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光 (廣東省中山市三鄉(xiāng)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63)
重癥藥疹傳統(tǒng)意義上包括剝脫性皮炎型藥疹( 紅皮癥型藥疹ED),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 SJS)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藥疹(TEN)。近年來出現一些新型重癥藥疹,例如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藥疹是指藥物進入人體后導致患者皮膚、黏膜的過敏反應,其中重癥藥疹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多表現為全身中毒癥狀、黏膜損害或者多臟器功能衰竭,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1]。筆者對我院收治的58 例重癥患者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以期探尋致敏藥物及治療方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1 年8 月~2013 年8月收治的58 例重癥藥疹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32 例,女26例,年齡7 ~65 歲,平均(36.9±5.4)歲。其中包括多形紅斑型藥疹24 例,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藥疹19 例,超敏反應綜合征15 例。
1.2 方法:記錄分析患者的可疑致敏藥物,治療后藥物起效時間、皮損控制時間及轉歸情況。
1.3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首先停用所有可疑致敏藥物,盡早給予足量糖皮質激素治療。本組58 例患者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每天給予潑尼松60 ~120 mg,等到患者病情穩(wěn)定,觀察期皮損顏色變淡并且無新發(fā)皮疹,體溫逐漸開始下降后適當減量至停藥。與此同時還需要給予抗組胺藥物治療,如果患者發(fā)生感染需要給予抗菌藥物,如果存在并發(fā)癥或者有條件者可以給予蛋白治療,劑量為400 mg/(kg·d),連續(xù)服用5 d 為1 個療程。隨機分組,分別給予單獨應用糖皮質激素和IVIg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
1.4 判定標準:治愈:患者皮疹消退,可遺留色素沉著,全身或者局部臨床自覺癥狀均已經消失;好轉:患者皮疹減輕,病癥停止發(fā)展,全身或者局部自覺癥狀好轉;無效:與治療前相比,上述癥狀均無明顯好轉或者加重。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運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如果P <0.05,則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致病藥物:首次用藥后過敏者24 例,再次用藥后過敏者12 例。過敏藥物組成方面:抗微生物類有23 例(39.7%),生物制品類15 例(25.9%),解熱鎮(zhèn)痛類12 例(20.7%),抗痛風類5 例(8.67%),抗癲癇類1 例(1.7%),同時用過多種藥物2 例(3.4%)。
2.2 療效:30 例患者應用了IVIg 聯(lián)合糖皮質治療,治愈22例,好轉6 例,無效2 例,總有效率為93.3%,28 例患者應用了糖皮質激素治療,治愈9 例,好轉12 例,無效7 例,總有效率75.0%。起效時間和皮損控制時間:見表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1 單用糖皮質激素和IVIg 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療效比較
表1 單用糖皮質激素和IVIg 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療效比較
組別 例數 起效時間(d) 皮損控制時間(d)糖皮質激素30 5.63±1.72 7.32±3.21 IVIg 聯(lián)合糖皮質28 4.37±1.54 5.87±2.92
重癥藥疹是一種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臨床表象危重,常常由于繼發(fā)嚴重感染、水電解質紊亂,肝腎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本組研究中,重癥藥疹的致敏藥物中第一位為抗生素,這和李慎秋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2]。原因可能在于近年來臨床應用抗生素過度有關,提示臨床醫(yī)生用藥時必須嚴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同時高度重視交叉過敏的問題。生物制劑占據第二位因素,這和近年來我國逐漸興起的寵物熱不無關系。除此之外,再次用藥后過敏者12 例,同時用過多種藥物2例,提示臨床治療中,應當仔細詢問病史,醫(yī)護人員應詳細了解藥物的化學結構,防止出現交叉過敏的發(fā)生,在治療中謹慎選取系統(tǒng)用藥的種類。
治療方法上,現階段臨床主要以糖皮質激素和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為主,其他還有免疫抑制劑的使用以及血漿置換療法,應用時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種進行單一治療,也可以采用聯(lián)合治療方案。糖皮質激素能夠起到抗過敏、抗休克以及抗?jié)B出等多種功能,因而臨床應及早、足量、短程使用[3]。但是應用過程中極易導致繼發(fā)性高血壓或者高血糖、繼發(fā)感染、水電解質失衡等問題,且多見于老年組患者,足量應用糖皮質激素與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需要盡可能降低用量之間就出現了矛盾。這種情況下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就成為臨床治療的一個關鍵途徑。本組治療中,聯(lián)合用藥組在起效時間和皮損控制時間均優(yōu)于單獨用藥組,證實了其有效性。丙種球蛋白沖擊有中和抗原和抑制FC 受體的作用,對于細胞因子炎性介質的形成及釋放也能夠起到一定抑制,所以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激素聯(lián)合丙種球蛋白沖擊應當成為臨床治療重癥藥疹的重要措施。
[1] 馬靜霖.重癥藥疹48 例臨床分析[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9,30(8):638.
[2] 李慎秋,曾招林.重癥藥疹62 例臨床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9,38(2):86.
[3] 鄧新華,李春紅,熊清華.23 例重癥藥疹的臨床分析及治療[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0,17(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