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榮棠
血清胱抑素C檢測在評價2型糖尿病早期腎功能損害中的應用
盤榮棠
目的 探討血清胱抑素C檢測在評價2型糖尿病早期腎功能損害中的應用。方法 分析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 隨機分為無顯性糖尿病腎病組(53例)和糖尿病腎?、笃诮M(49例),糖尿病腎?、簟跗诮M(58例), 測定三組。另設健康對照組, 選擇體檢中心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 進行對照比較。結果 糖尿病組中, 無糖尿病腎病(DN)組Cys C、SCr、BUN、β2-MG水平與健康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Ⅲ期DN組血清Cys C、β2-MG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而SCr、BUN雖輕度上升,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Ⅳ~Ⅴ期DN組血清Cys C、SCr、BUN、β2-MG水平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在糖尿病三組中, 血清Cys C、SCr、BUN、β2-MG水平均依次增高。結論 血清胱抑素C的生成相對穩(wěn)定, 影響因素較少, 能夠較為準確的反映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的早期變化, 對于早期發(fā)現DN具有重要意義。
血清胱抑素C;2型糖尿病腎??;腎功能損害
糖尿病腎病(DN)是指糖尿病彌漫性或結節(jié)性腎小球硬化癥, 是終末期腎病的主要病因, 也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fā)癥和死亡原因。糖尿病可累及人體的各個臟器, 約30%~40%的患者最終發(fā)展為DN, 而DN患者一旦出現顯性腎病, 就會不斷進展, 發(fā)展為終末期腎衰竭。在西方國家, DN是構成腎臟替代治療的首要病因, 在我國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腎小球濾過率的改變是本病早期的主要病理改變之一, 血清胱抑素C是腎功能損傷的早期敏感指標, 與血清尿素氮、肌酐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對于評價腎小球濾過率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本研究分析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的臨床資料,評價Cys C在早期腎功能損害中的應用?,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內科門診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 根據臨床情況, 按照Mogensen分期標準, 分為無顯性糖尿病腎病組(53例), 糖尿病腎?、笃诮M(49例), 糖尿病腎病Ⅳ~Ⅴ期組(58例)患者中男89例, 女71例, 年齡43~85歲, 平均年齡(59.4±15.7)歲;另設健康對照組, 選擇本院體檢中心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男28例, 女22例, 年齡44~76歲, 平均年齡(51.8±13.5)歲;四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取空腹血清及晨尿作為標本, 血清胱抑素C采用乳膠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PETIA)進行測定,血清BUN及SCr采用酶法測定;β2-MG采用透射比濁法測定。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糖尿病組中, 無DN組血清Cys C、SCr、BUN、β2-MG水平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Ⅲ期DN組血清Cys C、β2-MG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而SCr、BUN雖輕度上升,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Ⅳ~Ⅴ期DN組血清Cys C、SCr、BUN、β2-MG水平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在糖尿病三組中, 血清Cys C、SCr、BUN、β2-MG水平均依次增高。見表1。
表1 各組血清各項指標對比
表1 各組血清各項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Cys C(mg/L)SCr(μmol/L)BUN(mmol/L)β2-MG(mg/L)健康對照組0.82±0.40 84.21±20.17 5.41±0.891.97±0.85糖尿病組無DN組0.91±0.47 85.62±23.33 5.51±1.092.08±0.96Ⅲ期DN組 1.28±0.56a91.13±23.14 5.74±1.76 3.73±1.45aⅣ~Ⅴ期DN組 2.78±1.99b190.61±130.4b15.64±9.86b6.77±3.56b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 糖尿病腎病是最主要的并發(fā)癥之一。DN是糖尿病彌漫性或結節(jié)性腎小球硬化癥, 其早期表現為腎小球高濾狀態(tài), 腎小球濾過率增高, 而隨著病程發(fā)展, 出現微量清蛋白尿, 并逐漸發(fā)展為顯性蛋白尿, 最后發(fā)展為終末期腎臟病。臨床上在根據Mogensen的分期標準,在DN早期(Ⅰ~Ⅱ期), 主要表現為血流動力學改變, 而無明顯臨床癥狀和理化檢查以確診, 在早期診斷上存在一定難度;一旦發(fā)展為微量白蛋白尿期或早期糖尿病腎病期, 腎臟發(fā)生不可逆的改變, 并會不斷進展。臨床上, 以腎小球濾過率(GF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作為評價腎臟濾過功能的金標準, 目前常用的檢查主要是通過核素標記物進行清除率測定, 對于GFR的評估較為準確, 但對檢測技術及設備的要求較高, 也有一定的檢測風險, 開展并不普遍[1]。而傳統的腎功能檢測指標(如SCr、BUN)雖然可以根據公式計算出GFR的估測值, 但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準確度較低。血清尿素氮是體內氨的代謝產物, 腎臟是其主要代謝器官, 當腎功能受損時, 濾過明顯減少, 故血尿素氮含量明顯上升, 但由于腎臟有自身具有較為強大的代償功能, 尿素氮檢測結果不能成正比的反應腎功能受損程度;血清肌酐的檢測敏感性較血清尿素氮高, 但由于近端腎小管在腎功能受損后分泌肌酐量會明顯增多, 故血清肌酐檢測值往往較高。
血清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蛋白, 是一種低分子量蛋白質, 分泌速率恒定, 產生速率不受炎癥、肌肉量、性別等因素影響, 腎小球是其唯一的代謝途徑, 并在近端腎小管分解代謝, 因此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理想的內源性標志物之一, 能夠作為腎功能損傷的早期評價指標。當腎功能受損時, 血清胱抑素C在腎小球的濾過率明顯降低, 血清含量顯著升高, 敏感性較高, 能夠及早反應腎臟功能損傷,有研究表明, 其血清值與腎小球受損程度呈負相關[2]。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表明, 糖尿病腎病早期腎功能輕度受損時, 血清SCr和BUN雖在升高, 但無明顯變化, 而Cys C以及β2-MG顯著上升, 說明血清胱抑素C和β2-MG能夠敏感的提示糖尿病腎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發(fā)生, 并且隨著DN的進一步進展, 血清胱抑素C和β2-MG的水平逐漸升高,與腎功能損傷情況呈負相關。但由于血清β2-MG的濃度在炎癥、腫瘤和其他一些免疫疾病發(fā)生時會出現升高, 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 因此不能夠理想的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而血清胱抑素C的生成相對穩(wěn)定, 腎小球濾過后不再重新進入循環(huán), 因此能夠較為準確的反映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的早期變化, 對于早期發(fā)現DN具有重要意義。
[1] 章毅, 王永志.根據血清朧抑素C濃度推測腎小球濾過率的臨床應用.中國血液凈化, 2004, 3(12): 655-656.
[2] 方一卿, 馬駿, 沈漢超, 等.血清膚抑素C評價慢性腎臟病患者早期腎損害的臨床研究.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 2007, 8(3):145-14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054
2015-01-16]
527400 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中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