉[11-12],穩(wěn)定性比較高,一旦受到外界炎癥反應(yīng)的刺激,肝組織內(nèi)的特定細胞會通過炎性因子降解PCT[13-14]。在新生兒敗血癥中,PCT在新生兒敗血癥感染的急性期和恢復期均有較為明顯的特性變化[1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PCT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及恢復組,提示PCT水平的變化和其疾病程度之間的關(guān)系呈現(xiàn)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PCT水平也是新生兒敗血癥的一個特異性指標。hs-CRP在細菌感染狀態(tài)下升高速度比較快,本研究顯示hs-CRP對敗血癥的診斷陽性率比CD64和PCT水平高,而且敏感度和特異度也比較低,這可能與臨床病情變化有關(guān)。CD64、hs-CRP及PCT聯(lián)合檢測,比單項檢測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CD64、hs-CRP和PCT三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相對其他檢測方式各項檢測指標均明顯增高。提示聯(lián)合診斷能夠提高新生兒敗血癥的診斷準確率,能夠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
[1]張靈利.新生兒敗血癥行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yīng)蛋白聯(lián)合檢測的早期診斷價值[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12(24):160-161.
[2]羅俊,陳睿,徐芬,等.血清間α抑制蛋白、嗜中性粒細胞CD64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評價[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2,8(3):273-276.
[3]胡倩,杜瑋,劉曉紅.感染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意義[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4,35(1):46-48.
[4]蔡和平,趙揚,王卓,等.中性粒細胞CD64與C-反應(yīng)蛋白聯(lián)合檢測診斷新生兒敗血癥敏感性和特異性的meta分析[J].世界臨床藥物,2014,35(3):166-171.
[5] Streimish I,Bizzarro M,Northrup V,et al.Neutrophil CD64 as a diagnostic marker in neonatal sepsis[J].Pediatr Infect Dis,2012,31(7):777-781.
[6]廖崇倫.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yīng)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新生兒敗血癥的診斷價值[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3,30(3):218-220.
[7]向雪莉.hs-CRP和PCT在診斷新生兒敗血癥中的應(yīng)用價值[D].昆明:昆明醫(yī)科大學,2012.
[8]李舟,王笑顏.聯(lián)合檢測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yīng)蛋白和白介素-6和白介素-8在新生兒敗血癥中的診斷價值[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2,24(2):215-217.
[9]胡新德,劉寶濤.PCT、hs-CRP和血小板在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的價值及與病情的關(guān)系[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27):56-57.
[10]楊芳,涂芳芳,項文娜,等.CD64指數(shù)和CRP測定對早期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價值對比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29):24-27.
[11] Bhandari V,Wang C,Rinder C,et al.Hematologic profile of sepsis in neonates:neutrophil CD64 as a diagnostic marker[J].Pediatrics,2008,121(1):129-134.
[12] Genel F,Atlihan F,Gulez N,et al.Evaluat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CD64,CD11b and CD62L in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of peripheral bloo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infection[J].World J Pediatr,2012,8(1):72-75.
[13] Dilli D,Oguz S,Dilmen U,et al.Predictive values of neutrophil CD64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J].J Clin Lab Anal,2010,24(6):363-370.
[14] Du Y T,Xu R M,Wang Y,et al.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M combined with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ticemia[J].Chin J Obstet Gynecol Pediatr:Electron Ed,2010,6(2):107-109.
[15] Chaaban H,Shin M,Sirya E,et al.Inter-alpha inhibitor protein level in neonates predicts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J].J Pediatr,2010,157(1):757-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