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
好吧,我承認,這一段時間我是故意不理你、冷落你。你跟同學說過,在家里你不怕爸爸臭訓、不怕媽媽嘮叨,就怕大人們不說話。
那天也不知是怎么起的頭,你梗著脖子說:媽媽只關心我的學習成績,爸爸從小就沒管過我,我能長成今天這樣,就不錯了!你爸爸嘴笨,懵了半天才訥訥爭辯說:我、我哪有不管你啊,哪有?你看見氣氛陡然沉重起來,意識到話說重了。那天晚飯,你多吃了一碗,做作業(yè)空隙的時候,又跑來我屋里繞了幾圈,搭訕說,媽,你好幾天不寫作文了吶。
看你委曲求全的別扭樣子,我覺得有必要就這事跟你啰唆幾句??墒钦嬲f起來才發(fā)現(xiàn),時間長,事情又拉雜,回憶起來的不及萬分之一。
你出生那年,爸爸還很年輕,看見你像只大貓一樣又軟又小,他像中了大獎一樣又喜又憂。你整夜哭鬧,要聽見大人心跳才肯睡。爸爸只好斜靠著被子,讓你貼在他胸前,睡在他肚子上。你先天聲道閉合不全,睡熟了會打起小酣。爸爸迷糊一小會兒,就會驚醒一次,試試你鼻息,聽見你的鼾聲,才能安心睡覺。百天時你出水痘,怕你撓著臉,落下麻子,爸爸就喝咖啡、濃茶熬夜守著你。百天過后,你長成了胖娃娃,爸爸的眼睛也熬得又大又亮,瞌睡得能像馬一樣站著睡著。
你六歲上學,爸爸心疼你小,就每天背你去學校。爸爸的辦公室離你教室不遠,你特別黏爸爸,背上癢癢了,作業(yè)本找不到了,鉛筆盒打不開了,上廁所解不開褲子了,都跑去辦公室找爸爸,就為了膩在他腿上玩一會兒。你摔了水杯,爸爸說:我早想把這杯子摔了;你拆了錄音機,爸爸說:我兒子真厲害啊。那時候爸爸最愛做的事,就是看你跟小伙伴撒歡,你上體育課,他滿運動場追著看,看得心滿意足,笑得滿臉皺紋。
你上中學后,離家遠了,爸爸成了你的腿,風雨無阻地開車接送你,一送就是三年。你踢球傷了腿,怕耽誤學習,就瘸著腿上學。爸爸拎著你的大書包,總是搶在你前頭下樓,說萬一你摔倒了,他可以在下面墊著你。你收到小女孩的情書,爸爸忙活著翻看你同學合影,一個個分析你女同學長相,看究竟是哪個小姑娘看上了你;你做作業(yè)累了,爸爸幫你把風,好讓你躲開我的監(jiān)視,玩一會兒游戲。至于偷偷塞錢給你買光碟,幫你撒謊逃作業(yè)這類事,更是家常便飯。爸爸甚至立下宏愿,要掙錢攢夠給你買房的錢,可是房價像衛(wèi)星一飛沖天,這心愿只好一再縮水,天曉得他一個窮教師到哪里去弄這筆錢。
開春后你又長高了,你的小臥室里,可著柜子和墻做的一米八的小床短了,你睡覺的時候要打開柜門,把腳伸到柜子里去。搬到大臥室后,你說在那里做作業(yè)不爽,又把書桌搬去客廳。開電視你嫌吵,開電腦你說分散你注意力,你上高中三年,家里關了電視和電腦。爸爸想看新聞,你讓他用手機看,要不讓他去外面,跟民工一起到廣場上看大屏幕。你嫌爸爸打呼嚕,他就等你睡著了再睡;你不許爸爸在家里抽煙,他就去過道抽,等煙味散干凈了,才進屋里來。
爸爸是普通老師,朝九晚五賺取的菲薄薪水,要按時繳納按揭,保證汽車不缺燃油,生活不會陷入困頓,由于擔憂失去而產(chǎn)生的焦慮,使他不得不活在生活的陷阱里,不斷妥協(xié)和退讓,放棄和犧牲,竭盡所能、心甘情愿地服務于將來你出人頭地的偉大事業(yè)中。
你就讀的第八中學,是區(qū)、市高干子女云集的地方,你憑自己的努力考進了重點中學,再考進實驗班,只是你人生起跑的第一步。也就是說,將來你大學、就業(yè),除了憑你自己的努力,將沒有任何援手。普通如你的父母,除了奉獻一腔原始意義上的寵愛,沒有能力為你的將來提供任何保證。雖然你爸爸也向其他男人那樣,指望著好運能像難纏的女人,一頭撞進他的懷里,可是迄今為止,他津津樂道的驕傲,依舊是優(yōu)秀的你,幸運地投生在了他的名下。
我跟你,原本沒有不得不說的話,在你的認知里,你以為愛看書就是愛學習,就像媽媽這樣。你不知道的是,我喜歡看書跟你喜歡打小怪獸一樣,不過是一種休閑方式。對一個家庭成員來說,傷春悲秋、多愁傷感,死抱著書看的習慣,跟沉迷網(wǎng)絡、鏖戰(zhàn)游戲一樣令人厭惡,并沒有愛好做菜或喜歡運動那樣更適用于家庭和健康。
我最最懊悔的是:你說文藝類書籍太娘娘腔,只看科技類書籍,我以為這是性別差異所致,直到文科成了你的薄弱科目。媽媽是學美術的,鑒于這一行謀生的艱難,我一直堅持,寫作跟畫畫一樣,都是手藝,你頂好學一門扎實學問,將來好頂門立戶。我才縱容你在我教別的孩子畫畫時,跑出去瘋玩,直到我發(fā)現(xiàn)中學課程里,有那么多涉及幾何制圖的繪畫知識,才發(fā)覺缺乏嚴謹系統(tǒng)的造型能力訓練,使你錯失了很多選擇。這是你成長過程中,我最對不起你的事。
都說好孩子是給國家養(yǎng)的,可是國家是假家長之手哺育接班人的。你說,你的志愿若不是北大或清華,媽媽就會不高興,你錯了,你上哪一所大學并不重要,你生活得幸福才是我真正關心的。至于你今后會生成什么樣的人品,我也并不著急,我相信,時間會讓你懂得好壞,懂得生活,懂得親情是所有情感中最結實的,那才是你危難時唯一的幫襯。
我以為,這些是你應該知道的事。
※編者有話說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孤獨,似乎沒人理解他們。我們雜志給了孩子“太多關注”,選稿多是青年的成長故事。但我們忽略了,成長中,最有發(fā)言權的是父母。本文真實質(zhì)樸,發(fā)人深省,好像在那個年紀,“我”也說過同樣的話,這樣的話給我們的父母帶來了怎樣的痛苦,是否也應該是我們當下的中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作文與做人的關系,不必贅述。希望本文可以帶給中學生更多的思考。endprint