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英國學生瀕臨崩潰
14歲的羅西是50名參加教學實驗的學生之一,她將平時的教學環(huán)境稱為“英國派”,將實驗課稱為“中國派”。她告訴英國“Newsbeat”網(wǎng)站:“這絕對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按照中國的做法,你要特別早起床,很晚離校。”
5名來自中國不同地區(qū)的老師,在國內(nèi)時都在國際學校任教,并用英文授課。其中有人曾在英國的學校教書,熟悉英國式的鼓勵教育,但按照節(jié)目組的要求,他們使用了傳統(tǒng)和主流的中國教法。
剛開始時情況不錯。英國學生領到了中國式的校服,雖然這不是他們喜歡的服裝類型,但至少他們覺得新鮮,盡管肥大的褲子“像降落傘一樣”。早操也算得上成功,雖然跟不上領操老師的動作,但至少學生們面帶笑容,覺得很有趣。
“我們伸胳膊伸腿的,有點像伴著古典音樂做健美操?!币晃粚W生在接受英國《衛(wèi)報》采訪時表示。報道指出,學生不能整齊劃一地做操,是因為“樂感不夠,但是幽默感十足”。羅西表示:“我知道中國人經(jīng)常排著隊做許多事情,就像在軍隊里一樣,但是我們不習慣這么做?!?/p>
在正式上課前,中國老師楊君將孔子的名言翻譯成英文,希望給英國學生灌輸中國式的價值觀:努力學習、不浪費他人的時間、謙虛自強……然而,當她要求學生領會這些“高深的中國哲學”時,學生蘇菲脫口而出:“我都不知道‘謙虛這個單詞是什么意思。”
中國老師開設的課程包括中文、生物、化學、物理、英語和體育。
上課的時間表還是和之前一樣,但羅西的教室里增加了20名學生,達到了50人?!爸袊蠋焸兪窒铝羟?,并不像我們想象中那么嚴格,不過和英國派的老師相比,他們?nèi)运闶菄缼熈恕!绷_西感慨道。
然而進入課堂后,狀況急轉(zhuǎn)直下。在物理課和數(shù)學課上,中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定理,讓學生記筆記。上課不能說話、課程聽不明白、每天長時間學習,這些“全新的體驗”讓英國學生崩潰,第一天下午就有人表示好累,想要回家。
羅西說:“到了第二周,我覺得自己已經(jīng)受夠了。不過總共只有一個月,我覺得自己能忍過去,但是真的好艱難?!彼芨吲d這個月終于過去了,學校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
“我不喜歡他們教理科的方式。我們尋求幫助,通常不會成功,上課就是一直講,直到下課。我們并不覺得自己是在學知識,因為老師講的一切書本上都有?!绷_西抱怨道。
甚至體育課都讓英國學生崩潰。第一節(jié)體育課,50名學生嘗試了中國學生體育達標式的中長跑訓練,一半的學生沒有及格。兩名女生表示,和英國的體育課相比,中國式的體育課簡直是在玩命。喬跑到最后一圈的時候,已經(jīng)是孤軍奮戰(zhàn),同學們都在旁邊給他加油打氣。跑完之后,他心情低落,感到十分丟臉。
這時,英國體育老師霍格走過去安慰他:“雖然你在體育方面不在行,但我相信你一定有比別人表現(xiàn)突出的地方。就像今天跑得最快的學生,他們在別的學科可能就不如你。”
霍格表示,“中國派”將學生放在比拼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將自己和別人比較,進而產(chǎn)生壓力。而英國的教育方式通常是鼓勵,只要他們戰(zhàn)勝自己就可以了。喬事后表示:“中國學校里,競爭一定激烈得多,如果你墊底了,你就會被看成沒有能力的人?!闭f著,他忍不住抽泣了兩聲。
羅西也認為:“中英教育最大的不同是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值,中國老師認為我們不夠優(yōu)秀,我們必須適應。”
中國老師幾乎被逼瘋
一個月的時間里,中國老師的受挫感不輸英國學生。
中國老師表示,自己被英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驚呆了,他們在教室里隨意聊天、吃東西、化妝、互丟紙飛機。一名女生在上課時滿面淚花地跑出教室,把老師楊君嚇了一跳,一問才知,原來,她的偶像、英國超人氣樂隊OneDirection的成員ZaynMalik退隊了。楊君說,這樣的情緒化,她實在理解不了。
楊君說:“在中國,我們不需要有管理課堂秩序的技巧,因為人人都會自律,家庭和社會都教學生要尊師重教?!?/p>
而當中國老師大喊“不許說話”“聽我說”“開動你的腦子”時,英國學生只會變得更加叛逆。
來自中國的老師李愛云看著學生們上晚自習,本來希望他們認真安靜地做作業(yè),卻發(fā)現(xiàn)他們干什么的都有。“我必須控制自己,不然就會發(fā)瘋?!崩類墼普f,“只有一半的學生在努力聽我安排,剩下的一半,天知道他們在干什么?!?/p>
懲罰似乎是無效的。楊君要求和老師頂嘴的蘇菲坐到角落里去,這樣的懲罰通常會讓中國學生愧疚、尷尬,蘇菲卻覺得十分好玩。“老師越是嚴厲,我就越想搗亂。”她說,“我喜歡越界和闖禍的時候腎上腺素上升的感覺,非常刺激?!?/p>
羅西承認,攝像機的存在助漲了叛逆。“中國老師剛來的時候,我們覺得可以搗搗亂,攝像機的存在幫了倒忙,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酷,我們更想把事情弄糟?!彼f。
除了課堂紀律,教學進度讓負責數(shù)學的鄒老師非常無奈。他發(fā)現(xiàn)英國學生不肯記公式。他用在中國的節(jié)奏講課,英國學生跟不上,一些人干脆放棄了。
“他們的水平比中國學生低很多?!编u老師表示。BBC認為,那是因為中國的同齡人每周花11個小時去學數(shù)學,這在英國學生看來是難以想象的。
“我們以前從沒學過三角函數(shù),他用15分鐘就講完了?!币幻谡n后說,就連班里成績最好的學生也跟不上。所以,他們在課后找原來的數(shù)學老師幫忙,這名老師表示,他打算用一周來講解三角函數(shù)。
不過也有少數(shù)學生表示,中國的教學方式真的讓他們學到了知識。羅西說:“以前我也知道教育重要,這一個月的生活更讓我加深了這種意識。”
紀錄片引發(fā)中英熱議
博航特并非一所糟糕的學校。去年,它被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評為年度學校。英國教育部門調(diào)查員給它的打分,每一項都是優(yōu)秀。它也是英國第一所開設中文課的公立學校。
該校校長史端喬表示,發(fā)起這次試驗的初衷是,中國學生將成為英國學生今后求職的有力競爭對手,他希望借這個機會搞清,是什么讓中國學生表現(xiàn)突出,以及這種方法能否被移植到英國的教育中。
如今,這部反映中英教育差異的紀錄片只播出了上集,就在兩國引起熱議。
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這個實驗反映出,英國的教育體系鼓勵學生跳出思維定式,去冒險、去問問題,并且挑戰(zhàn)成見。
在BBC的紀錄片中,有英國學生提出:“中國老師的教學方法的確有效,但我并不覺得學到了很多。”《每日電訊》報指出,“有效”是因為學生在學校待了足夠長的時間,英國的教育走在正確的軌道上。至于混亂的課堂,多家英媒表示,教室里有點兒小混亂并不是壞事。
但也有英國媒體反思稱,英國孩子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的教育,但努力學習正是老一輩英國人成長過程中所習慣的學習方式——不是那么有趣,但有充足的信息量。
英國《快報》稱:“中國學生和英國學生在學業(yè)表現(xiàn)和學習態(tài)度上的巨大鴻溝,應該促使英國人思考,是不是對年輕一代過于寬容了。我們總是自欺欺人地認為,讓孩子們‘做自己,他們就會成為有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但他們不會?!?/p>
紀錄片播出后,“中國式教學在英國”一度登上中國社交網(wǎng)絡的熱搜榜。有網(wǎng)友表示,片中展示的中國式教育“十分熟悉和親切”,但中國教育正在向西方的因材施教和理解性教學靠攏。
也有人認為,中國的“填鴨式教育”的確存在弊端,只關注分數(shù),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無論中英正反方的觀點如何博弈,僅僅根據(jù)這部紀錄片就得出中英教育孰優(yōu)孰劣的結(jié)論,并不客觀。
中國教師李愛云表示,影片呈現(xiàn)的課堂缺乏紀律的片段,是“從最初最亂的狀況里挑了最糟糕的”?!斑@些不是教學的全貌?!崩類墼普f,“英國孩子非??蓯郏凶约旱膬?yōu)勢。一個月的相處,師生之間其實建立了很好的關系。”
一位在耶路撒冷國際學校教歷史的英國教師觀看了紀錄片后撰文稱:“沒有哪種教學方法是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的,任何國家的獨特教學方法都是歷史、時間和文化沉淀的結(jié)果,同時反映出該社會的價值觀,BBC的紀錄片再次證明了這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