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玩燕
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
劉玩燕
目的 分析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91例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9例)和觀察組(52例),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31%高于對照組的76.9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125, P=0.016<0.05)。結論 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 可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腦栓塞;老年癡呆;個性化護理;臨床效果
近年來,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 伴隨著相關老年疾病也在擴增。老年癡呆患者是家庭和社會的雙重負擔, 腦栓塞是其主要誘因。目前尚未有良好的治療措施, 在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相應治療, 而且還需要良好的護理。本文為了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在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患者中的效果, 特選取本院收治的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患者91例, 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均了解研究相關情況,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研究?;颊吲R床均表現記憶力及思維減退、肢體動作、語言障礙等。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9例)和觀察組(52例)。對照組中男21例, 女18例;年齡63~76歲, 平均年齡(69.82±4.36)歲。觀察組中男30例, 女22例;年齡61~73歲,平均年齡(68.52±5.41)歲。兩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 護理方法如下。①基礎護理:基礎護理是保證后續(xù)護理順利進行的前提, 也是預防并發(fā)癥的關鍵措施。具體有增加床欄, 避免老年患者從病床跌落, 安置氣墊床便于患者翻身并防止出現褥。若有吞咽困難者, 可將床頭抬高予以鼻飼, 每次鼻飼控制在200 ml以內即可。給予所有患者吸氧, 避免肺部感染及并發(fā)癥[1]。②心理護理:患者從住院起所面對的醫(yī)生和護理人員都是陌生群體, 難免會產生疏離感, 再加上受疾病困擾, 心理更加脆弱, 常會出現擔憂、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 面對上述現象, 護理人員必須著裝整齊,舉止優(yōu)雅并以熱情主動的態(tài)度接待患者, 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所在病區(qū)的布局, 介紹各種規(guī)章制度, 使患者可以更快更好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 對推動護患關系都起著良好的促進在作用,也會相應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③用藥護理:護理人員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應控制好用藥劑量并注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嚴密觀察補液的量及速度。此病患者常應用擴血管、抗凝、溶血栓等藥物, 應用擴血管藥物時要將點滴速度控制在30滴/min[2], 溶血栓和抗凝藥物主要嚴密監(jiān)測患者呼吸頻率、出血傾向、體溫、血壓等臨床指標。對顱內高血壓患者交替使用速尿針, 快速靜脈滴注甘露醇, 幫助患者恢復顱內壓。④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屬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發(fā)病機制及藥物治療的作用, 幫助患者樹立面對疾病的信心, 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鼓勵患者及早進行功能鍛煉, 能有效控制病情。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效果評定:護理前后采用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定患者認知功能, 采用日?;顒幽芰?Barthel)指數評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根據護理前后MMSE和Barthel指數變化情況, 分為顯效:護理后MMSE量表及Barthel指數評分較護理前改善程度>50%;有效:護理后MMSE量表及Barthel指數評分較治療前改善程度>25%;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改善程度計算方法為:(治療前得分-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92.31%, 對照組總有效率76.92%, 在總有效率上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8.125, P=0.016<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臨床療效比較 [n(%)]
腦栓塞指在腦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基礎上以及在血流緩慢和血壓偏低的條件下, 動脈內膜上吸附上了血液的有形成分, 進而形成了血栓。老年人是患此病最多的群體, 無明顯性別差異。大部分老年患者在患腦栓塞的同時會出現老年癡呆現象, 雖然目前臨床上對老年癡呆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但大量研究認為[3], 老年癡呆發(fā)病直接影響因素為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 其中環(huán)境因素指文化程度較低、吸煙、腦外傷等。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因記憶減退、活動受限、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為此, 對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十分必要, 對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生活質量都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個性化護理是重視患者的個體差異, 滿足其不同的多元需求, 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和不同需求制訂相應的護理計劃和措施。此護理方式重視“以人為本”, 尊重患者人格、情感和意識, 在患者接受治療或護理時, 護理人員以鼓勵和親切的態(tài)度幫助患者樹立面對疾病的信心, 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4]。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實施個性化護理后, 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有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1] 鄧素玲.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的護理分析.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 11(28):93-94.
[2] 王紅丹, 秦楠, 陳晶, 等.探討護理腦栓塞伴發(fā)老年癡呆患者的體會.中外健康文摘, 2014(22):211.
[3] 顏國慧, 王欣, 李鈺燕, 等.系統化護理干預措施在預防腦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分析.現代臨床護理, 2009, 8(5):11-13.
[4] 盛利.腦栓塞患者的康復護理.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08, 11(1):154-15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181
2015-02-10]
515041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