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思梅 劉媚
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影響分析
鄧思梅 劉媚
目的 探討分析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歷資料,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延續(xù)性的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并分析患者干預前后6 min步行試驗、再次住院以及生活完全自理情況。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為98%, 遠遠高于對照組的80%(P<0.05),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之后6 min步行試驗、再次住院以及生活完全自理明顯高于干預前, 經(jīng)過1年的隨訪, 患者的再次住院患者明顯低于干預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之后6 min步行試驗, 再次住院及生活完全自理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不僅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同時也有著較好的臨床療效, 并減輕患者的痛苦, 有著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值得臨床推廣。
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慢性心力衰竭;預后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 其生活方式逐漸發(fā)生著改變, 而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 臨床中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與日俱增, 現(xiàn)如今, 對于如何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始終成為臨床醫(yī)學研究研究的熱點之一[1]。本院通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 并對其預后影響作了主要的分析, 現(xiàn)將有關資料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3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男30例(60%), 女20例(40%);最大年齡79歲,最小年齡51歲, 平均年齡(67±12)歲, 最長住院時間32 d,最短住院時間10 d, 平均住院時間(22±10)d;25例(50%)患者心功能為II級, 10例(20%)患者心功能為III級, 15例(30%)患者心功能為IV級。觀察組:男25例(25%), 女25例(25%);最大年齡78歲, 最小年齡52歲, 平均年齡(67±12)歲, 最長住院時間33 d,最短住院時間11 d, 平均住院時間(22±10)d;25例(50%)患者心功能為Ⅱ級, 15例(30%)患者心功能為Ⅲ級, 10例(20%)患者心功能為Ⅳ級。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心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50例患者均進行疾病知識教育, 患者呼吸困難的基礎上保證患者半臥位和雙腿下垂, 將癥狀減輕,及時與患者進行交談, 向患者介紹基本用藥知識。觀察組:50例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與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并消除患者不良情緒, 囑咐患者加強活動, 對鹽的攝入量進行控制, 少食多餐, 保持大便通暢, 并保證患者良好的睡眠質(zhì)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并分析患者干預前后6 min步行試驗、再次住院以及生活完全自理情況。
1.3 評價標準 采取本院的滿意度調(diào)查表, 評價指標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種, 滿意度為滿意和基本滿意例數(shù)與總例數(shù)的比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資料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為98%, 遠遠高于對照組的80%, 兩組間進行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6 min步行試驗、再次住院以及生活完全自理情況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之后6 min步行試驗、再次住院以及生活完全自理明顯高于干預前, 經(jīng)過1年的隨訪, 患者的再次住院患者明顯低于干預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護理之后6 min步行試驗, 再次住院及生活完全自理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比較[n (%), %]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6 min步行試驗、再次住院以及生活完全自理情況[n (%)]
慢性心力衰竭作為內(nèi)科中常見的一種危重型的疾病, 常伴有反復發(fā)作, 在為患者帶來沉重經(jīng)濟壓力的同時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有著較為惡劣的影響。而本院通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延續(xù)性護理, 其應用效果尤為顯著。
眾所周知,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緊張焦慮等情緒,而本院通過對患者采取相關的護理干預, 及時的消除患者的精神壓力, 并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囑咐患者加強活動, 對鹽的攝入量進行控制, 少食多餐, 保持大便通暢并保證患者良好的睡眠質(zhì)量。殷潔等[2]在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中表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飲食和運動干預尤為重要。本研究表明, 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延續(xù)性的護理干預, 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高達98%, 患者護理之后6 min步行試驗、再次住院以及生活完全自理明顯高于干預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不僅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同時也有著較好的臨床療效,并減輕患者的痛苦, 有著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值得臨床推廣。
[1] 王英.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7):1233-1234.
[2] 殷潔,張麗莉.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2(6):568-56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3.157
2014-09-25]
514500 廣東省興寧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