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娟芬
感恩是一種精神財富,一個擁有感恩之心的人魅力是無窮的,人生是充實美好的。受市場經(jīng)濟與外來文化的沖擊,“感恩”這一悠久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一些人心中日漸淡化。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校園里純潔的學生稚嫩的心田中“感恩”的苗木沒有茁壯成長,甚至個別學生心中“感恩”的種子一直未能萌芽,作為園丁的教師應積極行動,精心培育管理。我們要在學校這塊凈土上為學生編織感恩夢網(wǎng),助其收獲大愛之心。筆者在平時工作中,始終以學生德育為首,深入開展“感恩”教育,助學生重拾感恩之心。筆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基于“示范、交流、體驗”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學生感恩心,現(xiàn)將具體操作策略與諸位分享。
一、示范引領,播撒感恩之種
喜歡“模仿”是小學生最大的認知特點。因此,給學生塑造感恩榜樣,從正面感染、示范、引領學生,讓模范身上的正能量傳遞到他們體內。
教師的一言一行隨時隨地影響著學生,因此,示范首先要從我們老師自身開始,以自己感恩的情懷去播種感恩的種子。我比較注意生活中言談舉止等細節(jié),用實際行動為學生塑造良好榜樣。記得在我剛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有一次我生病住院,幾個學生代表偷偷來到醫(yī)院看望我,竟然還帶來一些水果,我當時激動得眼淚都掉下來了。當時我真誠地向他們說:“你們的到來給老師帶來驚喜,讓我的病都好了一半,感謝大家來看望我,謝謝!”在我出院后,我給全班學生買了禮物作為答謝,并向全體學生道了聲“謝謝!”
每逢教師節(jié),學生們會給我贈送一些花兒或賀卡之類的小禮物以表達他們對我的節(jié)日的祝福,我總會報以親切的微笑和真摯的謝意。到了六一兒童節(jié)我會給學生們送去一些“橡皮、鉛筆、大頭貼”等小禮物以慶祝他們的節(jié)日。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會適時給學生介紹一些自己小時候父母如何關心照顧我的學習、生活,現(xiàn)在我又是怎樣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力圖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和實際行動給他們以啟迪。
教師除了通過自己的行動讓學生懂得要“知恩”,學會“感恩”,還可以利用優(yōu)秀家長、學生標兵等開展示范,給學生以精神上的鼓勵和正面示范引領。
二、身體力行,綻放感恩之花
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庇行袆硬庞畜w驗,體驗后才有感悟,有感悟才會改進行為。因而,我們要豐富感恩教育活動,讓學生身體力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我們開展的感恩系列教育活動豐富多彩,如講“感恩小故事”,搜集“感恩名言”,走近“感恩人物”,了解“動物間的恩情”,跟蹤“媽媽(爸爸)的一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感恩節(jié)”等相關節(jié)日更是讓孩子們施恩、報恩的大好時機。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親身體驗感悟感恩的意義,親自實現(xiàn)感恩行動。在“感恩節(jié)”這一天,我班舉行了一次“感恩在我心”活動,我首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設計活動方案,接著在全班匯報交流,各組紛紛展示交流創(chuàng)意,感恩的對象有媽媽、爸爸、老師、同學等,感恩的方式有親手制作賀卡、寫信、獻花等,我要求所有學生當天就去實現(xiàn)自己的設想。在感恩節(jié)后的第二天,一些接送孩子的家長主動和我交談,告訴我說:“昨天孩子突然變了,晚上還主動為我捶背、洗腳,讓我喜出望外?!薄白蛲砼畠涸诔燥垥r還專門為我唱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感動得我都掉眼淚了?!薄?/p>
三、多元交流,飄溢感恩之香
人的思想感情需要交流,在交流中相互感染、熏陶。通過交流會交換思想,融洽感情,升華靈魂。在平時,我注重創(chuàng)設多元交流平臺,激勵組織學生互動交流。
我首先鼓勵學生交流對象做到多元化,在校園里敢于主動和所有老師進行交談,勇于主動和全校同學之間交流,在家中能夠積極與爸爸、媽媽等家庭成員或親朋好友交流。其次,力爭交流形式多元化,我在教室后面設置了心靈驛站信箱,讓學生將自己需要感恩的人和心里話以書信的形式投入信箱,然后利用班隊會組織學生閱讀分享,互相傾訴交流感情;我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組建了班級QQ群,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在假日利用網(wǎng)絡,互相交流,在QQ群中專門設置了一個“感恩”回音壁欄目,我適時在QQ群中拋出一些有關感恩的話題,引發(fā)學生討論交流;在“家長開放日”,我組織家長與孩子開展親子活動,給孩子和家長提供了親近與交流的機會,之后,我又讓出講臺給家長,邀請幾位家長介紹自己孩子平時在家孝親敬長等報答家長恩情的情況。家校齊心合力,讓孩子心中的感恩情愫更濃。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樂于和同伴交流,我就充分利用這一點發(fā)動學生多元交流,積極將有關感恩方面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和所有人交流。
讓我們懷揣感恩的心做好表率,示范引領,讓孩子實踐體驗,多元交流,感悟提升,讓我們和孩子共同編織好感恩夢網(wǎng),收獲人間大愛。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天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