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肝炎自身抗體聯合免疫球蛋白檢測對丙肝肝硬化的診斷價值
張琪
目的探究肝炎自身抗體聯合免疫球蛋白檢測在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中的診斷價值。方法180例丙肝患者, 其中106例為肝硬化, 聯合檢測肝病自身抗體和免疫球蛋白來診斷丙肝后肝硬化患者。結果聯合檢測肝病自身抗體和免疫球蛋白來診斷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敏感度為93.4%、特異度為96.7%、準確度為92.4%。結論聯合檢測肝炎自身抗體和免疫球蛋白有利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診斷。
自身抗體;免疫球蛋白;丙型肝炎;肝硬化
現階段, 由慢性丙型病毒(HCV)性肝炎導致的肝硬化和肝癌的病例逐漸增多, 其發(fā)病機制、診斷方法是近年來探討的重點[1]。臨床表現一般較乙型肝炎輕, 多為亞臨床無黃疸型, 常見單項ALT升高, 長期持續(xù)不降或反復波動, 患者ALT和血清膽紅素平均值較低, 黃疸持續(xù)時間較短。肝組織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肝硬化的金標準, 但存在有創(chuàng)、禁忌證、并發(fā)癥、難反復、接受程度低等缺點[2]。本次研究對自身抗體、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檢測, 探究肝組織病理學檢查與聯合檢測在診斷丙肝后肝硬化的一致性, 尋求一種無創(chuàng)、經濟、準確、簡便、快速的診斷丙肝后肝硬化的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 年齡49~81歲, 其中男108例, 女72例, 106例為肝硬化。
1.2 儀器與試劑 抗-HCV抗體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檢測試劑盒為上??迫A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 德國歐蒙的自身抗體試劑, 貝克曼Immage特種蛋白儀的免疫球蛋白。
1.3 方法 采用間接ELISA法檢測HCV抗體[3]。靜脈采血均為4 ml, 分離血清后, -20℃保存并備用[4]。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測定血清自身抗體。同時, 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方法測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肝病相關自身抗體預測丙肝后肝硬化的統(tǒng)計結果 180例患者中, 血清中抗核抗體(ANA)、抗平滑肌抗體(SMA)、抗線粒體抗體(AMA)和抗肝腎微粒體抗體(LKM)至少一項陽性的為89例, 經病理學檢查確診82例。兩者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丙肝相關自身抗體檢測和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n)
2.2 免疫球蛋白預測丙肝后肝硬化的統(tǒng)計結果 依據在診斷肝硬化時的最佳截斷值作為標準, 92例患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存有異常升高(++), 經病理學檢查確診86例,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者比較見表2。
表2 免疫球蛋白檢測結果和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n)
2.3 聯合檢測肝病自身抗體和免疫球蛋白預測丙肝后肝硬化結果 以肝組織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結果見表3。
表3 自身抗體和免疫球蛋白聯合檢測與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
系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主要經血源性傳播。臨床表現有發(fā)熱、消化道癥狀及肝功能異常等。多數患者呈亞臨床型, 慢性化程度較為嚴重, 也可導致暴發(fā)性肝衰竭。多見于與其他病毒合并感染者?,F階段, 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在臨床上不斷上升, 可導致嚴重的肝硬化或肝癌,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5]。早期診斷肝硬化代償期或肝癌可更好的指導臨床治療, 有效降低發(fā)展成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性[6]。尋找有效的實驗室診斷代償期肝硬化是一個熱點問題, 而肝組織學活檢存在許多不足。從HCV感染者體內,實驗室可檢測到多種自身抗體。例如:抗線粒體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肝腎微粒體抗體、抗核抗體等[6]。
免疫球蛋白是機體免疫力的重要組成成分, 具有抗體活性的蛋白質, 抗病毒、抗菌及增強細胞的吞噬作用。而蛋白質合成與代謝的重要場所是肝臟。處于肝硬化時, 不能有效合成蛋白質, 不能有效地清除體內抗原性物質。肝硬化患者肝細胞大量壞死導致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增高, 解毒能力減弱。本次實驗中, 180例慢性丙肝患者中, 免疫球蛋白水平異常升高88例, 其中71例肝硬化組, 17例非肝硬化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合檢測肝病自身抗體和免疫球蛋白來診斷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敏感度為93.4%、特異度為96.7%、準確度為92.4%。
目前為止, 肝硬化診斷金標準是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而患者難于接受此類操作。本文認為聯合檢測肝病相關自身抗體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幫助醫(yī)師評估患者的病情, 且無創(chuàng)傷性、操作簡便、成本低、及時、快速, 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1] 王少敏, 陳杰, 陳早立, 等.丙型肝炎相關自身抗體和血清ASR/ALT比值對丙肝后肝硬化的診斷價值.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 25(14):2357-2359.
[2] 李東明, 杜衛(wèi)杰, 劉樹業(yè), 等.肝病自身抗體聯合免疫球蛋白對丙肝肝硬化的診斷價值.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4(6):767-768.
[3] 加米拉·熱扎克, 李魏, 張朝霞, 等.自身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臨床意義.新疆醫(yī)學, 2011, 41(6):1-4.
[4] 黃加權, 鄭志想, 黃鐵軍, 等.慢性肝病自身抗體的檢測及其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關性.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 35(2):195-198.
[5] 劉寧, 譚立明, 董葉, 等.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體測定的意義.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07, 15(21):2358-2361.
[6] 徐心, 王沂, 顧春剛, 等.血清冷球蛋白定量檢測在丙肝肝硬化診斷中的應用研究.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0, 39(3):349-351,35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44
2014-10-28]
463200 確山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