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金翠,田麗欣,藍秋麗,韋 宇 [.廣西科技大學(柳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廣西 柳州 545006;.廣西科技大學護理系,廣西 柳州 545000]
腦卒中是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暫時神經(jīng)功能喪失,經(jīng)搶救醫(yī)院治療后,部分幸存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如偏癱、失語癥,出院后1 ~5 年需要康復治療,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1]。為此,我國在大力扶持腦卒中的社會康復醫(yī)療,利用社區(qū)設施、醫(yī)護資源,對殘疾人提供康復、保健服務,幫助腦卒中后遺癥患者最大限度回歸社會,便利又經(jīng)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2 年3 月~2013 年12 月,我院對本社區(qū)內(nèi)腦卒中后遺癥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腦卒中偏癱患者66 例,其中男32 例,女34 例,年齡46 ~73 歲。初次發(fā)病53 例,第二次發(fā)病13 例。全部病例均經(jīng)過CT、MRI 確診,度過急性期,出院時均處于痙攣康復期,右側偏癱24 例,左側偏癱42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3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運動功能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3 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在患者出院時進行常規(guī)指導和宣教,觀察組采用如下康復護理手段。
1.2.1 制訂康復計劃:患者出院時,社區(qū)醫(yī)師對患者腦卒中性質、部位、肢體功能狀況、言語障礙進行綜合評估,制定康復方案,鼓勵患者到社區(qū)醫(yī)院以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綜合康復訓練。
1.2.2 家庭訪視:患者發(fā)生腦卒中后出院第二天,護士首次到患者家中進行訪視,對患者的功能障礙、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庭環(huán)境設施進行評估,對家屬進行初次指導。護士根據(jù)實際情況,為患者提供家庭環(huán)境改造方案,如廁所安裝增高式坐便器并周圍安裝扶手;為了輪椅方便出入應擴寬門,改臺階為坡道;櫥柜變?yōu)槁涞厥?,安裝壓式水龍頭。護士還要教患者家屬一些簡單護理技術,如各項生命體征的測量,翻身、拍背、刺激排痰及簡單的功能訓練方法,預防壓瘡、尿路感染、墜積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產(chǎn)生[2]。
1.2.3 日常生活能力健康宣教:社區(qū)護士在首次訪視之后,2次/月到患者家中,針對實際情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康復訓練,幫助患者早日自己完成進食、穿衣、洗漱、如廁、洗臉等作業(yè)活動,如洗臉時可以讓患者將毛巾套在水龍頭上,使用健側手擰干毛巾并擦臉。如患者訓練后,進食、梳洗仍不能自理,護士指導患者家屬自制簡易自助具,如筷子中間加彈簧,木梳加長把手,紐扣器等。
1.2.4 心理護理:腦卒中患者常因自身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感到悲觀甚至絕望,社區(qū)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及家屬積極調整心態(tài),用一些康復成功的例子鼓勵患者面對現(xiàn)實,主動地進行康復訓練,獲得最大限度康復。
1.2.5 功能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復過程中,護士不僅要對病情進行觀察,而且還有對患者功能恢復進行指導。首先,家庭康復中護士要教會家屬為患者擺合適體位,健側臥位、患側臥位、仰臥位每1 ~2 h 變換一次,達到強化屈肌、伸肌作用,防止出現(xiàn)痙攣模式[3]。病情穩(wěn)定后,護士要指導患者從臥位進入坐位訓練,告知患者及技術要不可操之過急,從抬高床頭30°到端坐,要逐步適應,時間逐漸增加,防止直立性低血壓發(fā)生。
輕癥腦卒中患者或者經(jīng)過一段家庭康復生命體征平穩(wěn)、意識清楚的患者,護士應鼓勵其到社區(qū)康復中心利用康復儀器由護士指導進行功能恢復。站立訓練,從患側下肢的負重開始,患者兩下肢分開,先健肢后患肢,輪換支撐體重,雙手交叉向前伸,護士用膝蓋支撐患者膝部,讓患者髖部伸展,軀干逐步挺起,保持不倒狀態(tài),如此反復進行,達到撤去支撐患者仍能掌握平衡,必要時可采用儀器協(xié)助。
行走訓練,患者及家屬可到社區(qū)康復中心每日1 h 的康復訓練,護士指導患者健側扶欄桿、邁健側腿,再患側腿,實現(xiàn)重心連貫轉移,護士需教會家屬患者行走訓練時的配合方法。此外,護士要對患者進行上下樓梯、拐杖使用、輪椅使用指導。
1.3 評價方法:兩組患者分別于出院時和出院6 個月后由康復人員對其進行日常生活能力ADL 評定:Barthel[4]分級法對患者的進食、洗澡等10 項活動按自理、稍依賴、較大依賴、完全依賴給予打分,總分<5 分為完全依賴,<50 分為較大依賴,>80 分為生活自理,80 ~50 分為稍依賴。
2.1 兩組患者在出院6 個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 評定中,觀察組遠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如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ADL 評分對比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ADL 評分對比
組別 出院時(分) 出院6 個月(分)觀察組44±5 78±12對照組 45±8 57±9 P 值 >0.05 <0.05
2.2 觀察組6 個月后有26 例生活基本自理( >50 分),占78.8%,其中8 例重返工作崗位;對照組6 個月后僅有10 例生活基本自理,占30.3%,沒有患者返回工作崗位。
腦卒中患者經(jīng)搶救度過危險期后,因經(jīng)濟、治療條件影響,大多回家進行后續(xù)康復,倘若沒有正確的康復指導及合理的家庭護理,就會造成患者恢復期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錯失康復時機[5]。因此,社區(qū)醫(yī)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尤為重要,護士通過隨訪、康復訓練、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給患者和家屬康復有了正確的引導,鼓勵患者主動到康復中心及家里行有效的功能訓練,可以減少致殘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6]。本例中觀察組6 個月后有78.8%的患者生活基本自理,其中8 例重返工作崗位,為患者爭取最大限度生活自理,幫助患者重返社會,應不斷完善制度并在臨床推廣。
[1] 陳菊香.社區(qū)護理干預對腦血管病致肢體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07,(12):87.
[2] 傅小梅.腦血管病致肢體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社區(qū)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0,2(2):33.
[3] 王乃榮.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功能恢復影響[J].家庭護士,2006,(5):15.
[4] 霍春暖,高麗萍,馬延愛,等.康復理論與技術在腦卒中護理常規(guī)中的實踐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3(31):105.
[5] 周曉娟.連續(xù)康復護理干涉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9):6.
[6] 馬 爽.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6(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