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唐吉訶德》中的“騎士”唐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在這個人物形象身上,同時存在著喜劇性與悲劇性兩種性格元素,其中喜劇性來自于他對自身及周圍環(huán)境的錯誤認識,悲劇性則來自于他身上原有美德的毀滅和企圖改變現(xiàn)實的幻想。作者在塑造唐吉訶德之時,將理想的美好與現(xiàn)實的殘酷、高尚的動機和落后的手段以一種夸張的形式相結合統(tǒng)一,使人物的構造極具藝術趣味,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本文主要針對唐吉訶德人物形象的雙重性性格進行深刻討論。
關鍵詞:唐吉訶德;塞萬提斯;雙重性;喜??;悲劇
《唐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所創(chuàng)作的一部反騎士小說,其故事發(fā)生在一個騎士早已絕跡多年的時代,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常年沉迷于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一名中世紀騎士,為了實現(xiàn)自己行俠仗義、游走天下的騎士夢想,他拉來了自己的鄰居桑丘·潘沙做仆人,做出了一系列與時代相悖的出格行為,但是卻四處碰壁,最終終于從自己的騎士夢中醒了過來,回到家鄉(xiāng)后死去。唐吉訶德這一人物形象身上同時具有著喜劇性和悲劇性雙重性格,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啟發(fā)人深刻的思考。以下筆者就來深入解讀一下唐吉訶德人物形象的雙重性性格。
1 唐吉訶德的雙重人物原型
《唐吉訶德》的作者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曾經(jīng)寫過一出滑稽短劇《民謠幕間曲》,里面講述了一名又笨又傻的農(nóng)民因幾段民謠而自以為是萬眾敬仰的英雄,因此做出瘋癲的行徑,最后受盡了眾人的嘲笑。這個又笨又傻的農(nóng)民就是唐吉訶德的人物原型之一。唐吉訶德本是一個將近五十歲的普通小鄉(xiāng)紳,有著瘦削的面孔和頎長的身段,家中有一支長矛、一面舊盾和一匹瘦馬,還有一名四十多歲的女管家、一名二十多歲的外甥女及一名幫工,本可維持雖不太富裕但也不算太窮的生活,但是他卻非常沉迷于讀騎士小說和傳奇,整日沉醉在小說故事當中,既不打獵、也不管家,只一心相信小說中的故事都是真實的,這一點正和那個農(nóng)民著迷于民謠相似,并且后來唐吉訶德也因為過于沉迷于騎士小說而做出許多荒唐行徑,他離家遠游去當游俠,妄圖把小說中的內(nèi)容都親自實現(xiàn)一遍,建功立業(yè)成為真正的騎士,最終卻四處碰壁。在行俠途中,唐吉訶德以自己的視角出發(fā),將小說中的東西與現(xiàn)實人物和事物一一對應,例如他將客店看做是城堡、將店主當做堡主、將妓女當做貴婦、將風車當做巨人、將羊群當做軍隊、將罪犯當做被迫害的騎士、將村姑當做公正等等,完完全全沉浸在了自己虛幻的世界當中,從而做出了許多瘋癲可笑的事情。
塞萬提斯還曾經(jīng)寫過另一篇短篇小說《玻璃碩士》,里面講述了一名年輕的大學生中毒之后,異想天開地認為自己是玻璃做的,整日害怕別人撞碎自己,讓人覺得非??尚?;而另一方面,這名大學生在面對別人為恥笑他而特地設下的陷阱之時,卻也顯得非常博學機敏,反而讓想要恥笑他的人鬧出了笑話。這個年輕的大學生就是唐吉訶德的另一個人物原型。在唐吉訶德的三次游俠生涯當中,他總是在瘋癲之中又表現(xiàn)出一種超凡的智慧,正如大學生一般,雖然整日沉醉在超出常理的臆想之中,但當面對他人的作弄之時,卻又每每表現(xiàn)出聰慧睿智的一面。
農(nóng)民與大學生這兩個人物原型,可謂一智一愚,處于對立面上,但是他們卻都有著共同一個特點,那就是對現(xiàn)實理性缺乏客觀的判斷力,一個孤陋寡聞而易于輕信,一個博學多識而異常偏執(zhí),都容易沉迷于自己想象中的虛擬世界,把虛擬世界當做了現(xiàn)實,顛倒了“詞”與“物”的關系。法國人文主義作家、思想家蒙田用一句話概述了這一觀點:愚人過于輕信某種觀念,所以易于盲從;智者過于自得自信,所以固守自己的信念,流于偏執(zhí)。唐吉訶德可謂集愚人與智者的特點于一身,作為愚人的他,過于盲從所謂的騎士小說,而無視真實的現(xiàn)實世界;作為智者的他,則固守著古老的騎士精神,空有理想主義的信念,卻并無回歸現(xiàn)實的理智。再者,發(fā)生在唐吉訶德身上的這一系列故事,在表面看來,無疑是一個令人感到非?;尚Φ南矂」适?;而從另一面看來,唐吉訶德也是一個悲劇的締造者,正是由于他將虛構的小說當做了現(xiàn)實而引發(fā)出了一系列荒唐行徑,才鑄就了他令人恥笑的人生和臨終前的悔不當初。
2 唐吉訶德的喜劇性性格
在小說中看來,唐吉訶德是一個典型的喜劇人物,作者利用一系列帶有喜劇性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他瘋狂的一面。唐吉訶德沉迷于騎士小說,被小說中的騎士精神所感動,決心游俠天下、懲惡揚善、掃蕩人間不平事、重振昔年騎士雄風,于是騎馬提槍,穿著祖先留下的破爛盔甲,離家開始了他的騎士生涯。在他人眼中,唐吉訶德其實就像是一個“神經(jīng)病”,而他的“神經(jīng)病”是來自于他在認知上的錯覺,他將小說中那個與現(xiàn)實截然不同的充滿激情與熱血的世界當成了現(xiàn)實,以為自己也可以像小說中的騎士們一樣行俠仗義建功立業(yè),但是卻沒有意識到那個屬于騎士的中世紀時代早已過去,騎士精神也早已消逝在了時間的長河里,這個世界上早已沒有什么騎士,更不會是他想象中的那個多姿多彩的江湖。所以,他的一系列行為才會遭到人的嘲笑,才會讓人覺得滑稽、可笑,才會充滿喜劇性色彩。例如,唐吉訶德曾經(jīng)把風車當做巨人、把理發(fā)師的銅盆當成魔法師的頭盔、把羊群當做軍隊,這在讀者眼里就是一則笑話,可以引人哈哈大笑。
3 唐吉訶德的悲劇性性格
除了喜劇性以外,唐吉訶德身上同時還具有悲劇性性格。雖然由于唐吉訶德在認識上的錯誤,引起了他游俠過程中種種行動上的失敗,使他成為了眾人眼中的笑柄,受到了大家的嘲笑,然而其本身那種企圖改變現(xiàn)實的動機及身上某些美德的毀滅,同時也令他的喜劇形象上沾染了濃厚的悲劇色彩??梢哉f,在喜劇之外,唐吉訶德又是一個典型的悲劇,他一心一意想要用自己的騎士精神來消滅世間上的邪惡,但是每次最終戰(zhàn)敗的卻都是他自己,甚至有幾次他差點命喪歸西,死于邪惡之手。例如,唐吉訶德曾經(jīng)懷著騎士的激情而救下一群罪犯囚徒,因為他把這些罪犯囚徒當做了被迫害的騎士,但是沒想到卻反被罪犯囚徒們打得鼻青臉腫;再如,他逼迫自己認為的“堡主”——客店店主放了犯了錯的牧童并還給牧童欠下的九個月工資,但是在他走后,牧童卻遭到了店主更加狠毒的吊打。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唐吉訶德總是以為自己幫別人解脫了痛苦,解救了別人,卻最終不是反被他解救的人倒戈相向,就是給別人帶來了更大的不幸。一個人滿腔的熱血和崇高的理想被現(xiàn)實的殘酷一次次所打擊,這怎能不說是一場莫大的悲劇。
4 結語
綜上所述,《唐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通過獨有的藝術形式將故事主人公唐吉訶德所持的矛盾態(tài)度表現(xiàn)得十分透徹,整個小說從結構到語言都非常精辟,非常帶有戲劇性,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了唐吉訶德身上所帶有的喜劇性和悲劇性雙重性格,以及他一智一愚的雙重特點。
參考文獻
[1]何應文. 淺談唐吉訶德人物形象的性格二重性[J]. 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4:85-86.
[2]吳琪. 論《唐吉訶德》人物形象的二重性[J].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08:45-48.
[3]施琦. 淺析唐·吉訶德信念追求的人文內(nèi)涵[J]. 時代文學(雙月版),2007,03:73-74.
[4]李寧梓. 喜劇視野下的理想主義奇觀——堂吉訶德的精神和形象分析[J]. 宜春學院學報,2007,03:90-92.
[5]曾洪偉. 哈羅德·布魯姆論塞萬提斯和《唐吉訶德》——兼談其文本批評實踐的特點和啟示意義[J]. 社會科學論壇,2010,05:133-138.
作者簡介
竇今超(1989-),男,碩士研究生,技術職稱,研究方向:西班牙文學及拉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