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艷玲 魏曉康 孫家國
(武夷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隨著社會經(jīng)濟與建筑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建筑垃圾處理問題日益突出。目前,僅城市建筑垃圾的年產(chǎn)量就達1億t左右,已經(jīng)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 ~40%[1]。建筑垃圾主要以廢混凝土、廢磚和廢瓦為主,絕大部分是廢棄混凝土,而且每年都以10%的速度遞增。我國現(xiàn)在處理建筑垃圾主要采用郊外掩埋和河道傾倒2種辦法,一方面侵吞大量農(nóng)業(yè)耕地,影響汛期防洪,另一方面處理費用較高[2]。建筑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是我國城市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
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指采用廢棄混凝土破碎加工而成的再生骨料,部分或者全部的代替天然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由于再生骨料中存在著吸水率大、表面粗糙等一些天然的缺陷,導致再生混凝土的強度和流動性不高[3]。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本試驗在混凝土配制過程中摻入礦渣微粉和高效減水劑,充分利用礦渣微粉活性強、成本低、產(chǎn)量大的特性,可以較好地改善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4]。本次研究根據(jù)等量替代法設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均勻設計法對不同摻量礦渣微粉和再生骨料的混凝土進行試驗,研究不同試驗方案對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找出滿足工程技術(shù)要求的最佳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試驗所使用的水泥是江西省生產(chǎn)的萬年青牌P.O 42.5,其細度為 1.23。
采用武夷山當?shù)氐暮由?,中砂,級配良好?/p>
采用武夷山當?shù)禺a(chǎn)的碎石,表觀密度為2 867 kg/m2,最大公稱粒徑為40 mm,級配良好。碎石的含水率小于0.2%。
廢棄混凝土集料(簡稱RG),是武夷山當?shù)嘏f建筑物上拆下來的廢棄混凝土塊,經(jīng)人工破碎篩分、分級,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粒徑為5~40 mm,級配良好,基本性能見表1。
表1 廢棄混凝土基本性能
礦渣微粉是福建三鋼集團龍海分公司生產(chǎn)的,比表面積為450 m2/kg。
武夷山當?shù)氐淖詠硭?/p>
選用福州君安建材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YS-A型混凝土高效能減水劑,減水率為15%。
根據(jù)《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JGJ55—2011)的要求,按照強度等級C35設計混凝土基準配合比,水膠比為 0.4,坍落度 120 mm,砂率取38%,具體配合比見表2。
表2 混凝土基準配合比 kg/m3
試驗采用廢混凝土等質(zhì)量取代天然粗骨料,取代率分別為0,25%,50%,100%。在廢混凝土取代率試驗的基礎上,摻入礦渣微粉等量取代水泥用量,取代率分別為0,30%,50%,70%。采用均勻設計法制定了16組試驗方案,具體方案見表3。kg/m3
表3 強度等級為C35的再生混凝土試驗配合比
根據(jù)《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2002)(以下簡稱《標準》)的規(guī)定,試塊采用150 mm×150 mm×150 mm標準試模,按照試驗方案制作成16組試塊,分別測試7,28,60 d的抗壓強度和工作性能,每次確定的強度值取3個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故每組按照7,28,60 d的養(yǎng)護齡期分別制作9個試塊,總計144個試塊。
根據(jù)《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0—2002)進行坍落度試驗,測定不同組別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試驗結(jié)果見表4。
表4 再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值 mm
根據(jù)《標準》進行抗壓強度試驗,使用微機控制電液伺服壓力試驗機(HCT306A)進行試驗,以0.5 ~0.8 MPa/s勻速加壓,試驗分 7,28,60 d 共 3次進行,每次試驗3個試塊,抗壓強度結(jié)果取平均值。試驗結(jié)果見表5。
表5 再生骨料混凝土各齡期抗壓強度
以礦渣微粉和廢混凝土摻量為變量,通過測試不同方案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值,得出對再生混凝土流動性的影響規(guī)律,其試驗結(jié)果見圖1。
圖1 礦渣微粉和廢混凝土摻量對坍落度的影響曲線
由圖1可以看出:當?shù)V渣微粉取代率不變時,隨著廢混凝土摻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呈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降低趨勢;當摻入礦渣微粉后,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均有所提高;當廢混凝土取代率不變時,隨著礦渣微粉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研究結(jié)果表明:廢混凝土在破碎過程中產(chǎn)生很多的顆粒棱角,使其具有表面粗糙、孔隙率大和吸水性好的特征[5],進行混凝土拌制時,在水膠比不變的前提下,由于廢混凝土自身要吸收水分,減少了實際用于拌合混凝土的水量,導致混凝土的流動性變差。而礦渣微粉是細微球狀體,其顆粒直徑比水泥細,且表面光滑,可以起到填充水泥顆粒空隙的作用,而且吸水量?。?]。因此,在水泥剛開始水化時,礦渣微粉包圍著水泥顆粒,起到了減水劑的作用,降低了水化速度,提高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
本試驗以礦渣微粉和廢混凝土摻量為變量,通過測試不同方案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值,得出每組方案對不同齡期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規(guī)律,其試驗結(jié)果見圖2—圖4。
圖2 再生混凝土7 d的抗壓強度曲線
圖3 再生混凝土28 d的抗壓強度曲線
圖4 再生混凝土60 d的抗壓強度曲線
由圖2可得到混凝土7 d的抗壓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在廢混凝土取代率不變時,當摻入礦渣微粉后,其抗壓強度降低。這是由于礦渣微粉的水化速度慢,當水泥用量隨著礦渣微粉的摻入而減少時,混凝土的早期強度會出現(xiàn)明顯降低。
由圖3和圖4可得到混凝土28 d和60 d的抗壓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再生混凝土后期抗壓強度相比7 d的抗壓強度高,能夠達到設計強度等級C35。當廢混凝土取代一定量天然骨料,混凝土強度有一定程度地提高,但隨廢混凝土取代率的提高,抗壓強度呈下降的趨勢。當取代率超過50%時,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下降較快;當再生骨料取代率為50%時,摻入適量礦渣微粉,使再生混凝土的流動性得以改善,抗壓強度影響不大,28 d均能達到35 MPa;當再生混凝土中礦渣微粉摻量為50%時,其抗壓強度隨著廢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加而提高,28 d最高達到40 MPa。
分析表明:廢混凝土不僅棱角多,而且表面粗糙,具有粘結(jié)面較好、界面粘結(jié)強度較高的特性[7];另外,由于廢混凝土的吸水性強,遇水后能很快濕潤,促使其表面的許多微裂縫的立刻吸入水泥顆粒,使水化更加充分,形成致密的界面結(jié)構(gòu),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廢混凝土強度較低的缺陷;同時,礦渣微粉的細度比水泥顆粒細,起到了很好的填充作用,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結(jié)構(gòu),使孔隙率降低,形成了密實充填結(jié)構(gòu)[8];此外,由于廢混凝土的吸水率較高,降低了混凝土的有效水膠比,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壓強度。
當再生混凝土中礦渣微粉摻量為50%,采用水泥標號為P.O 42.5時,其抗壓強度隨著廢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加而提高,28 d最高達到40 MPa。由此可見,礦渣微粉再生骨料混凝土既能節(jié)約資源,又能消耗大量的建筑垃圾,對于減輕環(huán)境污染十分有效。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快速發(fā)展,礦渣微粉再生骨料混凝土一定會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綠色材料。
[1]孫家國,谷艷玲.基于礦渣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6(3):109-111.
[2]陳會凡,管巧艷,劉洪波.礦渣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2(5):91-93.
[3] Ikonomou N D.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J].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05,27(2):315-318.
[4]薛建陽,羅崢,元成方,等.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及耐久性能試驗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3(10):86-88
[5]吳中偉.高性能混凝土:綠色混凝土[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0(1):3-6.
[6]陳會凡,李福恩,黨玲博.不同母體的再生粗骨料對混凝土強度影響[J].混凝土,2011(5):109-111.
[7]施惠生,許碧莞,闞黎黎.礦渣微粉對混凝土氣體滲透性及強度的影響[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782-786.
[8]陳宗平,周春恒,陳宇良,等.再生卵石骨料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10(1):46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