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英雄的毀滅使英雄變得崇高。”[1]的確,縱觀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心系蒼生、胸懷天下而又壯志難酬、以身殉國的“悲劇英雄”、“俠之大者“比比皆是,但命運悲劇輪回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主線也不曾缺少。置身事外的旁觀、冷眼的敘述、直白的筆觸,也許金庸筆下的《連城訣》就是那部最不忍卒讀的小人物命運悲劇。淳樸善良的主人公狄云在金庸筆下架設的險惡人性江湖上走過了一段被陷害、冤屈、背叛的苦旅,經受了精神與肉體的洗禮,終得歸隱的寧靜。
關鍵詞:人性;悲??;小人物
作者簡介:馬虹飛(1990-),女,漢族,山東威海人,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2013級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01
一、江湖苦旅
(一)陷害之苦
小說的開章以“鄉(xiāng)下人進城”為題,描寫狄云與師妹戚芳陪師父戚長發(fā)一同進城為師伯萬震山拜壽,其實也是暗指狄云被迫踏入江湖的開始。連城寶藏的布局早已將狄云牽入其中——貌似憨厚古樸的師父卻有著一個“鐵鎖橫江”的油滑名號,故意教錯的“躺尸劍法”,明為拜壽暗為奪取劍譜的詭計,使得單純的狄云一開始便是這劍譜棋局上的可憐棋子。在師伯的壽宴上,不諳人情世故的狄云因呂通弄臟師父的新衣而向其大打出手“搶盡風頭”,被師伯的八個弟子借著“比武切磋”為名教訓一番,單純的狄云絲毫不察??蛇@一頓打卻僅僅只是開始,隨后狄云又落入萬震山弟子們布置的陰毒陷阱之中。因覬覦狄云師妹的美貌便誣陷他為貪財害命的采花賊,被削去右手的五根手指,用鐵鏈穿上琵琶骨,關進大牢,落得終生殘疾。一連串的悲慘遭遇使他不禁憤慨“自己沒做半點壞事,無端端受了世間最慘酷的苦楚?!盵2]的確,他一介鄉(xiāng)下純樸少年又哪里知曉城里紈绔子弟的爾虞我詐、鉤心斗角?在他們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掌控中,狄云的江湖苦旅才剛剛展開。
(二)冤屈之苦
暗無天日的牢獄生活并非風平浪靜。與狄云同處一室的大俠丁典誤認為他是仇家派來的臥底而對他拳打腳踢,百般折辱,持續(xù)三年之久;逃獄再次踏入江湖后為躲避惡僧寶象追殺,狄云又忍受著的無法想象的痛楚扯光自己的頭發(fā)。經歷了種種磨難后的狄云卻并沒有得到上天的垂憐,脫險后又被冤枉成采花淫賊被踢斷了腿,遭到眾人追剿,命懸一線。使他只能拖著殘敗的身軀發(fā)出無奈而又心酸的感慨“我命中注定要給人冤枉,那也無法可想”[3]!就在他靜待死亡時命運卻同他開了個諷刺的玩笑——他一路上受到的迫害和冤陷幾乎全部來自于江湖上的“正派人士”,危難時的相救卻出自于那惡貫滿盈的血刀老祖之手!多么戲劇而又諷刺的一幕!江湖上自詡為正義之士的俠客寧枉勿縱,卻不會相信一個自稱含冤的鄉(xiāng)下少年,而正派人士眼中兇狠殘暴的血刀老祖卻輕易給了狄云一次生的機會!相比正派人士的虛偽,血刀老祖的壞與惡是那么的痛快與干脆!
(三)背叛之苦
肉體上的疼痛可以忍受,精神上的摧殘苦不堪言。原本青梅竹馬的師妹戚芳在他受冤入獄后選擇了轉投仇人萬圭的懷抱,這樣的打擊讓狄云直接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氣;武功既成后他本想手刃萬氏父子報仇但無奈師妹苦苦哀求,卻只能再度委曲,含恨離開;盡管早已察覺了師父戚長發(fā)的累累惡行,可過于渴望的親情與溫暖,使他依然固執(zhí)地踏上尋師之途,卻不想寶藏面前師父的貪欲湮滅了一切,刺向狄云的那柄利刃早已割斷了所有情分。到這里,狄云心中殘存的希望徹底破滅,他的江湖世界徹底分崩離析。江湖留給他的回憶只剩下深深的苦楚和絕望。
二、人性之惡
古龍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金庸的筆下,江湖是無形無限的,它是俠客手中的刀劍,是隱者心中的悲涼,是權勢變幻的莫測,是欲望貪婪的訴求。而少年狄云被推入的江湖,恰恰是這人性的丑陋。他像每個江湖人一樣蜷據其中,無奈地在這苦旅路上前行。
(一)偽善之惡
傳統(tǒng)武俠小說中大俠多是以正面形象示人,而《連城訣》中卻消解了這一形象?;ㄨF干,數十年享譽江湖的正派大俠,在大雪封山,師兄弟皆慘死于血刀老祖刀下后,為了茍活,瞬間變成了另一個人。先是毫無氣節(jié)、跪地求饒,后不顧死者尊嚴,扒衣取暖,甚至食尸裹腹。又為在各地英雄豪杰面前保全名譽,冤枉狄云和水笙有奸情幾欲斬草除根?;ㄨF干的所作所為,寫盡了人性的弱點。單單為了活下去,不論活得好壞,乃至活的毫無目的、意義,人就可以什么都做得出來。
(二)冷酷之惡
為奪得劍譜,同門師兄弟可以對恩師狠下殺手拋尸湖中;荊州知府凌退思甚至不惜殘忍地將女兒活埋。為隱藏寶藏,戚長發(fā)故意將正確的劍譜改得文理不通來欺騙徒弟;因女兒誤失連城劍譜,眼看著她落入仇人虎口而不去相救,更是冷酷至極!為奪取寶藏,各路武林人士在天寧寺上演了慘無人性的血腥廝殺。寶藏面前,親情、友情、愛情被肆意踐踏,對金錢和利益的追逐超越了一切,殘酷的江湖里到處彌漫著丑惡的人性。
這個由人性之惡所網織起來的江湖帶給小說主人公狄云的感受是憎惡和厭棄,權勢財富導致的貪欲使人性變得扭曲和殘酷,他行走在這充滿丑惡、貪欲和惡人橫行的江湖上,遭受了極不公正的苦難,但他沒有被貪欲所腐蝕,相反處處表現(xiàn)出堅韌頑強的反抗精神。狄云在遍嘗世間辛酸之后,逐漸由一個土頭土腦、憨直樸拙的傻小子變成一個有獨立人格意識的人,他的確不是大俠,但他是一個懂得善惡的真英雄。他向世人傳達了江湖并非完全被黑暗吞噬,人性的一點微弱的光亮依然存在。而文章的最后,金庸也給予了狄云一個溫暖的結局——美麗多情的水笙姑娘正靜靜地等著他的到來。
參考文獻:
[1]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2.
[2]金庸.連城訣[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2.
[3]金庸.連城訣[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