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賞曹之
在我國江蘇省東南部有一個經(jīng)濟文化重鎮(zhèn)——常熟。這里是我國著名的藏書之鄉(xiāng)和中國私家藏書中心地。
常熟又叫虞山、琴川等,這里土壤肥沃,河渠縱橫,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它是吳文化的發(fā)祥地,是太湖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國務(wù)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5000年的可考?xì)v史。宋代以來,常熟就是全國重要的財賦產(chǎn)區(qū)。據(jù)翁同龢《常昭錢漕史略》記載,清代乾隆年間,常熟“歲漕數(shù)十石,幾抵湖北一省”。不僅如此,常熟文化發(fā)達,自古以來,就是人杰地靈的地方。據(jù)《重修常昭合志》記載,古代常熟名人有2937人,其中先賢5人、名宦168人、耆舊664人、文學(xué)家641人、書法家4人、畫家203人、古琴演奏家29人、醫(yī)學(xué)家110人等。常熟的藏書家也很多,不少藏書家是歷代相傳。吳晗《江浙藏書家史略》云:“以江蘇省的藏書家而論,則常熟、金陵、維揚、吳縣四地始終為歷代中心?!睋?jù)葉昌熾《藏書紀(jì)事詩》和徐雁《續(xù)補藏書紀(jì)事詩》等書不完全統(tǒng)計,自五代至現(xiàn)代,全國共有私人藏書家數(shù)千人,其中常熟藏書家占10%。瞿冕良《常熟先哲藏書考略》著錄北宋至近代藏書家280多人,可考藏書樓遺址有180多處[1]。古代常熟著名藏書家詳見表1。
本文重點介紹孫樓、趙用賢、錢世揚、楊儀、錢謙益、毛晉、張海鵬、瞿紹基、孫從添等人的藏書情況。
孫樓,字子虛,號百川,有兀冊庋藏書數(shù)萬卷。葉昌熾《藏書紀(jì)事詩·孫樓》詩云:“一枝一梧狀若兀,以薦長物平不欹。吾樓高廣義取是,衡廿九尺縱半之?!痹娭兄v的就是孫樓的藏書方法。孫樓《兀冊庋記》解釋說:“庋物者,負(fù)壁為依,一枝一梧,于兩端以承片木,狀若兀者,則謂之庋?;颡~于居而多長物者之為也。”孫樓一生搜書、藏書、讀書、校書,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由此可見其藏書書架很有特點,藏書規(guī)模和藏書方法別具一格。他的《博雅堂藏書目》分為經(jīng)、史、諸子、文集、詩集、類書等十八個類目,藏書特點是藏書類目明確清晰,一目了然。梁啟超稱其藏書分類“頗覺秩然?!盵2]
趙用賢,字汝師,號定宇,隆慶五年(1571年)進士,歷仕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職,有《松石齋集》《三吳文獻志》《趙定宇書目》等。其四子趙琦美繼承父志,繼續(xù)藏書,藏書室曰脈望館,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卷二:“建中末,書生何諷嘗買得黃紙古書一卷,讀之卷中得髪,卷規(guī)四寸,如環(huán)無端,何因絕之,斷處兩頭滴水升余。燒之作髪氣。諷嘗言于道者,吁曰:‘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據(jù)仙經(jīng)云: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名曰脈望。”其《脈望館書目》著錄了大量珍貴圖書,其中《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242種是僅次于《敦煌遺書》、居延漢簡、內(nèi)閣大庫檔案的重要圖書,對研究中國古代史、經(jīng)濟史、文化史等具有重要意義。
表1 古代常熟藏書家例表
屈 軼 1769~1835 侃存 侃甫 養(yǎng)一齋 藏書二萬卷孫光祖 梅軒 青玉山房 藏書數(shù)萬卷陳 揆 1780~1825 子準(zhǔn) 稽瑞樓 藏書10萬余卷,有《稽瑞樓書目》翁心存 1791~1862 二銘 邃庵 陔吟山館 藏書數(shù)萬卷顧 湘 翠嵐 蘭江 玲瓏山館 藏書10萬余卷趙宗建 1825~1900 次侯 非昔居士 舊山樓 藏書700多種,有《舊山樓書目》翁同龢 1830~1904 叔平 笙龤 瓶廬 藏書數(shù)萬卷徐北瑋 1867~1940 少逵 虹隱 虹隱樓 藏書數(shù)萬卷丁祖蔭 1871~1930 芝孫 湘素樓 藏書數(shù)萬卷周大輔 左季 鴿峰草堂 藏書數(shù)萬卷龐 泓 復(fù)初 玉泉 步云樓 藏書數(shù)萬卷,有《步云樓書目》趙烈文 1832~1893 惠甫 能靜 天放樓 藏書數(shù)萬卷沈煦孫 1867~1942 兼收金石書畫0萬卷姓名 生卒年 字 號 藏書樓 藏書情況清時代
楊儀,字夢羽,號五川,藏書數(shù)萬卷,藏書處為“萬卷樓”,七檜山房等,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歷任工部主事、兵部郎中、禮部郎中等職。楊儀喜歡抄書,書中常有“七檜山房”“萬卷樓雜詠”等字樣,人稱“楊抄”。其性格高亢,恃才傲物,為地方權(quán)貴嫉恨。御使多次尋釁鬧事,打死其子,楊反遭敗訴,在極端絕望中抑郁而終,外甥莫云卿繼承了他的藏書,葉昌熾《藏書紀(jì)事詩·莫云卿》因有“七檜山房萬卷樓,楊家書籍莫家收”的詩句。莫云卿亦喜校書,其《與友人書》云:“古梅花放時,以磬石置彝鼎器,焚香點茶,開內(nèi)典《素書》讀之,正似共百歲老人捉塵談霞外事?!逼渲救酆?,可見一斑[3]。楊儀藏書特點是喜歡精抄秘籍,尤其是明人抄本。
錢謙益,明末清初的著名學(xué)者,他在文學(xué)、史學(xué)、目錄學(xué)、版本學(xué)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和吳偉業(yè)、龔鼎孳藏書甚豐,并稱“江左三大家”。他先后收購了劉子威、錢功甫、楊儀、趙用賢四位藏書家的藏書,其《絳云樓書目》和《絳云樓題跋》是古代重要的版本目錄學(xué)著作,《絳云樓題跋》匯集了他的260多篇題跋,對不少古籍的內(nèi)容和版本作出了重要評價,對古籍的流傳作出重要貢獻??上牟貢陧樦纹吣辏?650年)毀于一旦。順治七年(1650年)十月的一天,幼女夜半與乳母在樓上嬉戲,剪燭,燭灰落入紙堆中,立即起火,錢謙益于樓下驚起,見火焰沖天,不及撲救,倉皇出走。俄頃,宋槧元抄,與樓俱焚。錢謙益在《有學(xué)集·書宋雕兩漢書后》中寫道:“甲申之亂,古今書史圖籍一大劫也。吾家庚寅之火,江左書史圖籍一小劫也。”可見這次火災(zāi)損失之重。后來,錢謙益把焚后余書全部贈給了族孫錢曾。錢曾認(rèn)真管理,并編制了《讀書敏求記》。這個目錄雖然收書不多,只有634種,但它是錢曾藏書之精華,對清代的版本目錄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毛晉,明末清初著名藏書家。他不惜重金購書,常熟有諺語云:“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書于毛氏?!彼摹凹彻砰w”藏書84 000冊。除了藏書之外,毛晉一生還刻了600多種古籍,為古籍的流傳作出了重要貢獻,毛刻本遍布全國,流傳天下。連地處云南邊陲的麗江土司也不遠千里到常熟購書。毛氏的影宋抄本也很有名,“入門僮仆盡抄書”就是毛氏家中的真實寫照。毛晉刻書有四大特點:一是內(nèi)容自成系列,二是慎選底本;三是重視??惫ぷ?;四是多有題跋,至今《汲古閣書跋》中收有毛晉題跋249篇。另外,毛刻本也有自己的形式特點。毛晉刻書的有利條件很多:一是常熟地區(qū)文化底蘊深厚,常熟隸屬蘇州,中國古代共有文狀元496名,蘇州就有45名,占全國總數(shù)的7.55%;二是藏書眾多,為毛氏刻書提供了大量底本。三是毛氏具有深厚的版本學(xué)功底,使毛晉刻書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四是數(shù)千畝田產(chǎn)是毛晉刻書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以田養(yǎng)書,種田、刻書互補是毛晉刻書的重要經(jīng)驗[4]。
張海鵬,字若云,號子瑜,藏書處為傳望樓,藏書數(shù)萬卷。他不僅重視藏書,而且重視刻書,認(rèn)為刻書是傳播古籍的重要手段。他說:“藏書不如讀書,讀書不如刻書。讀書只以為己,刻書可以澤人。上以壽仇者之精神,下以惠后來之沾溉。視區(qū)區(qū)成就一己之學(xué)者,其道不更廣耶?”他每天起早睡晚,勤奮刻書,先后刻有《學(xué)津討源》《墨海金壺》和《借月山房匯鈔》三大叢書,還刻了千卷大書《太平御覽》,生平主要以刻書為主。張海鵬去世后,其侄張金吾繼續(xù)藏書和刻書,張金吾的藏書處為“愛日精廬”,“愛日精廬”取曾子“愛日以學(xué)”之意,表示要抓緊時間,勤奮學(xué)習(xí),晚年藏書多至104 000卷。其藏書有兩個特點:一是為讀而藏,把讀書當(dāng)做自己的首要任務(wù);二是開放藏書,來者不拒,讓更多的人閱讀藏書。其《愛日精廬藏書志》有三大特點:一是經(jīng)書多;二是金本多;三是宋元刻本多。其藏書、刻書的成就與其妻子季景和的支持密不可分,季氏為其年譜寫序,一針見血指出他的不足,不愧為其“賢內(nèi)助”。后來,其從子張承渙豪奪藏書而去,夫妻二人在郁郁寡歡中死去。張金吾是一位具有開放藏書觀的藏書大家,他認(rèn)為藏書應(yīng)該借人閱讀。
瞿紹基,字蔭堂,藏書處取“重裕后昆”之意名恬裕齋,藏書十萬卷。瞿紹基之子瞿鏞,除了繼續(xù)收藏古書之外,亦喜收藏金石、書畫等,因為藏有鐵琴一張、銅劍一把,因易名其藏書樓為“鐵琴銅劍樓”。在中國近代藏書史上有“北楊南瞿”之說,“北楊”指的是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南瞿”指的就是常熟瞿氏。咸豐初,太平軍攻至蘇州,瞿氏二子瞿秉淵、瞿秉清為保存圖書作出重要貢獻,他們歷經(jīng)千辛萬苦,輾轉(zhuǎn)避難,多次遷徙,終于保全藏書。第四代傳人瞿啟甲最終保存全書,并于光緒二十四年(1899年)印制了藏書目錄。該目著錄圖書1242種,其中宋版161種、金本3種、元本105種。瞿啟甲后人遵照“鬻及借人為不孝”的家訓(xùn),認(rèn)真管理藏書,每年曝書一次。有一次,光緒皇帝曾擬京官和幾萬兩白銀高價借閱圖書,瞿啟甲拿出當(dāng)年乾隆皇帝的詔書,嚴(yán)辭拒絕,只是抄錄了一些副本進呈,后因清朝滅亡而作罷。還選錄了鐵琴銅劍樓善本作為底本,入選張元濟編《四部叢刊》,還輯錄了380多種歷代名人題跋編成《鐵琴銅劍錄題跋集錄》。根據(jù)瞿啟甲生前“書勿散,不能守則歸之公”的遺訓(xùn),解放后,鐵琴銅劍樓將70多種宋元善本捐給中國國家圖書館。瞿氏幾代秉承圖書不隨意借人的理念,圖書不隨意借人,其愛惜如此。
孫從添,字慶增,號石藝,藏書處為“上善堂”。藏書萬卷,其中宋版55種、元版76種、名人抄本72種、影宋抄本72種、校本36種,有《石芝醫(yī)詩》《活人精論》《藏書紀(jì)要》《上善堂書目》等著作,其中《藏書紀(jì)要》是古代藏書理論和方法的重要著作,對購求、鑒別、鈔錄、校讎、裝訂、編目、收藏、曝書等重要問題進行了研究,對于古代藏書的理論建設(shè)具有重要意義,奠定了古代藏書的理論基礎(chǔ),是古代不可多得的藏書理論著作。
綜上所述,常熟眾多藏書家的崛起,已經(jīng)形成自己的特色,徐雁、曹培根等先生已經(jīng)多有研究[5]。例如在藏書內(nèi)容方面,虞山派藏書家重視正經(jīng)和正史;在收藏和利用方面,虞山派藏書家尤重利用;在藏書、刻書方面,虞山派藏書家重視刻書。這些藏書家們有其共性之處:一是常熟的藏書大家們喜愛藏書,世代藏書,代代相傳,三四代甚至更多代;二是他們大多對宋元刻本、古籍抄本和稿本有著共同珍愛,如趙用賢、錢謙益、毛晉;三是古籍藏書致用思想占主導(dǎo)地位,雖愛惜圖書,但藏書家們提供給外人借用、刻書抄書、編目傳布,具有開放的收藏觀,這個尤其難能可貴。如此等等,均有待于我們繼續(xù)研究。
[1] 蔡焜,曹培根.常熟藏書家藏書樓研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34.
[2] 任繼愈.中國藏書樓·孫樓[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2036.
[3] 鄭偉章.文獻家通考·楊儀[M].北京:中華書局,1999:728.
[4] 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xué)·毛晉刻書[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7:288.
[5] 余章瑞.藏書故事·孫從添[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