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華
【摘 要】提問,能夠吸引學習注意力,提升能動情感,推進雙邊活動。有效教學活動需要教師設置典型性、概括性問題,需要開展有的放矢、深入淺出的提問。本文作者在探究初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誤區(qū)的基礎上,簡要論述了提升提問活動效能的方法舉措。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教學;誤區(qū);對策
一、引言
一“問”激起千層浪。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設置和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教育功能學說認為,提問,能夠將學習對象的注意力有效吸引,能夠將學習對象的能動情感有效提升,能夠將教與學之間的雙邊活動有效推進。初中生處在人生發(fā)展的特殊階段,各方面處于成長塑造期,各方面所呈現(xiàn)出來的波動性較大,需要教師采用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糾偏”。提問活動,看似簡單,容易,但如何科學、高效提問,是一個值得深思和研析的話題。同時,在新課改下,提問已成為教師課堂教研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課堂提問的誤區(qū)
一是課堂提問形式較為單一。部分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提問活動實施過程中,經(jīng)常采用“師問生答”的單一形式提問活動,沒有將學生引入到提問活動之中,初中生的數(shù)學探知意識和分析情感,不能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和增強。同時,課堂提問過程沒有互動性,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探究”之間沒有很好的“銜接”,教師提問與學生學習之間分離,降低了提問效果。
二是課堂提問沒有針對性。部分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提問活動中,不能充分發(fā)揮提問所具有的激趣、提神、引導、點撥等功效,未能針對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內容重點、難點、課堂教學目標要求以及教學對象學習實情,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出現(xiàn)提問隨意性、提問膚淺性問題,導致提問效果較差。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學中,部分教師設置提問內容時,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內容作為提問的重點,而沒有針對初中生理解掌握判定定理的實際情況,針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間的差異進行有的放矢的提問,致使初中生不能深刻認知判定定理,混淆判定定理。
三是課堂提問缺乏深刻性。眾所周知,課堂提問具有顯著的深刻性,提問活動實施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參與活動,推進學生實踐、探知進程,解決學習疑難困惑。但部分初中數(shù)學教師提問活動緊緊局限在“提”這一層面,沒有將“提”和“問”進行有效的融合,片面的認為,提問是教師獨有的活動,而沒有將課改標準要求滲透其中,沒有將學生反思提問融入到教師提問活動之中,初中生的反思能力和探析能力未能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
三、解決的對策
一是創(chuàng)新提問的形式,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問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fā)內在情感,吸引學習注意力。教學實踐證明,形式多樣的活動形式,有助于學習情感的增強。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提問活動中,要樹立創(chuàng)新精神,將優(yōu)化提問形式,作為吸引初中生有意注意力的有效手段,針對課堂實際,設置形式多樣的提問形式,增強初中生的學習集中度。如“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中,教師沒有采用直接提問的形式,而是采用操作演示法教學形式,引導初中生動手操作事先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圖形,教師在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根據(jù)操作實踐的步驟,引導初中生逐步圍繞“邊、角、線”等方面進行思考,并向學生提出:“通過操作、探析活動,你能找出平行四邊形具有哪些特點?”,從而使教師所提的問題,能夠引起初中生的注意,深入?yún)⑴c探析。
二是重視提問的內容,展現(xiàn)教材內容精髓。筆者以為,教師提問內容膚淺性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對教材研析不透,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教育學認為,提問,應有的放矢,緊扣教材,便于更好的講授數(shù)學知識,便于更好的探析實踐。這就要求,初中數(shù)學教師提問內容的設置,不能“隨心所欲”,憑經(jīng)驗辦事,而應該緊扣教材內容,特別是教材重點難點以及學生認知易錯點,設置針對性、精確性的提問內容,展現(xiàn)教材內容的精髓要義。如在“菱形的性質定理1.2”知識點教學中,教師抓住該節(jié)課教學目標要求和本節(jié)課教材的重點和學習難點,設置了“根據(jù)菱形的定義結合圖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質”、“觀察右圖,菱形?被對角線分成的四個直角三角形有什么關系?”、“它們的底和高和兩條對角線有什么關系?”提問內容,讓初中生既能夠開展有的放矢的學習探知,又能夠借助于提問內容認知掌握教材的關鍵要義。
三是發(fā)揮提問的功效,促進初中生深入探研。初中數(shù)學教師開展提問活動時,要發(fā)揮提問的促進指引功效,通過設置典型、精當?shù)奶釂杻热?,引導和促進初中生深入的探究數(shù)學知識、解析數(shù)學問題活動,讓提問成為促進初中生深入、有效探研的“助推器”。如案例教學中,教師在引導指導初中生探析案例過程中,通過提問形式,圍繞案例解題要求,逐步向初中生提出:“該問題條件中隱含了哪些數(shù)學關系條件?這些條件關系與解題要求之間存在什么練習?”、“要解決問題要求,需要抓住哪些問題條件關系?”、“你能歸納得出問題的解答策略嗎?”,逐步引導和推進初中生探析案例的進程。
四、結束語
以上是本人結合教研活動以及教學實踐體會,對初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以及解決的策略等方面所做的簡要論述。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深刻認清提問的教學意義,將提問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實現(xiàn)教與學在提問進程中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房正華.如何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有效提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年03期
[2]俞燕云.淺談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年09期
[3]袁成良.新課標下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情境的設置策略[J].新課程(教師);2010年0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大公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